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有效教学

2016-06-20彭次荣

中国市场 2016年9期
关键词:直观性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

彭次荣

[摘要]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大多沿用重理论轻实操,从课本到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会计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缺乏系统性,实践工作能力更是缺乏,学了会计不会做账成为普遍现象,在新形势下,学过会计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很低。如何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会计从业人员,探索新的会计教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直观性会计教学模式是当前会计教学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有效教学;校企合作;直观性

面对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我们应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和会计知识结构、特点、会计工作流程、要求等,对会计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校企合作、会计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找到问题破解的关键点,提出会计教学,从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果。

1.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会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现在中职学校很多都开有会计课程,一些与经济相关的专业如金融、市场营销、文秘、物流、商务英语、酒店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也会开会计课程,一般就是会计基础,当成这些专业的辅助性课程。会计专业自然要开会计课程,会计专业开的课程除会计基础外大多会加上会计法规、经济法、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还有语数英等与会计专业教学关联度较低的课程。

就拿会计基础课程来说,当前多数学校对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教学课程安排没有不同,比如都是用一个学期一周安排2节或3课学完,其实学会计,会计基础是很重要的,是学会计的基础,课程设置目标不同,讲得详略是不同的,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同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上述这种课程设置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学过后只会一些皮毛,根本就不了解会计是什么,做账就更不可能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报普通高中,造成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深的讲不了,浅的又不够,会计教学课程很难设置,再加上师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影响,会计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照课本读完,就算完成任务,质量也不高。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考不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很大一部分就算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一旦到企业就适应不了,不会做账、不会报税,更不会做报表,会计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2)会计教学偏重理论授课,与社会需求脱节,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不符,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

现在中职教育都在提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学校很难找到对应的企业开展合作,种种原因,往往使中职会计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距较远。一是由于缺乏深入调研和认识,导致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工作能力组织教学,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资格标准衔接不紧密,学了会计但不接受考前培训学生很难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中职会计毕业后仍没有资格和能力从事会计工作;二是会计教学方法简单,脱离实际,能力培养有限。教学上大多仍只注重学习书本知识,从课本到课本,重理论轻实操,学生对会计知识不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记”和“背”这些环节。虽然也讲到实训课及实践课,但多数是做书面作业,真实情境下的会计技能教学开展得很少,就算有也只是某个小环节,如填记账凭证等,但填记账凭证之前的原始凭证又如何做呢?它与记账凭证有何关联?记账凭证做好后又如何登记各种账簿?等等,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只做其一,而不做其他,不进行系统的实操,我们永远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中。其实,会计职业技能、会计操作技能培训与现实会计岗位要求相去较远,对知识没有系统性掌握,操作能力就更谈不上,一到企业实际工作,就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与企业要求不符,毕业生就业能力自然就有限。

(3)学生考核机制传统,仍以学生理论考试为主,误导学生只重理论,不重技能、不重训练,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2.会计教学探讨与构建有效会计教学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破解呢?

(1)从中职学生情况出发,按会计工作特点,理顺会计课程设置。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为了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职生还实行了免学费政策。这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实发展很快,一大批校舍宽广、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的上规模上档次的职业学校发展起来了,中职生的数量也快速增加。但受普高热的影响,优质生源大多去了普高,中职生的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的下降,中职生的学习专注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不高。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方法,是一种技术活,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既讲究技术方法,又讲究实际操作。所以学好会计既要理解掌握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方法等,又要会利用方法、原理去处理实际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会计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学好理论是为了实际的操作。

面对中职生,由于受学生学习专注度和理解能力的影响,会计课程必须结合实际设置好,学习好会计知识是基础,这必须保证,所以理论、原理的讲解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课时安排;学好理论和原理是为了能做会计,会操作,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训实操的课也必须跟上,而且面对中职生,实操有直观的特点,反过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一要课时充足,二要科学合理,把讲解、练习、实操课程科学安排好,把该讲的讲透,应理解的理解,该做会做。同时在课程设置时还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比如非会计专业的学会计,目的是了解会计,他们学了后可能不会做会计工作,学会计只是一种知识的补充,那么针对他们我们只要讲述知识和原理就够了,那课时安排、课程就相对简单。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会计教学质量提高,达到不同培养目标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中,应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果。在会计教学上,我们往往很容易把会计当成一门理论课来上,重理论讲解,照本宣科,按照讲解,练习,考核的环节讲授会计。结果显而易见,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听着就累,对中职生来说,本来学习专注度就较底,课堂很容易变成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但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对牛弹琴的不良状况就在所难免,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会计不只是纯理论课,它还是一门实操课,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讲授内容时,可加入一些直观的东西,具体的东西,变抽象为直观、具体,更贴近我们的经济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易理解。如在讲授会计账簿的种类时,可以用课件、投影等形式把账簿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就引到了账簿图片上来,同时与书上的内容和格式一一对比讲解。这样抽象的东西就直观、具体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来,学习效果就更好。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在实训室上课,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账簿。这样学起来,课堂就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3)系统设计实操课,真账实习要推广。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也讲到实训课及实践课,认识到了实操的重要性,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错误把课堂的练习和书面作业当成实操,真实情境下的会计技能教学开展得很少,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与社会需求脱节。如我们在学习填制记账凭证时,很多就是把做会记分录当成了填制记账凭证的实训,其实会计分录只是明确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科目和相关金额,只是辅助填制记账凭证的一步。如果我们不填写真实的记账凭证,我们其实只是学习了一步,最关键的一步还没做。根据什么填,格式怎样,如何编号、如何填写每一栏,我们不练的话怎么会呢。那我们又如何在实际工作填记账凭证呢。所以实操是必要的,是会计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必经过程。就像我们学开车一样,笔试通过了不代表我们会开车,只有开车练才会开车。

会计实操要系统化,体现整个会计工作流程,要一环扣一环,实操的经济业务、数据必须是高度仿真,数据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体现各会计数据的关联性。实操资料必须有企业的基本情况,部门人员的设置、产品的种类、供产销各环节、每天的业务,经济来往的部门等,还要提供仿真的单据、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税务申报表等,实操内容要包含基础设置、账簿设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填制、汇总、记账、费用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试算平衡、结账、做报表、报税等环节,要让各环节环环相扣,各业务程序不能遗漏。

会计实操资料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去取得:一是外购,按照会计实操的要求选购会计实操资料,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要由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或会计专业人员参加选购,否则我们的实操训练又会不贴实际而流于形式。二是合作开发,由专业公司和学校一起开发,这种方法更能结合学校实际和现实要求,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开发,能使教师的实训经验更丰富,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学校开发成本,但这不是重点。

会计实操,要推广真账实训,建立真账实训室,有条件的可以建成全真的生产型实践基地,可以对外服务,让学校的实训基地更贴近社会,更接地气。应在帮助会计老师改进教学理念的同时,统筹参与并指导专业部的会计教育工作,帮助形成有教育资源优势的教师、场所、环境等,建立优质会计实训基地,为会计教育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条件。

(4)会计实训室的建设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其实,现在大部分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于会计实操教学的需要。有些实训室还是一些摆设,主要是一些硬件、设备的建设,实训室没有实际的内容,就是有也是一些不贴实际的东西,加上实训室自我封闭、实训教师脱离会计实践等现实问题,在自建的实训室的实操实际效果均不好。受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影响,学生出去实习,也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业务单据给在校生或会计学员做练习,因此学校会计实操受到严重制约。怎么破解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学校会计实训、实操要走校企合作之路,引进专业会计服务公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服务公司,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场所,企业提供服务的对象(企业),学校和合作企业实现双赢,构建一个既对外服务又服务于学生实训的基地,合作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学校会计实训资料的编写和实训要求,并根据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实训的要求,合作企业还可以参与推荐优秀学员到企业工作,解决会计专业最难的课题——实现教学、生产实践对接。现代学徒制也可以在这里实现。

(5)加强双师型会计教师的培养。建立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做好会计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保证。当前很多学校会计教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的,基本上不是从学校到学校,会计实践经验基本为零。所以从学校层面应优先安排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参加财政部门、会计学会、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多与社会接触;鼓励会计教师到会计服务公司、企业实践,对学校新人职的专业教师要提出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让他们尽快成长。对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要从职称评定、待遇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同时要引进乐于参加教育的企业会计人员到校兼职授课、做讲座。走出去,请进来,多交流,多方面培养老师的成长。建立了有实践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提高会计教学效果就有了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影响会计教学效果,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会计岗位特殊性,会计实操、实践性训练是很难找到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又有主观因素,如老师的实践经验,认识偏差,工作方式方法态度等。通过对会计有效教学的探讨,相信我们会计教学会走出困境,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直观性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
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