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2017-01-21徐秀艳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栽秧线虫病薯块

徐秀艳

(河北省卢龙县农牧局农广校,邮编 066400)

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徐秀艳

(河北省卢龙县农牧局农广校,邮编 066400)

文章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育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无公害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指导甘薯的无公害生产。

甘薯 无公害 高产栽培

甘薯是卢龙县传统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成为该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2001年又被命名为“河北甘薯之乡”。被国家特产名乡大典编篆委员会以“中国甘薯名乡”名列《中国特产名乡大典》。甘薯产业是该县主导产业,也是全省22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

2014年卢龙县甘薯面积1.013万hm2,该县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成为甘薯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甘薯及其加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无公害甘薯已势在必行。近几年该县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并通过市级专家审定,在生产中示范验证,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无公害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以下。

1 产地环境条件

1.1 景观环境

距高速公路、国道≥900 m,地方道 ≥500 m,医院、生活污染源≥2 000 m,工矿企业≥1 000 m。

1.2 土壤条件

选择光照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地下水位l00 cm以下,有机质含量丰富,不含残毒和有害物质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土壤pH7.0,土壤全盐含量低于0.2%。环境质量应符合 NY 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1.3 灌水条件

使用没有工矿等污染的水源。

1.4 危害物管理

有毒、有害的农药、除草剂、调节剂、激素等危险物,不得在生产田存放或丢弃。

1.5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无公害甘薯生产使用肥料和农药的准则、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种类等按DB13/T453规定执行。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限用含氯肥料。

2 育苗

2.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适应性强、品质优良、高产优质耐贮藏的甘薯品种,如淀粉型选用冀薯98、脱毒的卢选一号,鲜食型选用北京553、西农431、郑红2A、梅营一号。

2.2 种薯质量

对种薯严格挑选,无病虫害、无冻害和湿害,薯块重150~250 g(大小分开)。具有本品种特性大小均匀一致的,薯皮鲜亮光滑,薯块整齐,纯度不低于96%,薯块整齐度不低于80%,不完善薯块不高于5%。

2.3 种薯特殊要求

拒绝使用转基因甘薯品种。

2.4 育苗方式

苗床有如下3种形式,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选用。

人工加热,如回龙火炕;生物热源,如酿热物温床;太阳能辐射热源,如太阳能贮温冷棚育苗。

2.5 排薯上床

上床时间,栽前1个月。排薯多采用斜放法,即后薯压前薯1/3或1/4,每平方米排薯20~25 kg,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个种薯,上足底水。

2.6 苗床管理

2.6.1 水分

上炕前一次性浇足水,保证种薯出苗前水分够用,以后每拔1次秧上1次水。灌溉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6.2 温度

将催芽温度(住火后上返温度最高)由38℃提高到41~42℃,当温度降至35~36℃开始烧火,拔秧前停火2~3 d。

(1)排种到出苗阶段以催为主,高温催芽,促进种薯萌发,温度掌握在38~41℃。(2)出苗到炼苗阶段催炼结合,使秧苗生长快而壮,温度掌握在30~35℃。秧苗高达10 cm时,开始晒苗和炼苗。(3)拔秧阶段。拔秧前5~6 d,浇1次透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拔秧前停火2~3 d,把床温降到20℃,进行炼苗。当苗高17 cm左右时要及时拔苗。采苗后不能立即浇水、追肥,应等待1~2 d,种薯伤口愈合后进行,以免引起种薯腐烂。

2.6.3 空气

火炕加保温膜覆盖完以后每隔3~5 d对流性通风,不至于缺氧腐烂。当晴天气温高于20℃时,打开大棚两端通风,防止高温(40℃)烧苗,保持平温长苗。

3 栽培技术

3.1 整地

3月下旬土壤解冻后即开始打垅,垅距均匀,垅直、垅面平,土壤散碎,垅心无漏耕,深耕20 cm以上,耙细整平、起垄。一般垄距53~60 cm,垄高23~26 cm。

3.2 施足底肥

在地力中等以上的地方,每生产1 000 kg鲜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N)3.5 kg、磷(P2O5)1.8 kg、钾(K2O)5.5 kg。在该县根据多年的土壤养分化验,提出配方施肥技术:即随打垄每667 m2施用经过高温发酵腐熟有机肥2 500 kg,使用专用的甘薯配方肥(N4%、P2O511% 、k2O15%;N10%、P2O510%、k2O25%;N12%、P2O58%、k2O25%)50~65 kg,或者每667 m2施入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10 kg。

3.3 栽秧时间

一般5~10 cm地温稳定在17℃以上时为栽秧适期,时间:地膜覆盖栽培在4月中下旬,露地栽秧一般在5月上旬。

3.4 栽植密度

一般旱簿地或短蔓品种每667 m2栽4 500~5 000株,肥地或长蔓品种4 000~4 500株。

3.5 田间管理

3.5.1 前期管理

分级栽秧,因苗管理,栽秧时把甘薯秧苗按大小壮弱分成等级,分别栽插秧,达到栽后整齐一致,避免大苗欺小苗,长势不齐现象,查苗补栽、早中耕、除草(从成活期至封垅前,中耕2遍,在多雨季节、应将锄掉的杂草集中带出田外,以免成活再次危害),防治地下虫害用辛硫磷拌香油油渣于傍晚撒施于田间垄沟内。适时打顶(主蔓长50~60 cm)时,打去未展开嫩芽,后打群顶,有利控制茎叶后期疯长。栽秧后一至一个半月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或硫酸钾5~10 kg,也可偏追弱苗,即在小苗侧下方6~10 cm处开小穴施入一小撮化肥,随后浇水盖土。

3.5.2 中期管理

防旱排涝,土壤干旱时,浇小水。遇到多雨季节,及时排涝,保证田间无积水;控制疯长田,叶面积糸数长期超过5.0,可提蔓、不翻秧;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如叶面积系数不足4.0,可喷施1%的尿素与0.2%~0.4%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或在小暑到立秋期间每667 m2施草木灰100~150 kg,兑水灌缝。

3.5.3 后期管理

防早衰,控制旺长,提蔓不翻秧,喷洒2遍0.4%磷酸二氢钾液;防旱排涝和及时防治食叶性虫害。遇涝及时排水,要及时清除垅沟内杂萆。后期遇旱,可隔垅浇灌或进行暗灌。根外追肥,块根膨大期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4%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每隔10~15 d喷一次,共喷2次,每次667 m2用液75~100 kg。

4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甘薯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4.1 精选种薯

选择无病、虫、伤的薯块做种薯。

4.2 种薯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种薯,晾干入窖(黑斑病、软腐病、冻害)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种薯(黑斑病,蔓割病)。

4.3 薯窖管理

4.3.1 薯窖消毒

将种薯放在无菌窖贮存,最好用新窖,若用旧窖,先刨去1层窖壁,然后每立方米用硫磺15 g熏蒸。

4.3.2 窖温管理

薯块存入后3~4 d内,应使井窖内温度迅速稳定在11~15℃范围内。

4.4 苗床管理

4.4.1 温烫浸种,用新床、生土、无病虫的粪肥育苗

精选无病斑的种薯放在筐内盖好,把缸内水温调至56~58℃,随即把薯筐放入缸内,使水面没过种薯,并上下提动薯筐,使水温均匀一致。将水温降至54℃,浸种10 min(防黑斑病,茎线虫病),然取出种薯立即摆入苗床。

4.4.2 苗床温度管理

种薯处理前,苗床温度控制在28℃以上;种薯处理后,边上床,种薯上床后,使温度迅速上升到38~43℃,随后床温控制在38℃左右。

4.4.3 拔除病苗

育苗期隔5~7 d检查苗床,发现病毒病病等病株连同薯块一起拔除。

4.5 栽秧前薯苗处理

栽秧前严格剔除病秧,剪去病部。沾秧根,防治甘薯病害。①用50%多菌灵粉剂1 000~2 000倍液浸苗基部(6~7 cm)3 min;或用50%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茎基部6~10 cm深10 min,随后栽秧,防治甘薯黑斑病。②用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浸苗根10 min左右或用辛硫磷微胶囊沾根1.5 kg/667 m2,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或在栽秧前,将薯苗100株左右1捆,把基部3~5 cm放入45℃温水中浸入5 min,再放入50℃温水中浸入5 min,取出用凉水冲洗,或荫晾处降温,预防茎线虫病。

4.6 栽秧期土壤处理

每667 m2用50%辛硫磷0.25~0.35 kg均匀拌细土20~25 kg,晾干。将毒土先施入栽植穴内,然后浇水,水下渗后栽秧,或者将药兑水300~500 kg,浇于栽植穴内,待药液渗下后栽秧,防治茎线虫病。

5 农业措施

5.1 深翻土地,压低虫源,建立无病菌种田

杜绝从病区调入种薯,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施用净肥,净水,严格管理,促进甘薯植株健康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收获无病种薯藏于无菌窖内,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5.2 合理密植,清洁田园,病薯病株,及时处理

防病窥测田间发病中心,对病株及时清除。在贮藏、育苗、发现病薯病株残体深埋。

6 生物防治

6.1 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3 000~5 000倍液灌根(400~500 ml/株)。

6.2 防治蚜虫以及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虫

利用0.38%苦参碱乳油300~5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或灌根(防治地下虫害)。

6.3 防治蛴螬等

利用2%白僵菌粉,用量2 kg/667 m2,起垅前撒施或栽植时穴施,施后封土,严防日晒。

7 收获

选择晴好天气适时收获。甘薯收获过早,会显著降低块根的产量;收获过晚,块根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耐贮性大大降低,切干率下降。因此,必须适时收获。

一般在地温18℃开始收获,在霜降前收刨完毕。该县目前甘薯收获时间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到初霜期甘薯停止生长有10~20 d时间。据多年考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667 m2每天增重50 kg,晚收10~20 d,可增重500~1 000 kg,后延收获期是增加甘薯单产的有效措施。可采用机械锄薯晚收获既增加了甘薯产量又能不受冻害。

食用甘薯应根据市场需求,薯块长到适宜大小时分批收获上市或收获贮藏;加工甘薯在薯块充分膨大、充分积累淀粉后收获。收获时注意轻刨、轻装、轻运、轻放,用竹筐或纸制周转箱装运,防止破伤,影响质量。

猜你喜欢

栽秧线虫病薯块
栽秧泡
栽秧酒,不好喝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插秧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