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运用与实践

2017-01-21李莹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践小学

李莹

摘 要小学是学生们思想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形成的启蒙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儿童个性形成与思维模式构建,并非源于老师或家长的训导与期许,而是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通过儿童自我的生活或社会实践的结果对比得出的,因此作为专门针对儿童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积极引导而存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想要抛弃过去传统教育填鸭式灌输的模式真正达到对儿童心理以及思维层面的科学指引,老师就要考虑使小学生多进行思想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寻觅真理,在生活中感悟道德。本文将围绕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与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活动式教学法;小学;思想品德;活动运用;实践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课堂资源中开展有效的活动并使学生切身体会以致有所感悟,就必须要做好活动的计划与统筹准备,最好的方案是在课堂上进行活动成果的总结与展示,而不是将大量的准备与实践过程留在课堂下自我进行完成。这样一来就需要老师在活动设计上多下功夫,设计出较为完备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吸引学生的活动,以保证学生在课下也能积极的参与进活动中来将活动任务尽可能的完成好。下文中将从几个方向具体分析老师在活动式教学法中开展活动应当注意的问题。

1 结合教育目的与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活动

思想品德课的培养目标是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融入进国家与社会的大集体中,达成对社会群体,对他人的同理心与关爱意识。对家庭的理解与尊重,对自身生活的热爱与崇高价值观的树立。因此老师在设计具体活动时要注意以上诉的培养目的为中心来设计活动内容。针对上诉目的再结合当下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将目光多聚焦娱乐对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缺乏正确认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的情感与思想状态,独立意识弱对家长的依赖程度高等特点。老师可将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生活的多角度体察与重新领悟上。小学生不擅长发现自己的缺点与思考角度的不同,因此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着重考虑社会,家庭角色的观察与体会的活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开设活动的经验谈谈有哪些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在体验生活中。领悟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社会经验与独立能力的必要性。

2 开展团队游戏,互相理解,相互协作。

思想品德教学中,信任是十分重要的一课,信任是小学生向他人敞开心扉的第一步,也是小学生学会交流与换位思考的前提,老师在讲到信任一课时,准备了几个小游戏,由班级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考察学生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例如设置一条有桌子、椅子组成的障碍路线。一位学生蒙上眼睛原地旋转5圈,在失去方位感后由一位学生出声指引,蒙眼的学生在指引学生的方位提示下由左转、右转的动作避过障碍以最先到达终点且没有碰到障碍物的小组为胜。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在蒙上双眼后人体不由自主的失去安全感,此时的状态下如果不把自己的感官毫无保留的交由另一人指引,则很容易在恐慌与焦虑下,失去判断力最终碰到障碍物。对于学生学会卸下心防,完全的信任他人,有一定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小组的另一个成员来说,学会在他人的信任下,承担起保护自身信任价值的义务,建立起一份责任感也是具有积极地教育意义的。

在团结合作的教学目标实践中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小游戏,由班级学生组成5到6人的小团队。团队学生围成一个小圆圈彼此凑近,准备好后同时往后坐,使自己刚好坐在后面一位同学的膝盖上,这样在没有椅子的情况下大家也能维持稳固的坐姿而不摔倒。坐姿稳固阶段成功的小组成员,可以尝试由坐姿变成慢慢往后躺,使自己的上半身刚好躺在后面同学的躯干上,在全体团队成员放松的情况下保持圈圈不到。这个游戏的完成情况需要小团体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配合能力。如果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动作慢了些或者重心出了偏差那么整个团体组成的姿势就会崩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会放慢自己的步调,是自己融入集体中的良好机会。

开展团队游戏往往很能激起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与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自由散漫,胡乱起哄,导致课堂秩序较为紊乱的情况,老师要注意保持课堂秩序的稳定行进。并在游戏结束后及时整顿同学,使课堂归于正常的授课状态。

3 进行生活体验,学会换位思考。

这类活动比较简单,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任务,例如父母给足平时买菜的预算让学生自己选择菜品进行晚餐的材料采购。或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由学生协助父母做一顿饭。再或者体会一下父母接自己放学的感情,在父母加班的时候,到父母加班的地方接父母下班。这类任务开展的形势多样,但老师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学生尽心尽力的完成而不是敷衍了事,例如可以布置完成后的感想日记,一日体验小作文等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这样的活动有两层积极意义。一是体会了父母为了照顾自己所付出的精力与付出时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贴父母的难处。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二是独立的接触了社会,通过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对于社会的存在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

4 及时总结与引导将学生的活动体验转化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题

无论是在学生的课堂活动或是课外活动结束后,老师都要及时展开活动的评价总结活动。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努力精神,对于活动完成效果突出的学生老师要给与赞扬,并通过优秀的完成成果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对活动结果所代表的现实意义的思考与体会。

5 结语

活动教学法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这类综合性与现实指导性较高的课程来说非常合适,老师要重视活动教学法在思品课上的充分应用。并多总结开展活动的经验,丰富开展的形势与内容,保持学生的高度参与与高质量完成,最终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龚帮花.让学生体验生活世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6(14).

[2]梁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J].新课程:小学,2015(08):25-25.

[3]戴玲玲.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6(02):52-53.

[4]张猛将.活动化教学:《品德与生活》的生命——《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68).

[5]刘亚萍.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有效性活动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05):86-86.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老河土学校 辽宁省阜蒙县 123100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实践小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