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优质安全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2017-01-20张怀志孙兆凯李全新周振亚
张怀志,孙兆凯,李全新,周振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古名薹,别名黄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经济器官为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生姜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调味蔬菜之一,也是医药、化工及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姜消费量不断增长,生姜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姜种植面积约在26.7万hm2左右。生姜栽培技术要求高,栽培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经济损失,要想种好生姜,必须有科学技术保驾护航。为更好推广生姜种植,帮助农民增收,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文章总结了生姜优质安全高效种植技术。
1 选地与整地
生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甚严格,不论在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或重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与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生姜最为适宜。一般要求土壤表层沙黏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松软透气;土壤下层保水保肥,营养充足。
选定姜田后,通常应进行秋耕或者冬耕,经冬季雨雪风化,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虫,增加有效养分含量。翌年土壤解冻后,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入大量农家肥,一般每667 m2施用优质腐熟鸡粪、猪粪等5~7 m3,或者商品有机肥1~1.5 t/667 m2,然后将地耙细整平。
山东省生姜通常采用沟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整平耙细的地块上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开沟,沟距70 cm左右,沟宽25 cm左右,沟深25~30 cm左右。
2 选种与适期播种
各地应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耐储运的生姜良种。生姜播种前还应进行选种、掰姜和催芽。
在种植前20 d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姜从姜窖中取出,放在草席或在干净地上晾晒,同时可进行选种,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应予以严格剔除。掰姜除应选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种块越大,出苗越早,姜苗生长越旺,产量也越高。反之,种块过小,出苗迟,幼苗弱,产量也较低。田间试验证明,种块以75 g左右为宜。
催芽:催芽可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且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山东省潍坊市通常做法是建设催芽池,催芽池催芽法是在室内一角用土坯或砖建一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催芽池,池分两层,底层高度通常50 cm,以用来加热;上层高度依姜种多少而定,池墙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通常在池的三面及不同高度预留空隙以放置温度计,监测池内温度变化。先将姜种装入袋中,每袋通常在10 kg左右,然后分别将种姜袋放入催芽池内摆平垛好,在池顶部铺设绒毛毡。在池的底部加热,加热所用燃料通常为秸秆或者枯叶,每次加热到温度不超过25℃。可反复加热以保持在催芽池内温度基本维持在20℃左右。催芽的时间根据播种日期确定,一般提前20 d左右。
作者设计开发了“大姜催芽箱”(专利号:201720625838.9),该催芽箱施用智能化温湿度调节方式,克服了农户用眼观测催芽池温度不均等问题,应用表明壮芽率较催芽池明显提高。目前催芽箱最大可提供0.4 hm2地用的姜芽。
播期确定:生姜应适期播种,不可过早或过晚。若播种太早,地温低,热量不足,播后种姜迟迟不能出苗,极易导致烂种或死苗;播种过晚,则出苗迟,从而缩短了生长期,造成减产。具体确定生姜的播种期应考虑以下3个条件:一是需在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二是从出苗至初霜适于生姜生长的天数应在135 d以上,生长期间15℃以上有效积温达1 200℃~1 300℃以上。三是把根茎形成期安排在昼夜温差大而温度又适宜的月份里,以利于产品器官的形成。鉴于目前山东省潍坊市姜区多采用拱棚栽培,故气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选种:播种时再一次进行选种,播种的姜块选择要看姜块本身和芽体,姜块应该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姜芽要求健壮,芽体高度在1 cm左右,芽粗0.6~1 cm、幼芽肥壮、顶部钝圆、色泽鲜亮,无黑点病灶。
播种:采用平播法,即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东西向;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南北向。摆放好后,种姜排好后,可用镂、镢头等农具将垄上的湿土扒入沟内盖住种姜,尔后用铁耙子耧平耙细即可。一般要求覆土厚度为4~5 cm。待播种完毕后进行灌溉,此次灌水要求充足。待水完全下渗后,及时设置拱棚,拱通常采用竹子做成,约1.5 m左右插1根,拱棚插好后,覆膜四周压紧。
3 合理密植,关注行向
在栽培措施中,合理密植是生姜获得丰产的中心环节。构成生姜单株产量的因素是组成根茎的姜球数和平均姜球重,而构成群体产量的因素,则是单株产量的总和。单株产量又受制于品种、种姜块的大小、生长期的长短、土壤和肥水条件、田间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因此,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通常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的原则是:在土质肥沃、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繁茂、植株高大,因而所采用的行、株距应适当加大,防止姜田郁闭而通风透光不良,使其有足够的营养面积,从而让个体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充分发挥个体产量的优势;相反,在土壤瘠薄及肥水不足条件下,往往植株个体较小,因而所采用的营养面积也应适当缩小,充分利用田间光能和地力,以增加密度,争取较高的产量。目前山东省潍坊市多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70 cm,株距20 cm。
生姜的用种量受姜块大小和种植密度影响,是姜农尤其是新发展姜区姜农关心的主要问题。一般高产优质栽培生姜用种量每667 m2350 kg左右。若一般地块用种量可略多一些,大约在400 kg左右。事实上,用种量多虽当时投资高些,但姜种不烂,还可回收,故消耗性投入并不高,所以生产上只要条件具备,应尽量用适当大些的姜块做种,有利于丰产,提高效益。
生姜种植的行向与当地的主导风向要一致,便于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抑制病虫害滋生;通常行长也不宜过长,一般在50 m左右,这样便于灌溉,同时也利于阻断通过灌水传播病虫害的途径。若田间过长,通常要在田间挖沟阻断,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田块除外。
4 合理施肥
无公害生姜科学施肥技术见该刊同期文献。
5 中耕锄草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不宜深中耕,以免伤根。
生姜幼苗期长而且生长缓慢,又处在高温多雨季节,杂草孳生力强,如田间管理不及时,极易造成草荒,以致大量的杂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阳光,使姜苗得不到正常的营养而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所以,生姜幼苗期及时除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由于山东省潍坊市多采用拱棚栽培,幼苗期通常采用化学除草方式,即在生姜播种时,同时喷施化学除草剂,如72%的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等。拱棚拆除后,可人工除草或者根据杂草生长状况施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
6 灌溉与排水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其根系较浅而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雨季来临时,姜苗亦不耐涝。因此,在栽培中必须根据生姜的需水特性合理进行排灌,才能使生姜健壮生长。
首先,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以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后,通常在出苗达70%左右时开始浇第一次水,但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一般较差,遇干旱天气,土壤蒸发快,往往种姜尚未出苗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应酌情浇水,促进种芽出苗。浇了这次水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而影响出苗。如为黏性土壤,保水性能较好,土壤墒情较适宜,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
幼苗期植株较小,生长缓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山东省正逢春末夏初干旱季节,此时不可缺水。在幼苗生长前期,以浇小水为宜。在幼苗生长后期,已进入夏季,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消耗水分多,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与浇水量,经常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左右。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这样,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另外,夏季暴雨之后,还应及时排水,以免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
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勻,不仅姜苗生长不良,而且常使发生的新叶扭曲不展,俗称为“绾辩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山东省潍坊市在7月中旬以后,生姜便进入旺盛生长时期,生长速度加快,地上部发生大量分枝和新叶,根茎也迅速膨大。此时由于生长量大,需水量也相应增多。为了满足该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根据天气情况,一般每隔4~6 d绕1次大水,以经常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0%,促进产品器官迅速形成。至收获前3~4 d再浇1次水,使收获时的姜块带有潮湿泥土,以利于人窖贮藏。
在水源不足的地方种植生姜,为了节约用水,可实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作者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应用微喷灌溉技术,在节约用水30%的同时,还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7 培土
生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和湿润的条件,为防止根茎膨大时露出地面,因而需要进行培土。山东省潍坊生姜产区,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结合拆除拱棚、追肥时进行第一次培土,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合施肥进行第二次培土、第三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培宽培厚,勿使根茎露土,为根茎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经过培土,整地时候的沟最终变成垄,整地时候的垄最终变成沟。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目前姜农仍以防治为主,应该加强教育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生产实践中,由于生姜经济价值较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再加上农户地块小,山东省尤其是潍坊市姜区基本不具备轮作条件,农业管理措施主要有:(1)生姜种植沟不可过长,以50 m左右较为适宜,若地块过长,可分成数段,以切断病虫害的水传播途径,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田块除外;(2)生姜收获后,应将生姜的秸秆、生病姜块等移出田外,移除的生姜秸秆还应该远离姜田,且进行无害化处理;(3)农户的农机具不要带出地块,农户之间最好不要相互借用农机具,如果必须借用农机具,建议在农机具进入地块之前进行消毒,农机具消毒方法可采用高温、喷洒农药等;(4)姜农之间也不要到对方地块进行观摩,若一定要观摩,则进入之前最好换鞋或者带上鞋套,出地块后,也应换鞋或者脱下鞋套并将鞋套送到安全地方或者销毁。(5)生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株应该小心带出田块,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生物防治:建议采用“黄板”防治虫害,具体是在播种后搭建拱棚的同时悬挂“黄板”,可有效防治苗期的蓟马等害虫;选用生物源的药剂。
化学防治:严禁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胺苯磺隆单剂、甲磺隆单剂等,不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如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等。应选择使用生物农药、低毒农药等。
山东省潍坊市生姜生产过程中目前遇到的病虫害主要姜瘟病、根结线虫等。姜瘟病严重时候,可导致颗粒无收,其防治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推荐施用的方法是采用氯化苦土壤消毒处理法,即整地前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方法可参见NY/T 2725-2015),由于氯化苦为高毒农药,此项工作应该由专业队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个人严禁进行操作;若地块零星出现姜瘟病株时,应拔除病株四周的姜株(50 cm半径内),同时采用氯化苦胶囊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同时,也可杀死土壤中80%左右的根结线虫,但剩余的线虫可快速繁殖,仍对生姜品种造成影响,可选用阿维菌素进行灌根处理。
9 收获与贮藏
生姜与其他作物不同,种姜发芽长成植株形成新姜后,其种姜内部组织完好,既不腐烂亦不干缩。原因是种姜在供给幼苗养分的同时,地上茎叶的同化物质有少部分回流到种姜内。
收种姜:种姜可与鲜姜一并在生长结束时收获,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收获,山东省潍坊市称为“扒老姜”。其具体做法是:顺着生姜排种方向,用箭头形竹片或窄形铲刀将土层扒开,现出种姜,左手压住姜苗根部的土,右手用姜钩或铲刀轻提种姜,即可将种姜与新姜相连处折断,随后取出种姜并及时封沟。收种姜时必须注意,切勿振动姜苗,以防伤根。如根系动摇时,应及时浇水,以沉实土壤。收种姜应选晴天进行,不可在下雨前后进行,防止地湿操作不便,踩实土壤。收种姜后,要坚持看苗、看地管理,对弱苗田应及早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生长。
收鲜姜:一般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地上茎叶尚未霜枯时收获。此时气温已降至10~15℃,根茎组织已充分老熟,是生姜的主要收获季节。收获前3~4 d,先浇1次水,使土壤湿润,便于收刨。若土质疏松,可抓住茎叶整株拔出,轻轻地抖掉根茎上的泥土,然后自茎秆基部(保留2~3 cm地上茎)掰去或用刀削去地上茎。随即将带有少量潮湿泥土的根茎装筐,以便于运输。
贮藏:山东省潍坊姜区农户一般采用井窖式贮藏。井窖一般选在交通方便,无地表水源、地下水位深的地方。井窖由井筒及贮姜洞组成,井筒的深度一般6~7 m。井筒挖好后,在井底侧旁通常再挖2~3个贮姜洞,贮姜洞高达1.8 m,宽1.2~1.4 m,以便于工作。贮姜洞的长度依贮姜多少而定,一般长3~5 m。每个贮姜洞的容积为6.4~12 m3,可贮姜1 500~3 000 kg。井窖挖好之后,还需用砖石砌建井口,使井口高出地面40~50 cm,以防雨水流入窖内。
生姜入窖前应彻底清扫贮姜洞及井底,若里面太干,可适当洒水保持湿润,亦可提前施用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及敌敌畏等杀虫剂对井窖进行杀菌灭虫处理,或者将表层3 cm左右的表层土壤铲除运出。生姜收获当天即将带着潮湿泥土的姜块一层层放入洞内,由里及外排至洞口。姜块排放方式,可竖放亦可平放,排放高度以距洞顶30 cm左右为宜,以利于通风散热。
[1] 刘振伟.莱芜生姜.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高山林,韦坤华.脱毒生姜培育与高产栽培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3] 刘冰红,高莉敏,王伟.生姜高效栽培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徐坤,尚庆文.孔祥波,等.生姜高产关键技术问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吴海军.生姜种植与加工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 011
[6] NY/T 2725-2015.氯化苦土壤消毒技术规程
[7] 巩庆平.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科技报,2005-04-20(002版)
[8] 姜莉莉,王开运,武玉国,等.生姜连作土壤的生态改良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7,7:332/341
[9] 贾如金.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47~48
[10] 曾丽婷. 生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中国园艺文摘,2016,1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