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平面的英汉人称指示语歧义句对比初探

2017-01-19乔雪玮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英汉对比类型

摘 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语用学兴起之后,语用歧义逐渐受到重视,虽然语用歧义中人称指示语歧义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从跨语言文化的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用歧义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人称指示语歧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联系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揭示人称指示语造成歧义的语用成因和语用价值。

关键词:语用歧义 人称指示语 英汉对比 类型

20世纪中后期,语用学在西方语言学界兴起之后,语用歧义开始被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英语歧义句和汉语歧义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从语用平面考察现代英语歧义和现代汉语歧义的研究分析还为数不多。本文选取人称指示语歧义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对比分析,揭示语言背后的认知和文化差异。

一、歧义与语用歧义

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对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探究。乔姆斯基提出踪迹理论(trace theory);英国语言学家利奇认为歧义是句法和意义之间存在着一与多的关系①;语言学家赵元任把汉语歧义分为“型”(types)和“例”(tokens);沈家煊从一词多义、词类不同、层次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粘合程度不同、语义辖域和焦点不同、言外之意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歧义的类型和成因。

近年来,人们在对歧义进行静态研究的同时,也开始对歧义进行动态研究,即将歧义放在语用学范围内进行研究,研究语用歧义。所谓语用歧义(pragmatic ambiguity/ambivalence),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意这类现象(J.Thomas,1995)。目前学界对语用歧义的类型划分主要从指示语歧义、焦点歧义、预设歧义以及在主要的语用学理论(例如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关联理论等)下讨论歧义类型。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对比英汉歧义句的语用特征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特点,以求从中反映出语言与民族思维、认知方式、文化习惯等方面的深层联系。

二、英汉人称指示语语用歧义对比分析

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lel)于1954年发表《指示词语》一文,提出指示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在英语中,指示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本文对指示语歧义的探究总体来说按照人称指示语歧义、地点指示语歧义、时间指示语歧义、语篇指示语歧义的分类进行讨论。

(一)英汉共有的人称指示语歧义现象

(1)These are his teachers books.

例(1)中的“teachers books”可以是一个概念, 即“教师用书”;但“his teacher”也可以是一个概念,即“他的教师”,所以歧义就产生了。

(2)John told his father he had acted foolishly.

例(2)中的“he”可以是“John”,也可以是“his father”。

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歧义也非常普遍,回指用法是一个语言单位对前面出现的另一个语言单位或意义的指称。“小李进门一看,小王正和他的老战友交谈呢。”从这句话中很难判断出“他”具体是指小李还是小王,所以可以将“他”理解成“小王的战友”,也可以理解成“小李的战友”。

(二)英汉人称指示语歧义的不同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根本上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系统内的构造不同,因此英汉的人称指示语存在很多差异。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并且缺乏由语法形式表示意义的语法范畴,而英语中还保留着数、格、时、体、态、人称、级等语法范畴。例如:

(3)他的妈妈爱约翰。

(4)在他旁边,约翰看见了一条蛇。

例(3)、(4)中的“他”可以理解为约翰,也可以理解为第三人。但是在英语中:

(3)′His mother loves John.

(4)′Near him,John saw a snake.

这样的表达不会引起歧义,是由于英语中存在名词所有格这一用法造成的。例如:

(5)你应当发现史密斯先生与布莱克先生的汽车的不同之处。

(6)那个穿蓝衣服的妇女是玛丽和爱丽丝的母亲。

例(5)中“汽车”可以理解为布莱克先生的,也可以理解成史密斯和布莱克先生共有的。例(6)中“母亲”可以理解为爱丽丝的母亲,也可以理解为玛丽和爱丽丝共同的母亲。但是这样的歧义现象不会在英语中出现:

(5)′You should find w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r.Smiths and Mr.Blacks cars is.

(6)′The woman dressed in blue is Mary and Alices mother.

若一样东西为两人共有,则后一个人名用所有格;如果不是两人共有,而是各有各的,则两个名词都用所有格,且其后名词应为复数。

但是在汉语的指示语歧义中,存在特殊的人称代词造成的歧义,即“我”“我们”及“咱们”之间的交叉关系。例如:

(7)老师对他说:“小明,不弄明白课文可不行啊!这样吧,我们把课文抄写十遍好不好?”第二天,小明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看了一下,问道:“你怎么只抄了五遍呢?”小明答道:“老师,您说‘我们把课文抄十遍,所以应该是我抄五遍,您抄五遍啊。”

例(7)中,老师使用“我们”只是为了增加亲近的感情色彩,而并非包含式的“我们”,所以这里其实指代为“你”。这种语用移情在汉语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使用“我们”代指“你”或“你们”,是为了缩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改善社交关系。另外,在汉语言语交际中,“我们”和“咱们”之间出现的指示歧义也非常多,主要是由于“我们”有包含式和排除式两种用法,而“咱们”只有包含式的指示用法。例如:

(8)(一位父亲正试图阻止他三岁的女儿拎起裙子给一群客人展示她的内衣)

父亲:我们不那样做。

女儿:我知道,爸爸。你们不穿裙子。

例(8)中,父亲使用的“我们”是包含式的,并且具有更加亲近式的表达色彩,它实际指代“你”即小女儿,而他的女儿把“我们”理解成排除式,才造成了歧义。

“我们”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卜辞,而“咱们”的用法大概在宋元时期才出现,并且“我们”和“咱们”的使用与中国的地域分布有很大关系。“我们”更多出现在南方人的表达中,而“咱们”在北方人的口语表达中出现得更多,并且北方人在指称自己一方时,用“我们”,但指称自己一方和听话人时,则用“咱们”②。此外,“我们”和“咱们”的不同还体现在不同的使用场合,相对来说,“我们”比“咱们”要更正式一些。例如在正式文体或公开演讲表达中,使用“我们”作用是要取得一种公正、客观、正式的文体效果,比单独使用“我”态度要更柔和亲近一些,但又比“咱们”更理性正式一些。汉语中存在特殊的人称代词具有潜在的指示语歧义,这根源于中国人文化性格中讲究礼貌而且主张儒雅谦和的传统。

三、结语

人称指示语作为语言和世界连接的中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引起歧义,这与听话人和说话人两方都有关联。这也是其他语言所具有的共性。

但是在实际的语用中,人称指示语是作为一种社交指示在使用,而这种社交指示要考虑到相应的文化背景。在人称指示语系统中,敬语的使用(汉语、朝鲜语)显示出一定的社会地位,欧洲许多语言中有两种第二人称单数形式(T/V)来表示交谈者社会地位的差别(拉丁语:tu和Vos,有权势者对别人使用T,别人对有权势者使用V,T/V都表示第二人称单数)。

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1976年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这对概念,汉语属于高文化语境,而英语属于低文化语境。结合上文中的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作为中国的共同语受高文化语境的牵制,体现出中国人性格中的含蓄和委婉,也体现出在交际中时刻注重礼貌和态度的交际原则。英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也有其独特的用法和规则。所以,人称指示语的歧义与否不仅受到语言结构内部以及交际双方交际心理的制约,还要受到所处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注释:

①黄国文.试论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J].外语学刊,

1984,(2).

②李忠美,陈海庆.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

义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9,(5).

参考文献:

[1]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结构[A].朱德熙论文集(第2卷)

[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9.

[2]黄国文.试论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J].外语学刊,

1984,(2).

[3]郎万天.语境分析是辨识歧义的重要工具[J].外国语,1995,

(1).

[4]黄德玉.谈“歧义”研究中应该划界的几个问题[J].逻辑与语言

学习,1988,(2).

[5]李忠美,陈海庆.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

义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9,(5).

[6]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2.

[7]周红.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3).

[8]俞东明.语法歧义与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

(6).

[9]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乔雪玮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65)

猜你喜欢

英汉对比类型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英汉名词动用分类方法探究
从《论读书》原著和王佐良的汉译本浅析英汉在词法、句法方面的不同
英汉“左/右”空间方位词认知对比
试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火”之隐喻英汉对比的语料库研究的目标、方法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