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2017-01-19吕卉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教学有效性小学科学

吕卉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学好科学能够帮助小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然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能力教学等,本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教学有效性 方法策略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腐,缺乏新意。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研究的多是日常中常见的事物,如教材中的《观察小动物》、《土壤与生命》、《我们周围的空气》等章节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学生对于这些课程十分感兴趣。然而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习惯于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宰,缺乏新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2.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生活泼好动,往往难以长时地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情上,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往往只有三分钟的兴趣,即使是像科学这样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较大的挑战,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设备缺乏。

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它与实际的联系最紧密,需要较多的教学设备以辅助教学。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单元时,需要用到显微镜观察物体。但是,科学在大部分教师的眼中只是一门副课,学校投入的教学经费有限,购置的设备也有限,在课堂上讲解这一类的知识时,往往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验,学习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小学里,教学设备更缺乏,可能连教师的实验演示设备也无法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纸上谈兵。

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发挥教学特色,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学富有趣味性,讲解的都是小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但是又不知道原因的一些现象,它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小学生对于这一类的知识较感兴趣,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部分教师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在讲解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知识时,大部分时间都以理论讲解为主,小学生的表现欲强,活泼好动,尽管他们做得不好,但是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亲自试一试。可是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欲被教师的教学压制,学生的天性得不到解放,时间一长,他们的兴趣就下降许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学会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物质在变化》这个单元的知识时,里面一些关于铁钉生锈了、蜡烛的变化、洗衣服的学问等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如通过学习学生明白铁钉会生锈,是因为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了。又如在学生学习洗衣服的学问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回家之后,自己动手洗一次衣服,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团结就是力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用实验检验,这些实验凭借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不能有效完成的,但是如果几个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就能较快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实验。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班上的学生三四个为一个小组,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学生学习“做手电筒”这一节之后,跃跃欲试,希望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做一枚手电筒出来,但是学生一个人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且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如果几个学生一起动手,一起操作,一个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可能被另一个学生想到,这样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会有效避免,实验效率将大幅度提高,而且通过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使班级学习氛围更好,有利于建设和谐班集体。

3.在大自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科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研究的主要是大自然中存在的种种生活现象,小学科学知识较简单,教材编写的许多内容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讲解科学知识,令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解《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里面有一节“油菜花开了”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将学生带到田野上,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学习科学的趣味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4.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感悟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将学生带入自然或是运用实验论证知识,这种方法比较耗费教学时间。

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植物的一生》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课件,将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可以较快地将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小学生喜欢观看动画片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教学有效性小学科学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