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类电子调试技能操作速度的研究
2017-01-20夏进全
夏进全
随着社会发展,技能水平成为企业考核中职学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技能水平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位置。当前中职学生普遍感到电类专业技能在技能考核、技能大赛乃至于对口单招专业技能考核中经常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作为专业技能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多数同学虽能完成相应任务但所需时间较长。分析近几年学生电类专业技能操作过程,大部分学生操作时没有紧张感,不能及时掌握操作要领。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及基础,观察学生对专业技能要领的掌握程度,总结出提升操作速度的改进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技能训练效果。
一、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面临这种情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多数学生对操作内容的新鲜感逐步降低,甚至感觉枯燥无味。长时间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步丧失对实训的兴趣度。为了保证学生的“新鲜感”,在教学中,我们将实训内容分散到综合实训中,如焊接实训是枯燥无味的过程。长时间重复劳动对原本就缺乏兴趣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焊接实训融入电路“排故”过程中,“排故”实验能培养学生电子实训兴趣。在实训初始将学生分为3~4人一组,布置任务,相互协作,既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让学生在合作中有了竞争。学生对实训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强烈学习欲望和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通过在电路上“排故”的过程中发现故障,解决故障问题,使发现解决问题的兴趣不断提高。而对于焊接这一基础操作过程,则成为“排故”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在“排故”过程中既掌握电路内容,又对焊接操作加深了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整合实训内容,往往能抓住学生兴趣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轻松掌握所学内容,从而利于形成主动、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往往安排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后进行。实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路问题相关内容,但是当电路出现故障无法解决时,课堂上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中。学生学习理论课程时往往空对空,无法在大脑中模拟出实训过程和工作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导致实训过程中将相关理论知识忘记。知识点的脱节让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形成良好衔接,学生学习效果较差。为此,笔者采用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既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节约时间,让学生有充足时间练习,进而提高操作速度。例如,在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仿真软件对需要实训的项目进行设计。在理论阶段结束后让学生通过Protel等工具完成电路板绘制和制作。完成之后让学生对自己设计制作的电路板进行电子元件焊接和组装,最后完成调试。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基本原理,又掌握了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正所谓一举两得。
三、改革评价模式促进技能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适时合理的评价往往能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实训达到预期效果。实训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分层评价、分项目评价。将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分为自我评价——学生对操作过程中相关细化知识点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按照实训开始时的分组,同学之间互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学情,因人而异,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综合评价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评价方法,因人而异,正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评价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失,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总结不断进步,通过对失误、问题的解决提高技能操作速度,真正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在评价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实训情况如实完成实训报告填写。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型。技能训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任重而道远。如何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技能练熟、练透,需要广大实训教师不断整合资源、挖掘资源,将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为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