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浊积岩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01-19杨一珉李树霞韦晴张运周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浊流

杨一珉 李树霞 韦晴 张运周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起,深水浊流沉积开始被人们所关注。浊积岩现今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陆相含油气区逐渐进入以隐蔽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勘探阶段,深水浊流沉积作为油气储层,成为石油地质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浊积岩有关概念,回顾浊流沉积研究进展的历史,概述其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浊流沉积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于浊积岩的发展提出了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浊积岩;浊流;相模式

1研究浊积岩的目的

由于当今世界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又没有找出可替代的类似能源,仅靠陆上有限的油气并不能满足全球油气供给,所以人们的目光从陆上转向海上及深湖。虽然深水油气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其水深较大、开采难度极高、费用消耗巨大等因素制约着深水油气勘探进度。浊积岩及现代浊流沉积中可能还有储量巨大的深湖或深海性矿产资源。

2国内外浊积岩研究的历史进程

1855年福莱勒(Rorel)首先在瑞士康士坦斯湖和日内瓦湖中发现由悬浮物引起的高密度流即重力流及它的地质营力作用,但当时并未提出“浊流”的概念。

1939年约翰逊(Johnson)引入“浊流”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已发现浊流仅为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

1948年昆宁(Kuenen)提出海底峡谷可能由高密度流侵蚀而成,并于1950年发表“粒序层理由浊流形成”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浊积岩”的这一革命性的概念,标志着重力流研究的起点。

1962年鲍马(Bouma)提出了鲍马序列,详细描述记录了一次完整的浊流沉积序列,这成为了浊积岩的识别特征。

1973年米德尔顿(Middleton)等引入“沉积物重力流”的概念并划分类型。

1979年和1982年洛维(Lowe)因自然界重力流具备多种搬运机制,结合流变学和搬运机制提出新的分类方案。

1984年内梅克(Nemec)等提出了碎屑流不全为宾汉塑性体,非粘性碎屑流也并不都是颗粒流,因此把碎屑流划分为两类:粘性流和非粘性流。

1986年斯托(Stow)认为相模式就是反映沉积构造和沉积特征标准层序,其中沉积物由同一事件或特定过程所产生,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鲍马序列,在描述典型浊流沉积时被广泛应用,但非典型浊积岩则无法用此加以解释。

1996年尚穆根(Shanmugam)引入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两个概念,认为高密度流实际上是砂质碎屑流沉积。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东部一些浊积岩的资料,较国外晚了20年左右。仅找到很少几篇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关于浊积岩的资料,关于湖泊相稳定型浊积岩的资料几乎没有,所以在这之前,我国对于湖泊相稳定型浊积岩在文献资料方面几乎空白。

浊流沉积大都发生在深水区,现场勘查研究的成本风险均很高。2003年前,受钻井规模和压裂工艺技术的限制,内陆湖盆一直是勘探禁区。近30年来,关于浊积岩的资料才开始增多,浊流沉积才逐渐被国内人们当做石油地质的研究重点。

3浊积岩的分类

1.典型浊积岩。典型浊积岩是指具有不同段数鲍马层序的浊积岩(Bouma,1962)。一个完整的鲍马层序由五个段组成,自上而下的顺序是:A层:为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B层:为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层: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层: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E层:为块状泥岩。

2.非典型浊积岩:1)块状砂岩2)叠复冲刷粗砂岩3)卵石质砂岩4)颗粒支撑砾岩5)杂基支撑的岩层6)滑塌岩

4浊积岩的相模式

目前人们主要依据重力流形成机制、形成环境、沉积物粒度、水道发育状况以及水道组成的复杂性把浊流的沉积相模式分为以下三类:1.海底扇浊流沉积相模式(沃克,1978);2.湖底扇浊流沉积相模式;3.浊积沟道相模式。

5浊积岩研究现状

经查阅近30年部分关于浊积岩研究的文献资料,本人发现近年来关于浊积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山东东营凹陷胜利油田地区、新疆塔里木油田地区、陕甘宁交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河南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地区、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以及中国南海北部等地区。

以上这些地区的共同点是:它们均为含油气盆地,是某一地质时期被沉积物所充填的地壳凹陷,在结构上必然存在基底和盖层,而浊积扇中常伴生河道砂体,河道砂体的形成与浊积扇体的生储盖结构及油气的运移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巧合,含油气盆地与浊积扇是有必然联系的。

浊流在沉积过程中的复杂性导致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较为经典的鲍马序列、浊积扇模式等无法满足研究的需求,人们对于浊积相的理解不同,建立了多种浊积相模式,这些浊积相模式各不相同,专业术语、定义及命名也很难统一,所以关于浊积相模式的分类较为纷繁杂乱。

6对于浊积岩研究的展望

1.由于浊积相模式分类不同,导致人们在研究浊积相的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分歧,因此,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寻找适合研究的方法,灵活的运用这些浊积模式是必要的。

2.湖泊的深湖区离岸较远,主要泥质沉积,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质量好,成烃能力相对较高,由于浊积岩伸入到富含烃源岩的深湖暗色泥岩中,因此储油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多以湖底扇为主,而湖泊浊流沉积理论主要是借鉴海相浊流沉积的理论,但海相和湖相在沉积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区别,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完善,因此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今后应加强对浊流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修正已知的浊流沉积模式,使现有的模式更符合实际,同时加强对湖泊浊流沉积的研究,尤其是湖泊相稳定型浊积岩的研究。

猜你喜欢

浊流
突然释放型浊流在不同坡折渠道中的流动与沉积
海底峡谷内浊流流动与沉积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深水沉积研究的未来发展展望
中国作品《骆驼祥子》与韩国作品《浊流》的文学比较
“问走”雾霾浊流 “询来”蓝天碧水
《浊流》中的无力抗争
海底浊流研究百年回顾
浊流中的一粒豆
莫把“浊流”当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