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互联互补互动 推动基层自治共治

2017-01-19王志兴欧晓明陈荣武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1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住宅

王志兴++童++强++欧晓明++陈荣武

[摘 要]

住宅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看,承担了广大居民对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上的企盼,弥补物业先天不足的短板,是维护小区平安的“特殊企业”。为此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互联互补互动的物业行业党建工作,推动基层自治共治。

物业党建;基层自治;党建联建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1-0037-03

2007年4月17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调研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时指出,要着眼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走出具有上海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住宅物业管理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与广大市民有着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和最前沿阵地,抓好抓实抓强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党建,以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为着力点,深化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推动基层自治共治,是加强城市治理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顶层设计中,物业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构成,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中,需要实现从自我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

(一)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零距离”阵地。住宅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末端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物业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集经营性、服务性、管理性、社会性、公益性等为一体,成为与广大市民群众生活联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服务管理综合性强的新兴服务行业,也是党联系服务群众、凝聚赢得群众、巩固执政之基最具基础性、广泛性、集中性的重要阵地。

(二)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社会秩序治理的重要“安全阀”。一方面,物业管理通过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维护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秩序,保障社区和谐、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积极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在协助治理停车难、群租现象、“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违规种养”等“三违”问题、生态环境及小区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必要“调节器”。物业管理行业从形态上来看,是房地产行业的末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综合性极强的服务性行业,涉及水、电、煤、绿化等近20个相关行业,不仅“消化”了大量低端劳动力,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类型,包括住宅在内的物业管理行业将在拉长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试水跨界经营、构建战略联盟、实施集成模式、企业整合并购等方面推进创新转型发展。

(四)住宅物业管理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展示窗”。住宅小区的文化环境、道德风尚、生态状况、居民素质、生活秩序、管理水平等,可以反映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上海兴建了包括经济适用房、动迁配套商品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在内的大量保障性住房,极大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但小区规模大,入住人员来源广、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建设质量和居住环境问题突出,公建配套布局不尽合理、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等特点,给物业管理和小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多年来,上海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党建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住宅物业的多元化发展、城市治理形势的新变化,住宅物业管理党建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住宅物业管理社会角色和职能定位不清。计划经济时代的物业管理总体属于政府行政行为,带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经过逐步改制,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化转型。但由于物业企业集民生、公益、服务和经营于一体,导致其在从事服务经营性活动的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从目前物业管理的社会角色和职能定位来看,一方面存在对物业的市场主体角色认识不到位现象,市民群众普遍抱有以低廉付出获取高回报性服务的思想,导致物业管理存在一定的收费难、调价难、投诉多的情况,正常经营和转型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存在物业管理企业责任和权益不对等的现象。物业管理实际承担了诸多非物业管理职能,比如,一些投诉住宅物业管理的纠纷问题,其实并非属于或完全属于物业管理职能范畴,需要公安、城管、工商、环卫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和水电煤等多个专业部门参与才能解决,这也给物业管理党建带来挑战。

(二)物业管理行业在城市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困境。物业管理正在由传统体制、传统业态向现代管理体制、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这期间面临一系列观念性的、体制性的、保障性的问题。观念上,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都存在对物业管理角色和属性认识不清的情况;体制上,如何处理好物业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双重体制属性的关系,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保障上,物业管理发展性资金、专业性及高层次人才、资源整合力度等均存在不足的情况。这里的专业性及高层次人才也包括了高水平党建人才的严重缺失。随着城市社会不断转型发展,住宅小区出现一些新的管理难题,给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课题。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停车难问题;二是流动人口和流动服务点进驻问题;三是随着上海人口调控政策的有序推进和现有劳动力结构的特点,使得物业行业以低端劳动力为主的用工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将面临招工难(特别是年轻劳动力)、成本增加等新挑战。

(三)住宅物业管理党建效能机制性缺失。住宅物业管理的强综合性、强协调性、强系统性的特点,决定在物业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党建联建统筹政府多个机构、协调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才能有效解决。早在2006年10月,上海就提出构建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新格局、推动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提出联动共建、指导联络、考核评估等机制。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创造了不少鲜活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以街道党组织牵头抓总、各基层党组织和治理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普遍性格局还没有很好形成,住宅物业管理存在力量单薄、“有心无力”等现象;二是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刚性化和实效化有所缺失,存在形式主义大于实际内容、务虚胜于务实、提出问题多于解决问题的情况。

(四)物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据2015年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海物业行业从业的41.03万人员,从业人员呈现出以低端服务为主、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学历层次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人员工资水平低和较强流动性等的特点。这样的从业人员队伍结构,严重制约着物业管理行业向综合性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进程,也给物业管理党建工作带来挑战和难题。

当前,要高度重视住宅物业管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住宅物业管理党建在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功能。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全面深化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在努力推动上海基层自治共治、城市治理发展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进一步夯实物业管理行业和企业党建,为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提供良好基础。只有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等做实做强了,党建联建才有做实做强的基础。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最早起步于2009年。当时参与上海世博服务的14家物业企业,承担着世博园区50%以上的服务管理工作,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成立了上海世博园区物业服务联盟工作党委,为圆满完成世博园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也为后来研究和探索行业党建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党支部将党建首次写进协会章程,凸显“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和党建要抓常抓长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物业企业党建工作内涵和任务,发挥了物业党建工作的引领和先进典型作用。当前要进一步解决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对党建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参差不齐,有些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有效性不高,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党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缺少专门经费、党建资源不足等问题,补齐短板,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和企业党建工作,为住宅物业党建联建提供良好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住宅物业党建联建工作体系,健全互联互补互动工作机制。近年来,上海通过构建基层党建联建工作格局及推进基层党建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共治自治的改革与创新,激发了城市治理活力和能力。在街镇层面,基本搭建了党委领导、街镇政府主导、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协同、居民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框架,并在郊区快速城镇化地区试点镇管社区模式;在居委会层面,通过试点开展居委会自治家园建设、广泛开展基层民主自治实践,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建设。2014年上海市委通过“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研究,制定出台“1+6”文件,推进区域化党建平台向上拓展、向下延伸,在区一级层面建立区域化党建组织平台,在村居层面推进兼职委员制度,倡导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党员代表,通过相关程序兼任居民区党(总)支部委员。当前要通过将物业党建联建纳入区-街道-社区等三级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体系、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和住宅物业管理关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社区物业管理党建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结对联动、指导联络、考核评估、支撑保障等机制;进一步强化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居民委员会、住宅物业管理企业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等共商共议、共同参与的党建联建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物业党建联建工作体系,健全互联互补互动工作机制,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效能和城市综合协调治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党建联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的整体功能。要解决住宅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涌现的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党建联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能力建设,要加强住宅物业管理法规建设,依法依规厘清住宅物业管理的角色、功能和职责;要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住宅物业管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要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物业管理行业党建、经营管理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前瞻性解决将来物业管理人才来源不足、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问题;要加强基层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对物业管理综合性资源的整合能力,制度化召开由街道党工委主持的党建联建各方联席会议,提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发挥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住宅物业服务管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政治引领和综合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激励评估机制,强化联建党组织的主体自觉。上海一些社区探索建立了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评估机制,比如曹杨社区党组织成立了由居民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房地产基层管理部门和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参与的考评小组,每月组织业委会对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居民区党组织每半年向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和业委会反馈一次意见,并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业主大会,对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和业委会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激励评估机制及其实施情况尚不够完善,尤其是在究竟“评估谁,谁评估,评估啥”这个根本问题上还没有完全厘清,值得进一步探讨。当前,重点要将党建联建的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一并纳入考核评估范畴,才能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要将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激励评估作为党建责任制考核的指标内容,作为党建联建参与主体党建述责考核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联建党组织的主体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在深化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示范点建设机制,强化住宅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示范功能和激励效能。

作者王志兴系上海市物业行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童强系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处副处长,欧晓明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干部,陈荣武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教授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物业住宅
浅析物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