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7-01-21王涌
王涌
所谓数学思维模式,就是指人对数学问题进行规律性的概括及反应的一种思维习惯。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学科之一的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科类学科,其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其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将抽象性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推理。这也是数学思维模式的题中之意。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的重要意义
1.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教学改革也越来越朝着这一方面发展。特别是教材方面,以苏教版为例,与以往的旧版教材相比,其教学内容从强调知识及技能逐步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生活运用等情况都有所观照,以此来促进学生兴趣及终身学习的长远目标的树立。而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之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重要基础。
2.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有利于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
新版苏教版教材,其内容和形式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也更加重视,另一方面,高中生仍面临升学考高的巨大压力,而高考试题也随着教材的变化而不断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已然不适应当前教学模式的变化。只有积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培育其强大的应用和解题能力,才能适应现实教学模式的变革,让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
3.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模式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学是一门理科类学科,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但众所周知,目前的应试教育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及其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助益,也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及应用能力,通过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式,用发散性思维及逆向思维考虑问题,当这一思维模式不断被强化和运用之后,就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起到巨大的正面影响,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二、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策略探讨
要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培养数学思维模式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各个方面引导其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
1.破除学生思维定式,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力
多数学生从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题海战术及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习以为常,这就给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力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并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在“立方体”的教学活动中,物体的空间性对学生的理解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用动画视频的形式将整个立方体的空间展现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兴趣,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对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2.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学生的教学条件。更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及优化对策,教师不仅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还应该注重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积极的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培育其数学思维。假设在“均值不等式”的内容学习中,就可以先在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商家准备换季打折,三种方案,其一是先打8折,再打7.5折;其二是先打7.5折,再打8折;或者是两次都打8折。那么,哪种折扣商品的价格更低?”通过这类问题的引导,即使学生没有进行预习,也能很好地融入“均值不等式”的教学中,并通过整课的学习培育其数学思维。
3.注重总结与反思,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总结与反思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形成良好数学思维的重要步骤。在每次的课程之后,教师都可以预留出一部分时间,与学生一起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回顾性的总结发现自己理解的盲点与不足,从而形成其完整严密的数学思维模式。
4.强化课后的学习引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功夫在课外,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效果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课外数学思维能力的运用引导,通过灵活布置预习任务、课后作业等,不仅要让学生强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要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运用,通过开放性、发散性的数学题目,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构建及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了“立方体”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圆柱体、圆锥体”方面的预习作业,如用纸张设计一些圆柱体或圆锥体,并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将这些纸张进行展开便于圆柱圆锥体表面积的计算。通过这样的课后预习作业,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动手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也对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