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2017-01-19廖晶晶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廖晶晶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职业性与实用型人才,为了促进我国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发展,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介绍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高职旅游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类专业 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旅游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和职业性突出的特点。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提高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1]。

高职旅游类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纯理论性学科,它是以服务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训是旅游类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实训教学是检验课堂理论教学与专业技术知识结合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质量关乎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关乎企业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学生未来的择业与就业。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对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将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与模拟实践经验和真实的职业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环境,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校企合作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要,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学校主导型,由学校出资建设相关的基地、设备并且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企业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提供经营模式,筹建小型旅行社、酒店、酒吧、茶馆、西餐厅和会展公司等[2]。由学生担任各个基层岗位的职员,老师或者企业人士担任管理者进行日常的经营与运作。这种模式主要由学校主导,校企合作密切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企业主导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积极探索的方向。学校只提供场地和进行学生管理,由行业企业提供相关的设施设备,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进行日常实训[3]。企业培训学校相关教师,再由教师按照企业模式进行实训,企业定期安排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这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适应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毕业之后立即适应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

三、高职旅游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旅游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实训基地的完善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目前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综合性和多功能性,设备、制度、管理方式滞后,学校与企业的衔接性不强等。

(一)缺乏综合性和多功能性。

高职院校旅游类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实际的旅游行业为模型的,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因为诸多的外界条件包括环境、资金等,造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实训基地应该有的综合性和多功能性缺失,从而造成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相应作用无法发挥等情况。在校内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今后导游、旅行社、酒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这些工作的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及突发性是在实训基地中不可能预见的,所以只能在综合性和多功能性完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训练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但是目前实训基地中的综合性和多功能性的要求尚不完善,所以在建设中要重点对待。

(二)设备、制度、管理方式滞后。

在校内实训基地中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实训基地中的设备、制度、管理方式滞后。旅游行业设备更新速度快,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日新月异。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由于资金等的问题设备更新较慢,这样就出现基地设备滞后的情况,同时实训基地在日常管理和企业制度上存在跟不上企业发展需的情况。所以在今后实训基地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基地中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对基地的管理方式和相应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学校与企业的衔接性不强。

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企业两方共同努力的,所以需要学校与企业有足够的衔接,这样旅游类校内实训基地才能得到发展。但是,在目前实训基地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衔接性不强,尤其表现在企业对于学校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的指导方面。旅游类专业是一个种类繁多的一类专业,在实际中的复杂性和突发性是实训基地中不可预见的,所以需要在旅游类企业的指导下借助以往的实际案例进行指导,尽可能地培养旅游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4]。

四、高职旅游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实训基地的综合性和多功能建设。

为了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实训基地的综合性和多功能建设。加强实训基地的综合性和多功能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企业专业人员为指导,建设集餐饮、住宿、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功能多、综合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在这些设施建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不够、计划不详细等问题,所以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严重影响建设基地的综合性和多功能性。通过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多功能性和综合性,可以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探索实训基地新型的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和运作方式。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要更新观念,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仪器更新换代,保证让学生在与社会实际情况相差不大的环境中实训,贴合企业的需要。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相应制度和管理,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具体的实践进行完善。尤其是在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参与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毕竟企业的经验远远多于学校。企业派出经验丰富、可以胜任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对实训基地的相关管理方面的适宜进行指导。在校内实训基地发展成熟以后,可以把具体的工作交给学校进行管理,但是要保证定期的指导和技术经验方面的交流。

(三)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营离不开旅游类专业教师的指导,专业教师要负责基地的正常运作,开展对实训基地的监督和检查和学生的管理,保证实训基地产品的质量。因此,要保证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教师,相对来说,高学历教师比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要多,这对于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并不利。要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实训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鼓励教师“走出去”,专业教师进入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接触旅游一线的运作和管理,积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成为企业管理的行家[5]。另外,定期邀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或者是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和讲课,促进教师不断的更新专业技术和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教师既能讲得好,又能做得好。

五、结语

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目前它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完美合作、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胡小娟.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2]周蔚宇,胡江.高职模具专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分析与实践.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3]闫靖,谭征,蒋杉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物流技术,2016(04).

[4]叶晓颖.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6).

[5]胡湛.基于产教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以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常州菜研究院”为例.职业技术,2016(05).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XHB 201500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