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城县玉米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调查及解决方案

2017-01-21雷桂仙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家肥耕地有机肥

雷桂仙

(吕梁市交城县农业委员会,山西吕梁 030500)

交城县玉米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调查及解决方案

雷桂仙

(吕梁市交城县农业委员会,山西吕梁 030500)

文章对交城县玉米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进行阐述,并客观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和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玉米种植户足够的重视。

玉米 洪涝灾害 原因调查 建议对策

种植玉米适应性广,对土壤、气候、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且管理简单,省工省时,多年来已成为交城县农民的首选。201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0.99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0.72万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2.56%。因此,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收入。2016年,玉米生长旺盛的7月,该县雨量偏大,局地性强,降水累计324.9 mm,达35年内的最多量。7月的前半月内出现了9 d的大范围降水天气,导致部分乡镇村的低洼地块严重积水,正值抽穗的玉米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灾面积达1 795.93 hm2,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1 洪涝灾害现状及原因

1.1 退水渠年久失修,失去作用

玉米受灾期间,交城县有关部门协同保险公司到该县夏家营镇段村、洪相乡安定村、天宁镇西汾阳村等20多个村的受灾玉米地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勘查。期间发现,退水渠基本建成于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时期,现在大多已年久失修毁坏,有的甚至被修路填埋。形成的原因:(1)资金短缺。当前,多数村委经济乏力,无法雇工维修管护,农户们除个别外,务农积极性普遍低靡,不愿捐资出力。(2)分属管辖。下游县域不管上游县域,且废弃辖区内渠段,造成上游排洪不畅。因此,每逢盛雨季节,该县相关耕地内的多余积水无法得到及时排泄,玉米连日浸泡水中,根系因缺氧而受害。

1.2 河道上的桥梁、涵洞被堵

交城县天宁镇西汾阳村段有座水泥桥,淤积的泥沙杂物严重堵塞了桥梁涵洞。行洪时,洪水无法快速通过而水面迅速抬升,冲垮河堤涌入玉米地。由于该地块没有退水渠,且被高出耕地的路基包围,4.67 hm2玉米全部淹没在半米深的洪水中,玉米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7万余元。

1.3 村庄道路未配设泄水道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交城县夏家营镇王明寨、郭家寨、辛南等12个村的村庄道路全部得到垫高并硬化。村民的出行方便了,但硬化的道路由于未配套排水管网,一逢盛雨季节,道路反成为阻碍分泄的蓄水堤堰,农户房屋、院落、村中街道的降雨全部顺着道路集中流入村边的耕地中。由于此原因致灾的玉米共计33.33 hm2。

1.4 耕地土壤质量下降

(1)农户的农家肥源严重萎缩。20世纪80年代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农村养殖业由分散养殖逐步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农户的畜禽饲养量减少,加之城镇化建设,使农村常住居民不断减少,造成了农家肥总量上严重不足,农家肥或精制有机肥的价格随之走高。(2)土地已不被农民重视和保养,薄农和弃农现象严重,靠种地生活的农民比例越来越小。农民不愿再在土地上做文章,多投入。出于经济和务工成本考虑,80%以上的农户惜施有机肥,更多的农民仅每茬施袋复合肥了事。许多土地被连续20~30年过渡使用,土壤板结,渗透性大大降低。当降雨量大时,短时间内水渗不下去,又排不出去,造成作物根系缺氧死亡。如遇大风天气时,更会出现倒伏灾害。

2 建议及解决对策

2.1 提高认识,保护耕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耕地是农业的基本,基础设施是维持耕地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被破坏,直接阻碍着农业产量的提高。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口粮、保主产区、保耕地、保产能、保大户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耕地,修复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刻不容缓的一项重大问题。农业系统各部门应整合国家、省、市、县的各项目资金,制定详细可行的规划,不折不扣地做好项目。

2.2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河道畅通

山西十年九旱的气候,山区植被遭破坏,平川河道近30年的断流,让人们忽略了洪水随时可能发生的警示。交城主河道上的桥梁涵洞已有很多年未被疏浚。2016年的洪涝灾害给人们深刻的教训,必须按常规办事,科学防患,切勿心存侥幸。桥梁下的淤泥仍需每年或隔年清理1次,确保洪水畅通无阻,才能免除耕地被洪水淹没。政府要协调安排,水利部门承办,乡镇村联动,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2.3 科学规划农村道路建设

近几年,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多,农村道路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多数乡村为充分利用资金而多铺1 m路,多硬化1条巷,纷纷贪多图快,降低设计标准,减省了许多必要的附属设施,最明显的就是未配设排水沟管。农村道路应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引导新农村建设为目的,提高道路建设的利用率和回报率。在规划时,要尽量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地沟耗资大,可以修边沟,把水疏引到村外河道或排洪渠等,不仅能够解除积雨灾害,还利于冬季路面的保护,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让农村道路建设成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基本工程。

2.4 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地力

保护耕地,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提高耕地地力。经过6年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民已经认识到配方肥的重要。但有机肥的投入始终没有得到关注,农村过渡使用耕地而不施用有机肥已成为普遍现象。所以,增施有机肥,充分利用人畜粪便或秸秆还田或购买精制有机肥,才能使耕地得到充足的营养。(1)呼吁国家增加有机肥施用的补贴,扩大农作物秸秆无偿粉碎还田的面积,推行家庭或饭店有机餐厨垃圾的集中肥化处理。(2)继续提高农民对土地肥力的科学认识,加强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宣传,更新农民观念,促进对农家肥的充分利用,提高耕地的有机质含量。

2.5 改变种植方式,采用高垄种植

交城当地农民习惯采用玉米平畦种植技术,这种种植方式即传统又省工。根据该县的气候条件,旱地和地形低凹的玉米地更适于高垄栽培技术,即在整地时,起高15~20 cm,宽130 cm或140 cm的大垄,在垄上种2行玉米,行距40~45 cm,垄沟深松蓄水,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抗旱、防涝效果明显,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农家肥耕地有机肥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如何发酵农家肥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