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公共课厌学成因

2017-01-20吴凡

求知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公共课厌学成因

吴凡

摘 要:在高职院校内,学生对公共课厌学表现尤为明显,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只有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公共课厌学现状并探讨其成因,才能为制订有力的对策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课;厌学;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共课厌学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公共课厌学现状具体表现:第一,与自己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无关的课程,学生不感兴趣,在学习公共课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抵触情绪。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氛围不好,公共课学习质量不高。第二,大部分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专业课,认为掌握相关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公共课程都是无用的。第三,学生在学习公共课当中存在偏科现象。公共课中文科内容占多数,这些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 “大道理”,学生很难感受到这些理论在社会生存方面提供的帮助,只对数学、计算机这些理科类公共课感兴趣。

二、厌学成因分析

1.学校教学管理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决定了后续阶段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在公共课课程设置方面,属于重复设置的课程内容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辩证法等,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都已涉及,虽然不太系统,大致内容是知道的。现在又作为课程来专门教学,内容上没有深化,学生为了考分勉强应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很多公共课科目采取随堂考查的简单形式来考核,学生自然对其重视程度降低,很容易产生公共课厌学情绪,使得对公共课学习抱着无所谓态度的高职学生居多。

2.公共课教师与学生关系遇冷

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方式大致就是两种途径:一种是课堂上,另外一种是课下的交流,从两种交流效果来看就能够看出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

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谈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和公共课教师的关系不大,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很多公共课教师就是照本宣科,完成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任务就离开了,没有告诉学生上这个课程有什么作用以及学习这个课程的方法。

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多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下课后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属于短暂性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与教师探讨有关课程的话题,教师也放不下身段主动去了解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学习;另一种是部分公共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多学生由于公共课是班主任的课程,只得被动地走进课堂学习,不是出于兴趣。

3.学生方面

文凭社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其中的功利思想都是存在的,选专业的时候慎之又慎,学对专业好就业。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训,很多学生就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根据家人、朋友在社会上所从事的技能职业来选择自己的专业,以便毕业后好找到工作。有了这种思想的学生,也就不会太关注公共课的学习了。

除了有功利心的学生对公共课有厌学情绪,还有一类学生是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对公共课学习具有厌学情绪。高考以分论成败,专科学生的录取分数自然比本科学生的录取分数低。在高职院校,有些学生原本高考目标是读本科院校的,但是由于发挥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自己的高考分数只能报考高职院校。其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习能力不够,被淘汰到专科院校的。如果这些学生来到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情绪,在公共课中表现尤其明显。

三、结语

高职生作为社会人才中的重要群体,在社会生产中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尽管他们与本科生相比学历较低,但是他们同样在学校中也要学习理论,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操作能力。高职生同样要步入社会,与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及其他人竞争,而在文凭社会中,他们的弱势会使他们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解学生公共课厌学的成因,减少他们的厌学情绪,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焦红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

[2]陆晓彬.厌学问题研究现状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公共课厌学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