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体生物摩擦学
2017-01-20张云博
张云博
摘 要:人体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关键内容之一,人体生物摩擦应该说是贯穿于人推按全身,包括基本的感官器官眼睛、牙齿以及组织器官心脏、关节等,这些生物摩擦是人体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能够对人体健康和康复质量进行监控。文章主要分析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特点,尝试探究生物摩擦学行为对人体的影响,同时对人体生物摩擦学中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来增加我们对生物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人体;生物;摩擦学
高中生物课程显示人体器官会相互之间出现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其中最明显的是牙齿以及头发等比较容易外见的摩擦,这种研究摩擦行为的学科被称作人体生物摩擦学。我国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时间大约为40年,但生物研究中利用摩擦学知识的时间已经达到5000多年。目前,人体生物摩擦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体(动物)内的摩擦逐渐转变为适应性好、性能优越的天然摩擦副,这种天然摩擦具有人工摩擦不能比拟的优势。由于我国对人体生物摩擦学的基本认知比较模糊,我们在实际学习中,难以对其特点以及学科问题进行了解。伴随着现代人体生物摩擦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对于生物摩擦学寄予更多的关注,由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
一、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特点
生物摩擦学包括人体生物摩擦学和动物仿生摩擦学,这里主要针对人体生物摩擦学进行研究。目前,我们高三生在实际的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知识认知中,主要将关注重点放置在人体器官的摩擦研究上。现阶段,国内外的生物摩擦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摩擦,人体摩擦研究主要是应对生物研究,对于人体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一)摩擦学定义
在1966年P.Jost提出摩擦学的定义,主要是针对人体生物的摩擦、磨损、润滑展开研究,这种研究可以看做表面行为科学。D.Dowson andV.Wright在1973年提出生物摩擦学的定义,主要针对与生物系统相关的所有摩擦学问题展开研究。
(二)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特点
摩擦副主要是由人体构成的,人体能够在生物环境中产生摩擦学行为,本身具有自适应能力。人体生物摩擦的磨损行为容易受到生命物质(细胞、蛋白质)的影响,这种行为会引起体内的物反应。现阶段,人体生物摩擦学学科包含多学科的内容,包括医学材料、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并且涉及的内容要求的综合性较强,相比较传统的人体生物摩擦学,现阶段的摩擦学的知识更加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
(三)人体生物摩擦学的对象
人体生物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感官器官(头发、眼睛、)以及组织器官(人工关节、心脏),同时也对人体的牙齿、口腔(舌头、喉咙)等进行性研究。由此可见,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对象扩展至人体的全身,一般摩擦小至血细胞、大到髋关节都在实际运动中出现摩擦。人体生物摩擦现象包括人体的损害,例如人体出现的皮肤损伤(血泡、红肿、摩擦损伤等),严重时,摩擦现象包括人工心脏异常跳动,由于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现代医学的治疗会产生积极影响,其中的人工关节摩擦(骨折、骨脆声、骨摩擦等)对于现代骨科的外科治疗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数据显示,其中相关的论文研究有95%左右,这种情况导致我们高中生对于人体生物摩擦的认知出现偏差,将其简单的看做人工关节的摩擦学问题。现阶段,随着现代生物研究的扩展,高中生的基本认知也逐渐扩展,对于牙齿、头发、眼睛、皮肤等人体生物摩擦学行为也有一定的认知。
二、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问题
目前,人体生物学摩擦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关节、牙齿、皮肤等摩擦研究中,人体内部血液摩擦研究相对较少,但实际上,血液摩擦具有极大的现实研究意义。血液输送对人体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血液也是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人体内的血液输送主要是与动脉血管内壁进行摩擦,尽管血管内部具有光滑的衬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输送时的摩擦力,加快血液的输送速度,但仍不可忽视血液的摩擦作用。在血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内壁的脂肪、胆固醇的影响,血管内壁加厚,导致血管内壁的光滑度降低,这种情况下,血液的摩擦力不断增强,当摩擦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血管出现破裂,或者是在血管内壁形成血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正是由于血液的摩擦研究较少,因此人体生物学的血液摩擦研究才是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结语
人体生物摩擦学作为现阶段高中生物学习不能够忽视的课程,高中学生可以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研究较少的内容上,通过具体的实验了解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意义,能够对人体生命的健康质量进行监控。“人”和“本”合二为一就成为“体”,由此可见人体研究是现代生物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在现阶段的问题研究中,在了解人体生物摩擦学的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对人体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利晓,张永振,牛永平,李健,孙乐民.人体步进摩擦的研究现状[J].工程设计学报.2010 (1):61-65.
[2]葛世荣,王成焘.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摩擦学学报.2005 (2):186-191.
[3]陈文远,林鹏,李朝健,覃小东.假肢常用材料与人体皮肤摩擦学及其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34):6416-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