绿光小记者
2017-01-2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刘子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二(5)班 刘子淇
绿光小记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二(5)班 刘子淇
在我的记忆中,记者总是专业而犀利的,采访时也是很严肃的。今年夏天,我参加了绿色光年组织的“重走学森路”西北环保夏令营,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当上了一名小记者。
在绿皮火车上,我采访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史伯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倪老师又给我和夏令营中的三个小妹妹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去采访内蒙古恩格贝沙漠博物馆的史馆长!在采访的前一天里,倪老师还为我们做了“岗前培训”,她带领着我们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搜集了关于沙漠的几个小问题,还让我们对问题进行认真的筛选和分配,并且做了彩排。
我们虽然准备得非常充分,但在采访开始前,我和妹妹们还是很紧张,因为我以为这次采访要像在绿皮火车上一般——我手拿着话筒,面对着采访对象,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旁边还有一大群志愿姐姐站在我的旁边,做记录、拍照和摄影。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采访就要开始之前,史馆长竟亲切地拉着我们的手来到了博物馆门口的矮墙边,让我们在矮墙上坐成一排,就像聊天一样来接受我们的采访。于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我们的采访不知不觉地就开始了,之前的紧张也随之消失了。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沙漠中生存,而仙人掌却可以呢?史馆长非常耐心地告诉我们: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细长的刺,可以减少沙漠中阳光对它的伤害,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它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吸收;仙人掌的茎也变得粗大肥厚,大多变成了绿色,这样就能更好的储存水分,还能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仙人掌的根系也非常发达,它的根深深地扎入了地底,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仙人掌能在沙漠中生存。史馆长还告诉我们,沙漠里的植物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他们的叶子非常小,就像仙人掌一样,它的根已经进化成了针;第二,他们的根系非常发达,就像芨芨草一样,它的根足足有十三米长。
“那仙人掌的叶片从叶子进化成针进化了多长时间呢?”紧接着上面的问题我们继续提问。史馆长说:世界上任意一个物种的进化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就如同我们人类从猿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花了近百万年的时间,那么仙人掌的进化也就是一个道理了,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
第三个问题是我提出的,和我们这次夏令营的所见所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什么沙粒表面上看起来是黄色的,而我们在博物馆显微镜里放大后看到的沙粒却是彩色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史馆长是这样回答的:沙漠中沙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的颜色呈黄色或褐色,同学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沙粒是还包含了其他矿物质成分的沙粒,所以在显微镜中呈现的是彩色。
第四个问题和水有关:为什么沙漠中没水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存在偏颇的,史馆长告诉我们:沙漠的表面是缺水的,但沙漠却是绝好的天然地下水库——经过沙粒和石头的过滤,水变得清澈无比、清凉可口,而且它的保有量仅次于海洋。沙漠地下通常有丰厚的疏松砂层,处于盆地较低地势的聚水位置。砂粒间有较大的孔隙以便贮存水,沙漠地下大范围的砂质沉积体,就像巨大的贮水容器一样。地表干砂层则好像这水库的盖子似的,阻挡着太阳的照晒,使地下水免遭蒸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沙漠具有丰富的地下水。但是沙漠中的地下水也是很难提取的,因为如果一旦大量提取会大大加速周边地区的沙漠化。听了史馆长的这番话后,我才知道原来沙漠有这么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容量仅次于大海!我这也才意识到我们需要用心地去保护它们。
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土地变成沙漠很容易,而沙漠变成土地却很困难呢?对于这个问题史馆长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我们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说:其实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沙漠和土地的关系也就像小朋友的习惯一般——养成一个坏习惯非常容易,而培养出一个好习惯却十分困难,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
沙漠的奥妙可真多啊!不管是植物、动物、水还是沙子,都神奇无比。我真希望长大以后也能当上一名科学家,继续研究沙漠的奥秘,让贫瘠的沙漠变得生意盎然;让凄凉的戈壁滩变得热闹非凡,充满着欢声笑语;让荒凉的土地焕然一新,成为动、植物栖息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