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态势研究*
2017-01-20李晨光
李晨光
(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山东 泰安 271016,cgli08@126.com)
我国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态势研究*
李晨光
(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山东 泰安 271016,cgli08@126.com)
简要介绍了我国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的组织形态、职责任务、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工作开展耐受性差、受政策影响大,职责范围不明确,没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督导,社工身份尴尬,工作介入难度大,活动范围和内容有限、缺乏长效机制,工作行政化色彩浓厚。在新医改背景下,总结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结合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将会起到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力、规范其服务、提高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等作用。将有利于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助推医疗改革。
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机构;医患关系;医疗质量
在健康照顾处境下社会工作所开展的服务即为医务社会工作。广泛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和现代医学发展、维持全社会和谐有序的内在要求[1]。由于文化、历史、经济等背景不同,还处于萌芽时期的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套用国外现有发展模式是不可行的[2]。如何使医务社会工作更符合我国国情,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课题。
通过对我国现有医务社会工作生存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和发现医务社会工作的全新道路。
1 我国当前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形势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进行医务社会工作有助于减少医患冲突,降低医疗机构的非正常开支,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3]。
中国的医务社工诞生于1921年,但发展缓慢,在人员构成、工作理念、运营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难以推广普及,社会影响较小。除部分城市的三甲医院设有社工部外,全国大多数医院都处于无岗、无人的状态。根据卫生部人事司2007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卫生系统医务社会工作尚处于“萌芽和初始状态”,缺乏完整的医务社会工作体系,亟待完善。
山东省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走在公益卫生事业前列,在实践医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组建于2004年,包括了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儿童医院、山东省妇产医院等9个成员。2008年4月,山东省立医院率先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是全国最早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的医院之一;同年,组织成立了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志愿者服务联络站;2012年12月成立了“义工之家”; 2015年11月1日成立山东省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委员会。截至2015年底,山东已有注册医务志愿者 3966 名,累计服务13000余小时。山东的医务社工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在医务社工实务应用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探索本土化、专业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前锋。从山东省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可以窥测到我国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态势。
1.1 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形态
2008年4月山东省省立医院率先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自此,山东省各大医院逐步设立起专业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尝试发挥医务社工的医疗助手作用,以弥补传统医疗机构的不足。
在人员组成上,一般医院内设的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在编人员2~4人,聘任人员数名,设置志愿者岗位630人,机构规模大多在3~30人左右。
在工作手法上,多采用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
1.1.1 个案工作。
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法,根据患者实际,通过个案管理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提升患者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为抵抗病魔增强内心力量;针对患者不同需求并结合其自身实际,帮助患者寻求社会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1.1.2 小组工作。
通过组织建立病友俱乐部以及志愿者小组等多种小组形式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小组成员从小组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并找到归属感,消除孤独感,建立情感网络。
1.1.3 社区工作。
组织各科室专家等进行健康教育宣讲;组织发动各科室医生及护士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社区义诊。
1.2 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任务
1.2.1 工作职责。
以山东省为例,医务社会工作机构把志愿者管理与惠民救助相结合、医院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美誉度相结合,规定了以下工作职责:
在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依据有关文件制定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采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开展病人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及社区义诊等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负责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负责山东省慈善总会省立医院慈善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开展惠民医疗项目,拓展惠民医疗救助渠道,扩大受益人群范围;负责医院随访工作,逐步拓展随访方式,延伸服务范围,提高随访覆盖率;负责制定住院病人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拓展服务项目,提高病人满意率;加强对外联系,负责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多角度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1.2.2 制度建设。
在志愿者工作方面,实行“三个体系”科学的管理流程,即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者评价体系、志愿者管理体系。志愿者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编号、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颁发服务证明。
惠民医疗工作方面,实行“三统一”管理,即在医院内部,设置统一的表格、统一管理流程、规范统一的档案;在卫生厅的领导下,统一运作、统一检查监督、统一向社会公布。
而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为扩大随访量,高效完成随访任务,组织制定了电话随访模板、随访人员工作要求、短信模板。
除此之外还有如出生医学证明发放有关规定,爱心图书车借阅登记有关规定,住院病人服务中心免费借用物品消毒柜规定等。
1.2.3 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围绕惠民服务的主线,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主要开展了惠民救助、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以及住院病人服务中心等四项工作。
首先是救助工作,这是医院工作的延伸,突破了医院的地理限制,将医院的资源辐射到周边社区。包括如组织志愿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各科室专家医生、护士举办社区宣传活动,进行医疗知识宣传和免费查体;积极链接社会各界资源,积沙成塔,救助患者;筹划各项公益项目等。
惠民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还将医疗机构由原来单纯的以治病为主向预防、治疗、科研等综合性社会公益机构转变[4]。
其次是志愿者服务工作。济南市志愿者服务联络站和慈善义工团全面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发扬医院的公益性,诠释志愿者精神,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谐医患关系。并使志愿者和慈善义工得到了更好地融合,扩大了志愿者队伍。并在医院内成立志愿者领导小组等机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性和实效性。
志愿者们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大型赛事、扶危济困、两部计划、海外计划等志愿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为医院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了大量帮助。
一般是有志愿服务的需求者,通过科室向社工机构提出申请,社工机构负责招募、培训和分配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须填写申请表、每日情况服务表、心得总结等。
随访工作也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日常工作之一,它可以为改进医院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其中电话随访是主要形式,还包括短信随访、电子邮件随访、信件随访等。社工从专业角度制定随访内容模板,同时配合专业的无导向性、无价值倾向性等的随访语气、态度,可以获得更全面、真实的信息。
还有一种普遍但重要的服务内容,即住院患者服务中心。
住院患者服务中心日常工作主要有:租借轮椅、伞、针线、棉衣;流动爱心书屋;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导医工作等。
住院患者服务中心在社工机构的领导下,联合志愿者,对住院患者及家属给予生活、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支持。运用专业手法和医院资源,为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链接社会福利基金,为需要关爱的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支持。
1.3 医务社会工作成效
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历史发展、医学传统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不可能照搬欧美国家的经验,我们要在认真总结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培育适合国情的医务社会工作体系。
就目前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来看,尽管仍处在幼苗阶段,但也取得不小的成效。
1.3.1 形成志愿者服务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医务社会工作渐规范化。
如山东省省立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起始于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社工办首要工作就是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志愿者网上报名体系并创建数据库。进入医院的志愿者都要接受统一培训,主要包括志愿精神和岗位要求两部分,如服务礼仪和院内感染知识等。先后在院内成立了26支志愿服务队。后逐渐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合作、引入专业手法和人员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将医务社工规范化,使医务社会工作真正成为医院公益性的一部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依托于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探索志愿者工作方面开拓式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这一体制极大的协调了医院与民间的各种慈善救助活动,推动并规范了民间志愿活动的发展,提高了活动效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推动了医务社会工作, 更好的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缓解医患矛盾。
1.3.2 承担起医院的社会责任,实现医院的公益性回归。
医院的基本职责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之外,在我国,作为政府部门的卫生系统,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为政府排忧解难。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以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手法为依托,积极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环境,开展多元化的惠民救助工作。并通过组织各项公益活动以及募捐爱心善款等方式,在承担起更多责任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实现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回归。如在“5·12”汶川地震中,山东省立医院收治了大量伤员和患者,社工办招募了来自山东省高校的志愿者300余人,志愿服务1500多个小时,为伤员进行心理疏导、照顾日常生活。
1.3.3 转变就医模式。
医务社工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医生注重的是患者的生理健康,社工注重的是心理健康,帮助患者个人、家庭或群体增加社会互动,恢复、维持或增强其社会功能。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进行和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我国就医模式也应适时转变。在医院突出患者的中心地位,应像在学校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一样。医院设置和医务社会工作者是为患者服务的,是以主动性、预防性为特点的医务工作,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医疗支持和情感支持,力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关怀患者的爱的氛围。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模式发展势在必行。
1.3.4 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缓和医患关系。
通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减少医患矛盾,并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及爱心接力形式,加强了医患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第三方”的专业社会福利服务人员,运用专业的助人方法,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项福利服务,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和信任,是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1.3.5 作为桥梁和纽带,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架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规模效应。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疗助力者,在医疗过程中担负了联系整合各方助力的任务。这也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最见成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医院与社会外界之间,医务社工机构在专业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为医院寻找支持力量,提升医院医疗水平、集中和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成为医院和社会外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是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医疗服务中,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及医院之间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本着专业价值观,通过为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医疗信息和普及基本的医学知识,减少他们心中的不安和惶恐,对自身的病情有客观、科学的认识,进而理解医生、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并帮助他们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提高他们对医疗过程的参与性,从而提高治愈和康复水平。
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领域在于社会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和各项社会福利服务,协助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寻求社会资源,重塑社会支持网络,保证整个家庭的社会功能正常运行。在医院,医生注重的是患者的生理健康,医务社工注重的是心理健康,帮助他们与社会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医务社会工作者也以自己的专业态度和热情的内心去接纳每个患者,用关爱和热心给患者提供精神支持,成为患者与家庭之间的链接点和支撑点。
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耐受性差,受政策影响大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展是受政策性影响非常大的一项工作。从山东省立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来看,社会工作的发展促动力、专业的内容、范围、形式等等各方面都与政策和政府密切相关。相关的政策法规及体制保障的缺失和不到位,也导致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没有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2.2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范围不明确
社会工作者职责范围与医生职责范围的关系虽然比较明确,但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护士、义工、护工的职责范围、服务内容有些模糊不清。
医务社会工作还没有被广泛认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社会工作者比较陌生,甚至科室医生和护士也不大清楚医务社工的职责和工作能力。
2.3 “医务社会工作者”没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督导
目前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性不强,很少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专业社工。大多在岗医务社工是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缺少专业培训,专业水平不高且缺乏社工专业督导。这主要是受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落后的限制。
2.4 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缺乏认同感,社工身份尴尬
社会大众不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能力和意义,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相关宣传报道较少,另一方面也与缺乏相关政府部门和医院的支持有关。认为社会工作部门是个“支出性”的部门,不愿费心建立这样一个部门。源于此,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归属感较低。
2.5 社会工作介入难度大,活动范围和内容有限,缺乏长效机制
我国一直以来就建有产后家庭访视制度,但是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没有实施。现在可以借助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孕产妇群体。医院社工可以合并医院的随访工作,延伸跟进服务,帮助孕产妇及其家属,顺利实现家庭角色的增加和转变。而这些需要联合社区家庭社会工作者来实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尚未实现体系化,导致医院社工介入家庭受阻,与家庭社工衔接不畅等,最终这项工作难以落实。
2.6 现有医务社会工作行政化色彩浓厚
当前国内虽有几十家医院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然而大都在医院行政部门的归属下。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模式主要采用普通行政模式,日常工作都是简单的行政办公,文件整理,人员编制科层化明显。这不利于社会工作优势的发挥。
3 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策
据了解,在国外,100张病床必须要配备1位医务社会工作者,他们的任务是了解患者,做医生医学诊疗以外的工作,减轻医生工作负担。一个治疗团队由四部分人组成:主治医生、心理医生、护士和医务社工,他们各司其职,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患者的收费告知、情绪变化、心理辅导以及婚姻家庭、就业等情况的了解,都是由医务社工来负责。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医患矛盾,有时并不是因医生技术问题引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如果医院有医务社工,那么就可以认真听一听患者的倾诉,化解一下他们内心的痛苦,从而减少对医生的不信任,使医患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尊重与配合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在医务工作目标达成的同时,增强个人及家庭应对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能力,它聚焦于与疾病相关的社会不适应,解决医学范畴之外的社会问题,并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与患者相关的社会环境信息。它助力医疗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发展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务社会工作是必须的。
3.1 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力
联合媒体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和展示医务社会工作魅力,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医务社工的认识和认同。可以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向大众普及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同时医院内的社会工作要积极向社会拓展,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来看,社会工作链接多方资源,联合多个部门,整合现有的政策、规定,加上自身专业的优势,真正有效落实好上级政策规定,形成长期的有效机制,最后也可以影响政策等的良性运作和实行。
3.2 设计实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评估体系,规范服务
结合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制定医务社会工作评估体系,设计评估模板,通过对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前、介入后进行评估,量化评估数据和资料,可以突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和作用,并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合理化发展。
3.3 积极进行医务社会工作在岗培训,提高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应掌握除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常识,熟悉各科室的设置,以及各科室病房内患者的特点和情况。根据医院内的大环境政策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计划和开展工作。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滞后,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匮乏,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实用策略就是对在岗人员进行积极的专业培训,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弥补专业社工知识和医疗知识的不足,在实践中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务社会工作开展质量和效果。这也是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社会认可度的重要途径。
3.4 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支持网络
积极拓宽救助渠道,增加惠民资金,举行慈善嘉年华晚宴,宣传慈善理念、募集慈善基金,与民间慈善救助组织联手等,拓宽医务社会工作的资金、人力、组织基础。医院可以为于特殊病人成立“爱心基金”,便于病人救治。还可以同国内各大基金会联系,整合资源,争取更多的基金,救助更多病人。
3.5 完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障措施
为医务社会工作者进入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这是解除医务社工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有效工作的基础。相关政府机构可以对其编制、专业技术职称、岗位设置、职责范围和身份地位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些政策建议对于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医务社会工作者人员有限,充分发动志愿者辅助医务社工是重要的解决手段,因而,制定志愿者奖励机制,有效保证志愿者群体可持续发展;为志愿者提供休息场地、放置物品和午休,保证志愿者合法权益,也是保证医务社会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
3.6 建立全国医务社会工作交流平台
为整合医务社会工作现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应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理论研究,相互传递学术研讨成果和实务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医务社工实务体系建设,促进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交流和联系。
[1] 王丽.当前医务社会工作教育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230-1233.
[2] 刘岚,孟群.当前我国几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0,23(2):36-38.
[3] 郭永松.关于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经济学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10,23(6):5.
[4] 闫薇.社工是医患和谐的重要力量——访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秦成勇[J]. 中国社会工作,2012(12):29.
〔修回日期 2016-09-13〕
〔编 辑 吉鹏程〕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dical Social Work i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LIChenguang
(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SocialWork,SchoolofManagement,TaishanMedicalCollege,Tai′an271016,China,E-mail:cgli08@126.co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responsibility and working effect of medical social work i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On this basis, it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with poor tolerance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olicy; the scope of duties was not clear;there was no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social work and it was lack of professional supervision; social work identity was embarrassed; work intervention was difficult;the scope and content was limited and it was lack of long-term mechanis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lor was stro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reform, this paper concluded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Chinese medical social work.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problems, i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will improve the social cogni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standardize the medical social work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social work, and further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romote medical reform.
Medical Social Work; Medical Institution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edical Quality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当前医疗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项目编号:J12WC02)成果之一
R-052
A
1001-8565(2017)01-0113-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1.27
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