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
2017-01-21孙震华
孙震华
摘 要:问题教学法就是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提问的形式,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之后予以归纳总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加以合理运用。立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途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会以阅读理解为专题,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积极地完成阅读理解任务,从而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设计合理的问题
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深入思考。教师需要保证问题的提出与文本有密切联系,保证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之后,以文本为依托,找出相对合理的答案。同时,教师最好能够结合文本的重、难点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中心内涵。合理的问题还需要体现常见阅读理解的题型,并逐渐向学生渗透各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专业术语,力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给出更为标准、完善的答案。设计合理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难易程度合理、题量适当,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知识技能。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本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这样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作者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重点字词、语句展开分析,更为深入地品味作者的语言,并逐步总结出作者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之后,又是如何克服人生中其他困难的。在学生了解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旨大意之后,教师还可以针对文本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提问,让学生根据原文分析人物形象。这样通过一篇文本,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考试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为深入地把握文本内涵。
二、丰富提问的方式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为合理地运用提问教学法,还需要教师采用丰富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首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可以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作答,也欢迎其他学生作答。这样学生为了提出问题会更加认真地阅读文本,其他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其次,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解答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根据答案再次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辩论,深入思考,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互相激发阅读与思考的激情,教师在一旁做好监督与引导工作即可。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用课件、视频等形式来展现,将需要学生注意以及较难理解的部分标注出来,引起学生注意,提升学生思考的有效性。
例如《社戏》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大部分会围绕文中“父亲”的做法,以及社戏传统,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作答,并予以总结。特别是针对“父亲”教育方法能够起到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理解“迅哥”当时的感受,与主人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了提问方式,给了学生更多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能够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回答的评价
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答案给出合理的评价,能够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合理的阅读理解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答案,随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思路。当学生出现阅读理解上的偏差时,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存在错误的地方,最终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涵。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在阅读理解方面会存在多种答案,在判断学生答案的正误时,教师最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同正确答案有偏差的回答,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并在认真思考之后,给出中肯的评价。做好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积极地阅读思考,提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从设计合理的问题、丰富提问的方式、注重学生回答的评价三方面来入手,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规范答题方法,最终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乌力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3).
[2]蒙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6(9).
[3]马红梅.试论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6(1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