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初探

2017-01-21白琳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摘 要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专业教育理论性课程,是音乐初学者的必修科目。该学科把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为一体,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素质,为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声乐、钢琴、奥尔夫音乐等术科起到链接性作用。

【关键词】读识谱;节拍与节奏;视唱走调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为了能够胜任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幼儿教师的培养方向应该注重全方位人才的发展。音乐基础教育正是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做为幼儿教师来说,一定要抓住0-6岁幼儿的这一关键期,因为这关系到了孩子今后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开启多元智能[1]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科目有《乐理与视唱练耳》、《幼儿教师钢琴技能训练》、《幼儿教师舞蹈技能训练》、《奥尔夫音乐》等。《乐理与视唱练耳》是第一门开设的课程,它好比是开启音乐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这对于其它科目的学习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运用于视唱练耳,逐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视唱是识谱即唱,练耳是通过模唱、听辨、节奏的基本训练,提高耳朵的音乐听觉能力。乐理与视唱练耳即有独立意义,又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下面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乐理与视唱练耳》中所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性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1 读识谱能力的解决

读识谱主要指熟悉钢琴键盘中的各音在五线谱上的记录位置。记谱法的学习以五线谱为主,学生从不认识乐谱到读懂乐谱需要一个理解到背记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的读谱能力。先以高音谱表为例,分别记住五线谱中五条线和四个间上面的音,五条线上的音分别是mi、sol、si、re、fa,四条间上的音分别是fa、la、do、mi。低音谱表记谱方式与高音谱表相同。以上各音熟悉后再拓展两种谱表中上加线、间与下加线、间的各音。在背记中还要结合钢琴键盘以及音的分组对照图来进行识别。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视唱训练提高读谱能力,视唱曲谱种类比较多,难易程度各不相同,训练时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线条比较优美、动听的民歌片段或者儿童歌曲来进行练唱,以学生熟悉的旋律做为突破口,增加学生练唱的兴趣,经过一段训练后便能熟中生巧,达到快速读识谱能力。

2 节拍与节奏问题的解决

不同的音符加入有规律的节拍与节奏后便组合成了旋律。节拍与节奏是一对“完美的组合”,它们的出现使音乐赋予了魅力。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节拍与节奏是教学的重点。有些学生由于概念的混淆或者掌握的不扎实在视唱或者钢琴弹奏中与原谱的旋律产生了很大的差距,甚至都听不出来是该 歌曲的旋律。由此可见节拍与节奏学习的重要性。练习方法一,节奏训练,以常见的2/4、3/4、4/4拍为主,节奏型从易到难,从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所有节奏型。训练时要一边用右手打节拍一边口读节奏,使节奏与节拍的概念融为一体。练习方法二,在教学上要把常见的节奏型按照时值为一拍和两拍的形式进行分类,为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常见一拍的节奏型有双八、全十六、后十六、前十六、小附点、小切分、三连音等;两拍的节奏型有大附点、大切分等。练习时也要边打节拍边口读,反复进行强化训练。练习方法三,听写节奏。教师用钢琴弹节奏,学生听记,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练习方法四,视唱练习,视唱时也要边打节拍边唱谱,真正使节拍与节奏型融为一体。

3 视唱旋律走调问题的解决

3.1 走调问题的产生

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甚至是教师最为挠头的问题就是视唱当中的走调。走调按照其性质可以把它定义为“先天性的走调”与“后天性的走调”两种类型。“先天性的走调”是与生俱来的,根本 无法解决。而“后天性的走调”并不是纯碎意义上的走调,是由于人的生长环境、性格、学习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大多数学生走调基本都属于后者,想要把问题根本解决,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原因其一,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大学前对音乐的了解几乎为零,由于中学时期大家学习压力表较大,很少有 人去乐意唱歌,随着音乐跟唱的可能性会更少,甚至更没有人前表演的经历。越是唱歌少的人越缺乏歌唱的自信心,在歌唱上往往会比较紧张,同时气息与喉咙的位置控制不好就会很容易出现走调的毛病。原因其二,在走调问题中最严重的应该是耳朵听辨能力不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会很难听清楚具体的音高概念,很容易唱低一个半音或几个半音,也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在旋律范围之内,唱出来的旋律几乎和“说话”一样,没有线条感。

3.2 走调问题的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旋律走调其根本原因都是耳朵听辨能力不准确导致的,只要经过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听辨能力训练,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甚至是根本治愈。练习方法一,音程模唱,音高范围从小字组G到小字二组F,练习时以大、小三度和纯四度音程为主,由于音程的协和性,在构唱中比较容易掌握其准确的音高概念。可先解决低音区与中音区的音高,练唱准确后再逐渐加入高音区。在训练中这种方法奏效比较快,只要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唱,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练习方法二,C大调音阶练唱,在音程模唱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音阶练习,先唱上行再唱下行,每个音唱一个四拍。练习方法三,听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听辨单音、节奏、旋律的能力,并把听的内容记录下来。由于每一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不要责怪和嘲笑学生,以免给她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畏惧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多采取鼓励学生的原则,一旦发现进步马上予以表扬。

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该学科的枯燥性,要把理论性的内容赋予实践,与幼儿音乐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为其它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霍德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3).

作者简介

白琳(1983-),女,蒙古族,吉林省白城市人。 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白城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学前音乐教育。

作者简介

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