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诚信教育:从“信近于义”说起

2017-01-20李宗杰刘颖

青年时代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心理因素

李宗杰+刘颖

摘 要:诚信是儒家历来重视的道德要求之一,既关系到个人立身修德,又会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信近于义指的是人际交往中言行一致有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公平合理;诚在于仁,是指人内心的真实真诚源自于仁慈和友善。诚信道德价值观念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同时要做到外在形式上的言行一致和源自内心的真诚友善。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表现突出的失信行为及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强的诚信教育理念和具体工作方式。

关键词:信近于义;诚在于仁;诚信状况;内在原因;心理因素;教育途径

诚信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石,是个人处事为人的基本行为准则。社会的诚信状况不仅会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还关系到经济体系的繁荣发展,甚至会决定国家的兴衰存亡。儒家先哲历来非常重视诚信价值观念,“信”是五常道德“仁、义、礼、智、信”的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潮的冲击和金钱至上利益观念的驱使,中国人的诚信价值观念不断地被模糊,甚至是被扭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表里如一观念逐渐被淡化,“考试作弊”、“学术造假”、“恶意欠贷”和“求职违约”等失信行为屡见不鲜。再者,近年来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毫无约束地传播一些真伪难辨的虚假信息和欺诈信息,最终导致不诚信的道德意识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视线,甚至影响了他们对一些基本事物的识别能力和是非观念的判断能力。

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研究分析一些问题突出的失信行为及其内在原因,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途径和工作体系,是构建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一、儒家传统的诚信道德观念:信近于义,诚在于仁

儒家先哲对诚信的道德观念非常重视,仅仅“信”一个字在《论语》当中就出现了38次之多,不仅与“文、“行”、“忠”并列为四教,还与“仁”、“义”、“礼”、“智”同列为五常。有子曰[1]:“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单纯从字本意来看,“信”和“义”的存在密切的联系:“信”字从人从言,由“言可复也”可见“信”指的是一个人要做到言行一致;“义” 字从羊我,从最初的至尊可得到祭祀礼品引申为公正合理。一个人只有做到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谨而信”、“主忠信”,才能够实现“君子义以为上”的公正合理。另外,从“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先秦儒家将外在形式的“信”发展到内在思想的“诚”经历了一个过程,孔子和曾子提到更多的是“信”,而思孟学派进一步挖掘了“诚”的道德要求,在《孟子》一书中“”字出现了22次,而在《中庸》一书中“诚”字更是出现了26次之多[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思诚既是人们追求天地之根本的自然目标,也是向往人与人之间友善互爱的内心追求,因此“诚”更接近“仁”。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高校诚信教育的不正确引导,最终导致我国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考试、经济往来以及求职就业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3]。

(一)人际交往方面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古人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之本,而如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人际交往方面非常淡漠。“轻诺寡信”、“言而无信”和“表里不一”等虚假行为非常普遍,而且失信行为在群体当中容易形成连锁反应,一人失信带来的不便和伤害更容易使周围的人纷纷效仿。长此以往,失信行为不仅不会受任何责罚,当事人自身也不会愧疚,呈蔓延之势后“尔虞我诈”就变成了常态。

比如今天大学生的爱情观和婚恋观就已经严重扭曲了,以婚姻为目标的恋爱已经荡然无存。本来应该是相濡以沫的厮守承诺在今天的男女交往中变成了一时的相互取悦,曾经的山盟海誓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即便是一部分90后情侣冲动之下步入的婚姻殿堂后,也经常会出现所谓的“闪婚闪离”,终身大事出现变故如同儿戏般的被轻视,家庭责任感严重缺失。另外,那些因为轻信他人而身陷传销窝点的人,专门寻找身边最相信自己亲朋好友来欺骗,甚至连亲生父母都不放过。

(二)学业考试方面

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关于学业考核考试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违规后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由于成绩优劣不仅关系到平时的各种评奖评优,还会影响到毕业后生涯发展,因此大学生日常课程考试中作弊违纪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过程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也相当普遍。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已经完全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投机取巧和恬不知耻。

(三)经济贷款方面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帮助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部门制订了一系列的奖、勤、助、贷、补的政策。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却出现了伪造证件骗取国家助学金、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失信行为,让放款银行和社会各界都痛心疾首、大失所望。有些学生为了用上名牌手机、电脑、皮包、服装等高消费品,不惜采用恶意透支信用卡、借民间高利贷、盗窃同学财物等极端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造成的恶劣后果往往需要自己和父母一起用后半生来偿还。

三、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撒谎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的,撒谎者故意为之;另外一种是不由自主的,由潜意识的运作导致的。通常情况下,大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往往是在以上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诚信道德和人格品质密切相关,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幼年时期的一些特殊经历对成年后的人格特质起关键性作用[4]。

(一)竞争优势原则

竞争优势原则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由合作和竞争两种方式同时存在时潜意识会优先选择竞争,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成功或达到目的。大学里各种奖学金、评优资格、学生干部职位以及保研名额等都是引起竞争的重点目标,如果在个人通过正常的努力很难实现或者完全不能实现目标时,在潜意识驱动下的竞争心理就会导致各种失信行为产生。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们普遍盲目追求“名”和“利”,因而相对于埋头苦读而言,使用欺诈或欺骗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成功,所以失信行为也就屡见不鲜。

(二)合理化原则

当人在面临压力或者挫折时,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会寻找各种理由或者借口为自己辩解,以此来达到心理平衡。当学校或者班级的诚信状况整体较差时,有人就会利用“合理化原则”为自己的各种不诚信行为推卸责任,认为“既然大家都这样做,那么我也可以这样做”,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产生愧疚感和耻辱感。实际上,这种潜意识驱动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很常见,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效应,从而使诚信道德水平整体上下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很难以扭转。

四、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有效性途径探究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人才,将来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诚信道德每况愈下,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不堪设想。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强诚信教育,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

(一)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正面引导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提升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而且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可以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广泛的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举行传统诚信故事宣讲、诚信征文比赛、诚信主题辩论赛和诚信书画比赛等一些类似活动,通过文化宣传内化于心,通过实践活动付诸于行,从而普遍提高诚信水平。

(二)完善诚信工作体系

鉴于大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状况参差不齐,所以从新生入学时就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把学校的考试考核、帮困助学和毕业求职等相关规定讲清楚,通过签订诚信承诺书等形势把诚信教育的宣传成果加以固定。在随后的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对诚信教育成果进行维持和巩固,如考试前举行诚信考试誓师大会,评奖评优时增加诚信考核内容等。而且要对每一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平时的诚信状况,并以方便的形式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设计征信查询系统便于学生随时了解自身诚信状况。

(三)严肃校规校纪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如果学校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诚信宣传教育之后,对各种失信行为制定了明确界定和约束,在执行过程中就必须做到严格把关,赏罚分明。对于明知故犯或者屡教不改的失信行为必须以严厉的惩罚措施进行处理,做到惩前毖后,这样才能让侥幸心理者和意志不坚定者严格自律,不敢越雷池半步。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

[2] 张自慧.礼文化与致和之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3] 晏子,康承浩.从大学生失信行为看高校诚信教育[J]. 跨世纪,2009,17 (1):81.

[4] 傅维利,王丹.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特征及教育建议[J]. 教育科学,2009,25(2):1-7.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民汉合宿下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途径探析
影响孕妇羊水产前诊断依从率的心理因素分析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