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策略分析
2017-01-20邹琼
邹琼
摘 要:朗读是帮助小学生锻炼语感,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渠道,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未意识到朗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很少组织朗读,甚至忽略了朗读。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课堂现状与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听、说、读、写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在各个教学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利用艺术化的语言将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小学生正处在特殊的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其中,获取到美的感受。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课堂现状
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角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合理应用语言,熏陶情感、启迪地位,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朗读教学中,不仅强调朗读数量,更要注重朗读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朗读活动中,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发挥自我,充分体验语文朗读活动为自己带来的有利之处。但是,就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朗读活动的重要性,仅仅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朗读完毕后,教师就逐词、逐句的为学生进行分析和翻译,学生只是一个机械的“朗读者”,无法实现情感与心灵碰撞。除此之外,该种传统的朗读模式也是无法提升学生朗读兴趣的,很多学生对此还存在抵触心理,这也是朗读教学成效一直难以提升的重要诱因。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策略
(一)在朗读活动中进行整体感知
初读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韵味,因此,初读一直都是朗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带来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字词,理解文章中语句的正确含义,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为此,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答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组织学生来自主朗读,对于较短的文章,可以多读几遍,对于较长的文章,朗读三到四遍即可。在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予以合理的指导,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朗读能力有限,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朗读完毕后一起向教师提问,大家共同探讨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存在问题,也要及时委婉的指出。
(二)通过深读来进行理解
在初读完毕后,即可进行深读,对于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学生解决的方式,这样是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也很容易让他们养成依赖习惯,不会思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路,让他们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进行朗读,探讨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体会到朗读带给自己的收获。再次朗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每个部分的作用,明确各个部分的联系,深刻的分析文本。这一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实现朗读的个性化
品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作者实现心灵交流,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生化。在朗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深层次来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指导学生利用语言进行联想,让枯燥的语言符号变得直观、鲜明起来。在深刻品读过程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重组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之下,教师需要将朗读教学与精讲适当的结合起来,在朗读活动中融入理性思考模式,这既可以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朗读能力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很多教师都未意识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注意改变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启迪智慧,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韩秋秋.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高效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10).
[2]马宝强.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08).
[3]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5).
[4]苏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初探[J].中国培训.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