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区域医院之间的合作路径研究

2017-01-21王淑国周庆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医疗区域医院

王淑国,周庆亮

1.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415;2.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400

自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质量,医疗水平以及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人才缺失,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也进一步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医疗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区域医院合作是医疗改革的创新之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为缓解医患关系,推动高尖端医学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群众在就医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需求,有些地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偏弱,对于疑难杂症、危重病症更是束手无策,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不便,有时甚至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了许多业务壁垒,进一步拉大了各区域间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由于大部分优质的医疗人才和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仅占20%的医疗资源,各个医院之间的检查报告互补认可,导致重复检查的现象频繁,使治疗出现间断性,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加强医院之间的区域性合作,是提高医疗覆盖面和缓解就医压力的重要举措,不仅能给予下级医院一定的技术支撑,也能更好地促进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保障。

1 区域医疗合作模式的概况

区域医疗合作,就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医疗机构互相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转诊,促进基层医院与三甲级医院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大型三甲级医院应发挥自身在技术、规模、服务、人才上的优势,下级医院发挥自身在场地、环境(患者相对较少,适合疗养)的优势,共同合作,取长补短,为群众的就医需求缓解压力,实现县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发展目标。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来说,其践行医改方针,本着“保基本,强基层”的基本思路,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卫生院开展合作联盟,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技术能力为目标,重点帮扶社区服务中心,确立了三级医疗单位—二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对口帮扶方案[3]。

2 加强区域医疗合作建设的策略

2.1 建立数字化医疗体系,实现医疗信息的区域内共享

所谓数字化医疗体系,指的是在综合能力较强的三甲级医院的带领下,在当地医疗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或同级医院之间的区域性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4]。①数字化医疗体系需要建立医疗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区域间医疗单位临床诊疗信息的交互共享。这不仅能及时反映医院的基本业务信息,向患者公开医生简历,也能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②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区域内合作医院的双向转诊。例如,天津肿瘤医院,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分别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附属协和医院和福建第四医院建立了区域性“一对一”的合作关系,以高端的医疗技术带动福建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患者在福建可以在本地享受到与北京、上海同等发达的医疗服务水平。患者能够通过平台进行网上预约,远程查询检验结果以及进行医疗咨询等。合作医院的双向转诊能够实现临床路径的共享,使上级医院的患者数量保持稳定,下级医院的服务和技术更加规范。

2.2 三级医院应对覆盖区域内医务人员开展临床技能培训

三级医院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应定期对覆盖区域内的合作医院、社区卫生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以提升整体医疗水平,缓解该院的就医压力[5]。通常情况下,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体系较为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医务人员学历较低,进修时间欠缺,大型医院具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和对人才培养的长期计划,因此合作双方可帮扶和建设并举。可以以常见病和季节性多发病为基础,就医务人员的诊疗方法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接收三甲级医院的服务,也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进修开辟了新的途径。如,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规定,所有要晋升为副高的医师必须在晋升前去对应的合作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医疗上的技术难题,如疑难病例会诊,技术推广,专家会诊,开展健康论坛等。基层人员的培训时间不应少于3个月,同时还应扩大进修范围,对重大疾病科室要扩大进修范围。其次,与社区卫生所合作的医院可以定期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居民多发慢性病和季节性疾病,因此可以针对常见的高血压、心绞痛、脑血栓、流感、脑膜炎等疾病等开展座谈,使群众了解发病原因和预防手段,并将健康的作息、生活习惯普及给群众,使其能够主动的预防疾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此外,三甲医院可以成立教学基地,对新入职的工作者组织统一培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带动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缩小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完成医改目标。

2.3 区域合作医院应打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对于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医院,患者所做的项目检查,在规定时间之内的应互相认可,对于对方转院的患者应给予优先就诊权,必要情况下要优先安排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其次,合作医院可建立联合查房机制,首诊医院的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在确定治疗方案后,需要配合对方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从而真正做到医疗管理的无缝式对接[6]。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为例,该科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从合作医院转过来的,在接收诊疗、手术后,康复阶段转回原来的就诊医院,绿色通道能够便于患者上下转院,达到少花钱,治好病的目的。

2.4 建立区域医疗合作帮扶体系

区域医院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帮扶体系,这样才能深化合作,拓宽业务渠道,形成优质的技术指导和远程援助,发挥大医院的技术优势,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大医院应成立若干帮扶小组,分为技术支持组、人才建设组、信息共享组和双向转诊组等,通过分工实现对合作医院的立体帮扶,发挥区域医疗联盟合作的积极作用。其次,区域医院之间的合作由于受医保的地域限制,通常患者都是向上转,向下转的问题仍然比较麻烦,这需要政府的支持,提高双向转诊患者的报销比例,使其纳入医保新范畴。此外,还要适当通过内激励于外激励,平衡合作医院之间的职工的福利待遇、进修机会、晋升机会等,使医务人员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

3 区域医院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1 缺乏政府主导,导致资金周转不灵

就目前合作医院的发展现状而言,双方医院距离远,技术援助中所消耗的成本较高,进修人员补助少,导致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较差。因此,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性政策,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援,刺激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上下联动,否则仅仅依赖医院自行筹集经费则难以维持长期的援助工作。

3.2 县级医院普遍缺乏现代医疗管理意识

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县级医院的管理人员思想陈旧保守,年龄较大且学历较低,对现代医疗管理知识有所欠缺,过分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品牌营销思维,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医院合作与发展。事实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不冲突,只有凭借一流的服务和技术进行惠民、便民,优化就医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此外,很多医院缺乏“零库存”管理模式,资金周转较慢,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较高,使收入和支出不匹配,没有很好地使节约意识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3.3 信息化程度有所欠缺

区域医院之间的合作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但很多合作的医院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体化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这无疑大大制约了合作联盟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县区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所的条件限制,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效率较低,既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要,也阻碍资源共享的进度。

4 总结

综上所述,区域医院之间的合作是一项复杂而便民的工程,只有完善管理渠道,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医疗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缩小城镇医疗资源的水平差距,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1]李丽勤,李进,林军.分级诊疗背景下发挥医院区域功能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8-9.

[2]姚涛.加强区域医疗信息化与医院信息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5).

[3]周静娟.加强苏南地区基层医院新时期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169-170.

[4]何泽,高志超,王彭辉.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医院药品管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5(6):281-282.

[5]徐利民,徐晓雄,任慧朋.军队医院区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2015(8):89-91.

[6]张淑梅,田新华.加强社区卫生与医院合作,做好高危儿童预防保健工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398.

猜你喜欢

医疗区域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分割区域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区域发展篇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区域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