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

2017-01-21张琼周佳袁吉蓉吴洪波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石刻档案保护

张琼+周佳+袁吉蓉+吴洪波

摘 要:石刻档案是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载体。因此对石刻档案的保护刻不容缓。石刻档案的保存方式和其他档案载体的保存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刻碑文的保护研究,从保护 石刻本身的方面提出措施,有利于完善对当地民族文化继承和传播。

关键词:石刻;保护;档案;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师范学院2016年度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6DXS047

1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概述

铜仁市印江县是土家族苗族的居住地,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还保存着少量的文化古迹。同时印江县被誉为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印江县文昌阁碑是记录印江县文昌塔的历史由来、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这对研究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文昌塔具有非常的历史价值。这一座历史的宝刹古塔吸引了周边县份的人们来到此地观赏它遗留的历史。而石碑上所刻画的文字向世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史料,能够真实反应出当时的文化。石刻档案为我们所保存数以百万的档案文字,正是我们纸质档案所缺少的珍贵历史史料。

1.1 文昌阁碑文的内容

文昌阁碑是在1992李敦礼撰、黄廷升书、陆安华勒石的。其碑上记载的主要文字内容是:

文昌阁位于城西里许之中寨口。邛江映带于左,圣墩屏障于右,十里绿野平畴,四周青山淡水。碧阁凌空,与江城红楼绿栏相辉映,顿使山河生色,风物添情。阁为明嘉靖十年知县颜阶始建,为五层阁楼,名『澄清楼』。嘉靖三十九年改建为九层阁,名『梓潼阁』。后废圮。崇祯二年知县史谏重建,始名『文昌阁』。明末清初,毁于兵燹(xiǎn,战火)。清康熙二十年知县马士芳再建,高七十尺,四层八面。嗣后时圮时修,时修时圮。至清中叶,原阁已不复存在,唯断碑残础零落于荒烟蔓草间。道光十六年,陕西人郑士范来宰吾邑,始应乡人之请,毅然重修。道光十九年阁成。方园八面,七层,通高三十八点二十七米,合市尺十二丈有奇。内为木构架,外砌方砖。有墙六十二丈围护。石阶净洁,古柏萧萧,蔚然大观也。至今一百五十余年,阁体巍然屹立。然流水夕阳,历史沧桑,风雨消磨,复遭人为损坏,塔尖崩颓,阁顶破漏,檐瓦脱落,阁檐、翘角、檩椽及阁内楼梯俱皆腐朽,楼面残缺,石阶拆毁,碑碣无存。长此风蚀雨浸,终有颓塌之危,邑人极为忧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昌阁于一九八五年由省人民政府行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嗣后,省,地党政领导和文化、民委部门官员曾多次实地察看,并商定由省、地、县合资维修,一九八八年六月,文昌阁维修领导小组成立,专职维修事宜。一九九一年八月三日正式动工,一九九二年四月三十日竣工。此次维修,遵循整旧如旧之文物维修原则,保持原貌。瓦面改用深灰色琉璃瓦,一律重新翻盖。外则阁【 】翘檐,檩桷风铃整更一新,联额题咏、图案装饰艳【】如初。内则楼层廊柱補整无痕,木梯坚实沉厚,楼口围以雕栏,梯步护之扶手。重新安砌阁前平台阶石,阁侧更添碑廊设置。但见白阁巍然,烟云绕顶,朝霞夕照,铁马叮,浑然一百五十年前貌。考文昌阁自颜公首建,史公重建,历六十年而马士芳修之,又百余年而郑士范再建,至今维修,又一百五十余年也。创建维修,率皆胜事。阁名文昌,即之意,古人实籍此阁以寓振兴文化之训,俾后人见阁知警耳。无怪我印江各族人民修而圮,圮而复修,历数百年不废其志,特视此阁为振兴印江文教之鼎铭也。值兹盛世,科学昌明,文凤鼎盛,我父老昆弟见阁而兴幽思,激扬壮志。行见钟灵毓秀,俊彩星驰,为祖国建设献智,为桑梓兴隆造福,岂仅文物之维护,更有厚望于来者焉。谨序。

1.2 文昌阁碑的形式

文昌阁碑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在一九九二年五月所立。碑 ,专立一块长方形石头 ,并在其表刻文字[1]。石刻的制作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案刻在天然的崖壁和自然石质表面;另一种就是釆集专门的石头,制作成为碑体后再进行纂刻。而文昌阁石碑就是属于后者,经专门采集石头的工人,后经过石匠精心打磨成特定的石块,然后再请雕刻家在碑体上按照事先写好的文字进行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必须一心一意,这样才能保证在无错字、漏字的情况下完成对碑文的篆刻。石刻的内容分类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分类方式主要表现为:墓碑石刻、纪念碑刻及警示碑刻这三大种类[2]。在这里的文昌阁石碑是属于纪念碑刻。碑文的内容讲述了印江县文昌阁的建筑历程,还包含了前人对后人的种种期望等。其次,石碑长100厘米、宽15厘米、高150厘米,基座长135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3]。

2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特点与价值

2.1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特点

文昌阁的石碑记录了文昌阁的历史由来和修建重建等,它就有其自己的特有性,其中有包括公开性

1.公开性

文昌阁碑具有鲜明的公开性,没有保密的限制。石刻档案本身是一种开放性的,大都立在祠堂、疆界、村寨、桥头、坟墓等醒目的地段,为了记录史实或颂扬人物而刻写,用意为使重大事件、史实或人物让后人知晓、流传千古[4]。比如文昌阁石碑伫立在文昌阁建筑物的前方,是为了能够让前来观赏的人们通过石碑所记录的文字来了解建筑物的基本信息。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文昌阁石碑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档案资料,没有保密限制。

2.真实可靠性

文昌阁碑上详细记载了文昌阁修建的时间以及此后的重建维修等事件。碑文上还会刻录书写者甚至工匠等相关人员的姓名,并且石刻碑文的内容往往是来自官方或者民间,与人们口耳相传相比更具有真实可靠性,能够更加真实的让后人看到文昌阁当时修建的因素,起到纠正某些历史谬误和补充历史史料的作用[5]。

2.2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价值

文昌阁碑是研究印江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不可多得的档案史料,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

1.文化价值

文昌阁碑记录了印江县前人对印江人民的期望。文昌阁自明嘉靖年修建始名为『澄清楼』,后嘉靖三十九年改名为『梓潼阁』,不知是什么原因成为了废墟,最后在崇祯二年印江知县重建后,始名为『文昌阁』。前人取名为“文昌”,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希望借助此阁来寓意振兴文化,后人见此能警惕。虽然后来经过几次维修,但是印江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它的寓意,希望用来振兴印江文化教育。

2.历史价值

石刻是档案的一种载体,文昌阁碑在内容上谈及了文昌阁修建、改名、损毁、再修建等如此反复的过程。石刻文字所提供的历史史料能够反应出当时文昌阁留存至今的艰难过程。文昌阁石碑是印江县文昌阁唯一一块记录有文昌阁建筑史料的碑刻。

3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所存在问题

石刻档案的载体具有不易搬迁、占用空间大等特点。文昌阁石碑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和有毒气体的侵蚀,出现了轻微的断裂、青苔、有个别文字无法识别等问题。印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100mm左右*。而雨水充足,环境容易潮湿,石碑上长出霉斑、苔藓,而且深入带岩石缝隙中,环境干燥时霉菌和苔藓的快速死亡使遗体出现碳化,导致石刻表面发黑,碑文出现无法读取的情形。加之文昌阁石碑坐落在印江民族中学的校园内,同学们的档案意识不大强,对这一类的文物古迹没有较为清楚的定义与保护意识。这就造成了石碑的损毁、残缺。

4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保护对策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是唯一一块针对文昌塔进行解说的石碑材料。对我们今天研究文昌塔的历史形成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文化环境提供了史料。由于处于室外环境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由于石碑的修建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遭受到的破坏不是很大,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石碑。由于长期没有受到文物部门的保护,为了防止石碑进一步的损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4.1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综合性技术保护措施

印江土家族苗族文昌阁碑由于长期遭受到日晒雨淋,石碑出现了裂痕和苔藓,使得石碑的文字出现了个别无法认清的情况。为此,必须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补救。主要的做法如下。(1)去污。石碑经过几十年了的尘埃、烟垢的污染,表面脏、黑,可以使用清水来清洗这些污染物。如果水洗的效果不佳,还可以使用低浓度氨水或洗涤剂喷洒,再使用清水冲洗。并且清水工具绝对不能用钢丝板刷等硬物,最好是使用海绵或毛笔等软的物品,以免对石质表面造成磨损[6]。(2)去除霉斑及苔藓。石碑上的霉斑及苔藓已经从岩石的裂缝中深入到石体内部,光用清水或低浓度氨水清洗是不能将其彻底清除的,必须采用化学溶剂杀死霉菌及苔藓,彻底阻止生物腐蚀。用胺类的稀溶液、酒精、氯亚明、碱性稀双氧水配成清洗液,用海绵或棉球蘸清洗液清洗霉斑。用同样操作方法将硫酸铜、次氯酸钙配成清洗剂,用海绵或棉球蘸清洗液清除苔藓,清洗液的浓度应控制在10%以内[7]。(3)补裂。由于受各种理化、生物原因的影响,导致石体开裂,如裂隙过深过大,也会造成崩塌,采用新型呋喃环氧树脂、有机硅、间苯二酚甲醛等补裂材料和有机胶粘剂进行补裂和粘合[8]。(4)加固。石刻载体在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其风化,石刻载体不光是表面受损,并且载体的产生硬度和磨损度也在加大,还因为机械性能的降低而出现的结构变化,例如石刻出现的裂纹和空隙。对于这一种类的石刻,我们应该釆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其不得进一步损毁,在此同时需要对不同的石刻质量状况进行区别加固。

4.2 石刻的防风化

石刻载体风化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偏酸性雨水的冲刷,这种冲刷对于石刻的危害也是灾难性的。由于酸性水对石刻的表面会有很强的腐烛作用,石刻表面会因为腐蚀产生粉化,对石刻的硬度和其载体的矿物组成构成威胁。所以解决石刻风化最主要的就酸性雨水的冲刷,也就是对于水害的防治。印江县城的周边没有大型工厂,所以酸性雨水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也不是毫无可能的。加上印江县的年降水量较多,所以也有可能对石刻造成影响。最主要的方法是对文昌阁石碑修建辅助建筑修建辅助建筑,在石碑的周围搭建亭台、阁廊。这样的保护成本低廉也方便石刻信息便于传播,最重要的是直接有效防止雨水的直接腐烛,防止了进一步风化。譬如唐代的《南诏德化碑》,历经千年之所以能够保存完好至今,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该碑早在清代嘉靖年间就已经就地建亭保护,现今依然完整的保存下来。这座碑亭把原本室外的石刻档案完全的包含于室内,把室外不可控自然因素最大程度的防止[9]。

4.3 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当地条例的完善

人才队伍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专业的人才,其中有专门的保护人才和技术性的保护人才。这些都是印江县石刻档案得到更好保护研宄的可持续动力因素。所以,我们在保护过程中应该加强专门人才建设,扶持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育。其中经过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管理我国档案事业的最重要法律依据,也是保护石刻档案的基本法律。《档案法》经过不断的修订已经在档案保护中不断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方也以此为基础,不断制定和颁布了地方的相关档案法规,作为区域内档案保护的重要依据。2001年9月23日贵州省政府修订实施的《贵州省档案条例》就是保护档案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对于贵州省石刻档案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的,也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来保护。所以当地的档案馆和文物局应该在《贵州省档案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完善当地的相关保护制度。

4.4 加大宣传力度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文昌阁在一九八五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一直以来,文昌阁都被看作是印江文明的发祥地,印江民族中学的象征。为了更大程度上的宣传文昌阁,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奖罚机制,形成人人关心、全民参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格局,把我们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与提高全民素质工作相结合,做好此项工作。比如,对文昌阁进行文化宣传,大到讲座,小到展览,说明该处文物建造形成的时代和时间及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增加当地人们的自豪感,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比如,2000年校庆前,印江民族中学在文昌阁到校门之间辟出一片500多平方米的文昌广场。广场通道两旁,12尊崭新的白色雕像一字儿排开,特别引人注目。其间有中国的孔子、屈原、鲁迅,外国的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诺贝尔等。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6][7][8] 尹道慧.《浅谈石刻档案及其综合保护技术》[J].档案学通讯.2002.02

[2][4][5][9]吕璐嘉.《云南彝族石刻档案保护研究》[D]. 云南大学.2015

[3]郑新城、王伟.孔宪熙为保护“金碑”所立石碑碑文探析[J]. 春草集(二)——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作者简介

张琼(1994-),女,土家族,贵州铜仁,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档案学专业。

猜你喜欢

石刻档案保护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