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科学有效的中职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

2017-01-19邓韵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职英语英语教学

邓韵

摘 要: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始终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形成性评价能有效弥补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值得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中职英语 英语教学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教学质量却不断下降。纵观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低效被动。

二、现行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概念狭小,被等同于教学测试。实施评价的主体通常是任课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此外,教学评价内容重知识轻能力,而且评价结果缺少反馈。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新型的评价体系。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1.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年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fiven)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反馈,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构建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形成性评价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和取得的成绩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随时向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的评价方式,优越性已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四、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1.课堂学习评价

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可以使用鼓励性语言,又可以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传递赞扬的信息,以平等和蔼的交谈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的学习报告

学习报告是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反馈,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学习报告,一方面教师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能及时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在开展口语、写作等英语技能训练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或者同学间互相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增强责任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4.教师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属非正式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必须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评价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及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评语应该简明、具体并具有针对性,评语包括优点和缺点两部分。

五、结语

教学评价始终贯穿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与学及其效果方面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不仅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形成性评价可能不像标准化选择题那样容易设计,但更有可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技能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安排提出实用的建议。由此看来,形成性评价能有效弥补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符合中职英语课改趋势,值得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慧民,蔡植瑜.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两师范大学学报,2006(1):l14-118.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103-109.

[3]刘伟.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课题: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项目名称:《运用形成性评价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与研究》。

项目编号:2014-3-198。

立项级别:广西中职教改三级立项。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中职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