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树理和他的时代《赵树理研究文丛》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2017-01-21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赵树理文学史身份

常利兵

赵树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影响甚广的作家,尤其是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早已成为反映20世纪中国农村革命性变迁的经典之作,广为流传。并且富有时代性的诠释和理解也为人们不断走近这位土生土长的晋东南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历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场域。正值2016年9月24日赵树理诞辰110周年之际,北岳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赵魁元、杨占平主编的一套《赵树理研究文丛》,共计三辑十五册,可谓近年来文艺界研究赵树理及其时代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正如主编者在总序中指出的,这套丛书的作者,有的是各级文联或作家协会的评论家,有的是大专院校的教授,还有的则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看出,不论是学院派的精深细致的深入解读,还是民间派的梳理和钩沉,显示了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赵树理和他的时代进行的丰富多样的研究。有学者指出,赵树理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暧昧”存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文学作品评价的不稳定性和评论尺度的內在分歧。事实上,这些暧昧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于赵树理的农民身份、革命根据地的解放区文学特质以及文学创造陸和审美性等方面存在的多重交叉和紧张感所引发的。所以,对赵树理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国內外文艺界人士讨论的重要话题。

近年来,伴随赵树理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对赵树理的文学史形象讨论也更加历史化、问题化、综合化,即不只是将其作为一个作家身份来对待,而是把赵树理和他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放置在社会史视野中来整体分析和建构。进而,赵树理其人其作品,就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历史意义。在我而言,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不只是对他所处时代的一种文学表达,更像是为了改造旧农村、建设新农村而进行的种种社会调查式的书写和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树理以文人身份在中国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构想。很显然,这些对于我们重构20世纪中国本土化历史经验及其时代价值和意义都是难得的一笔知识财富。

毫无疑问,《赵树理研究文丛》则为打开这样一座知识宝库再次提供了空间和视野。

猜你喜欢

赵树理文学史身份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文学史》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