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发展前景

2017-01-20艾国孙奇徐明钊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军民航天装备

艾国,孙奇,徐明钊

(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6;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航天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发展前景

艾国1,孙奇2,徐明钊1

(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6;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以军民融合技术为基础发展装备技术是当前很热门的一个课题。文章在概述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现状后,从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装备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在分析装备技术发展主体的基础后,从制度和标准两个方面搭建了对应的以军民融合为基础的装备技术发展体系,为我国航天装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装备技术;军民融合;发展;航天

航天产业是我国目前主力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目前世界各大国体现综合实力的产业之一。航天产业是一项涉及学科广泛,技术水平要求高的高精尖产业,也在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发展。

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拉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航天产业从弱到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拉动了其他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我国的航天产业得到持续高效的发展,该行业的研发人员都在不断探索一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装备技术作为航天产业的主要技术之一,其有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天产业的发展速度。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装备发展的基础,而创新是装备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装备技术不仅仅是应用在民用技术中,它也在很多领域应用在军用技术中。因此,为了保证航天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装备技术,保证不断有新的技术进入装备技术中,加大装备技术的创新,将装备技术与民用技术融合起来,是提高装备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1 装备发展氛围的分析

若要分析我国航天装备技术的发展前景,应该了解我国目前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研究我国的装备技术发展环境。

1.1 最新的技术

技术是一个国家创新的源泉,也是装备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水平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装备技术高低,最终影响着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果。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有最新的技术,必须不断投入技术研发,保证技术可以不间断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创新型国家的技术往往优越于其他国家,其装备技术的创新也走在最前端。

1.2 创新政策

国家政策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发展力度。国家政策可以决定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分别应用于装备领域的力度,进而决定着装备技术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实行“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政策,该政策的实行将装备技术的发展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因此,在今后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规范军民融合技术,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1.3 发展策略

除了国家政策决定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外,装备发展策略同样引导着装备技术的发展方面。装备发展策略决定于我国目前装备技术的基础,指引着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装备技术的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也就是说,装备技术的发展策略决定于未来战争对装备的需求。

2 装备技术发展主体研究

以军民融合为基础的装备技术发展主体主要包括现在从事装备技术的一些单位以及即将从事装备技术发展的潜在单位。对我国装备技术实行主体单位的研究就要将可能为装备技术服务的单位最大化,全面考虑可能为装备技术发展提供帮助的单位,并尽最大可能吸引优势的技术力量,提高装备技术发展的综合实力。

2.1 装备技术发展主体的构成

我国装备技术发展的主体力量主要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军工企业,一些军工类科研单位、高校以及地方一些科研部门。其中,军工企业和军工类科研单位及高校是我国装备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装备技术的军用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地方的一些科研部门主要作用是实现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民用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转换为军用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航天装备技术的实施主体所承担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其中,军工类企业承担了我国航天产业绝大部分的型号研发;军工类科研院所主要承担装备技术的创新源泉,是装备技术发展的生力军;地方类科研部门主要为装备技术的发展进行补充。

2.2 装备技术发展主体的配合

目前,我国的航天产业装备技术发展的主体力量在政府部门以及中介机构的介入之下,各个主体力量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合作,共同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军工类企业、军工类科研院所以及地方的一些科研部门不再单单承担以往的任务,各主体力量不论在军用领域、民用领域,还是在军民两用领域都在尽可能大地发挥其作用。当然,各个主体力量的配合和交流合作需要政府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的介入,以保证各个主体力量能够尽最大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3 装备技术发展的保障

我国航天产业装备技术发展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一些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等。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制定了法规,确保装备技术发展的顺利运行。我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装备技术发展的顺利运行。

3.1 简化制度

简化制度指的是简化地方一些科研部门进入军用领域或军民两用领域的制度和流程。由于“民参军”必须要求地方单位具有一定的资质,因此,相关部门需简化资质认证的流程和手续,保证认证流程的简单有效,避免有潜力的地方科研部门由于资质问题而放弃参与装备技术的发展。

3.2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指的是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具体为研发单位及院所具有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这样首先可以调动科研单位创新的积极性;其次还可以促进军用技术成功转入到民用领域中,进而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需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证研发单位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

3.3 完善推广制度

完善推广制度指进一步优化并完善装备技术的推广制度,即加强研发单位(军工类企业、军工类科研高校以及地方科研部门)与部队之间的合作,提高装备技术转化为装备的效率,保证装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成功地转换为产品。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对研发单位利益的保护,保证在装备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研发主体为最大受益者,进而提高研发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4 统一标准

统一标准指的是制定装备技术研发和生产时的标准,保证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立相关的机构和委员会以“军地通用”的原则完成对标准的制定和编写。对于军地两用的标准,应一律采用国家级的标准;若国家没有相应的标准,应由相关机构和委员会制定标准。

4 结语

装备技术的进步是决定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我国国情和目前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制度、策略和标准,以加快装备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提高装备技术到装备产品的转化速度,确保“军”和“民”高效结合,不断加快我国航天装备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航天装备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李忠宝.关于深化军民融合战略,促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卫星应用,2014(12):7-9.

[2]张小叶,段文科,刘佩卓.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1):32-34.

[3]张雪胭,吕耀平,乔治.基于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创新探研[J].装备学院学报,2015(3):19-22.

[4]李岩,苏蔚.壮大航天经济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J]. 中国军转民,2014, 35(8):30-32.

[5]陈康.航天三院三十五所军民融合发展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E25

A

1671-0711(2017)06(下)-0127-02

猜你喜欢

军民航天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防晒装备折起来
逐梦航天日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