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论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新意与深意

2017-01-19袁秉达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色习近平科学

袁秉达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实质是返本归真、不忘初心,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名,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力量之源。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将满怀信心地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习近平;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1-003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力以赴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以世界历史大视野,阐述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简明生动地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相继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涵盖了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

第一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发表为标志,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开始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缘起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直接有关,在西欧普遍建立所谓的理性的王国即资本主义国家后,正义、平等、博爱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于是一些激进的思想家开始对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更加彻底的发展。从莫尔到欧文,从“乌托邦新岛”的憧憬到“新和谐公社”的试验,空想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艰辛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曲动人心魄的空想悲歌。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第二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必然产物。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伴随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而快速发展,使它固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引起巨大的社会振荡或社会灾难,这为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规律提供了客观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依靠这两大发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它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苏俄为标志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涵盖了第三时间段和第四时间段。

第三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俄国,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党和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引领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运动再到制度的历史性飞跃。

第四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与走向衰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和苏联的帮助下,二战后世界上先后有十几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历史地看,“苏联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弊端也较为明显。正是“苏联模式”的僵化和固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逐渐丧失了生机和活力,最后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三)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的多样化发展。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突破,到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多样化趋势,涵盖了第五时间段和第六时间段。

第五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从总体上看,当时我们党已经初步触及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探索中的严重挫折。

第六时段:我们党做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证明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必然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制度,它们是三位一体有机统一构成的社会主义实现形态。习近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讲话,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阐释,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基本形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与理论渊源。第一,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从习近平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术语的情况来看,其大致有五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主义就是理论,主义譬如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境界;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亿万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习近平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追本溯源,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有的品格特征。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二)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在比较了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之后,强调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3]实践证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提法。2008年习近平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一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4]这是习近平在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阐发了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项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体、发展途径、发展动力、价值取向、根本原则、社会理念、发展模式与领导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丰富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列宁曾经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5]“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6]列宁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是伴随实践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要求我们“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一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二是崇尚社会主义实干精神。习近平在论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中,阐发了“列宁开始了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等重要内容,他始终从实践的角度来谈论社会主义,体现了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科学品格。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正是靠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他指出,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习近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与高度概括,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拓展了研究领域,揭示了自信的力量之源。

(一)道路问题是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与艰辛发展,“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7]习近平还侧重于将苏联模式失败的教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相提并论,进行比较。正当世界社会主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柳暗花明又一村”,预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深远的世界意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

(二)科学回答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与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在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战略”的进程中,“建设什么样现代化强国和怎样治理中国”的重大基本问题已经摆在全党面前,亟待我们对此做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和实际应对,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实质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8]由习近平提出的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演化而来的“法治中国”“平安中国”“诚信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目标;逐步形成的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航空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与2049年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的高度融合,就是要回答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人口大国,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命题已经跃出水面;与此同时,围绕“怎样治理中国”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探索,也风生水起,全面铺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科学发展的“五大理念”、两个文明都要强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世纪中国治理、中国方案,就是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现代化强国、怎样治理中国”的基本问题。我们党对这一重大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是21世纪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生长点。

习近平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姐妹篇”紧密结合,有机统一、整体推进。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实质上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使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

(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他多次引用邓小平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的名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其深刻寓意,就是我们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到2022年使我国社会主义一系列制度体系巩固、完善、定型,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制度改革定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提供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中国方案。

在和平发展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要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呈现出自信和优势。习近平要求我们“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9]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0]

习近平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满怀信心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和发展趋势,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预示着世界社会主义的美好图景。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我们要不忘昨天、把握今天、瞻望明天,为共圆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2][3]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1).

[4]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求是,2008(1).

[5]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8.

[6]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6.

[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9]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6-01-01(1).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特色习近平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科学拔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