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绩增速下降诱发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下降

2017-01-19张熙郝静秋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评价

文/特约记者 张熙 郝静秋

业绩增速下降诱发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下降

文/特约记者 张熙 郝静秋

近日,有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之称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在天津发布。根据最新指数显示,业绩增速下降诱发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下降,民营控股金融机构赶追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本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评价对2807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评估,指数由2015年的62.07提高到62.49。其中主板1493家,中小企业板772家,创业板492家,金融业板块50家。

这是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李维安指出,上市公司治理评价能够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为寻求公司治理改革深化的路径,推动公司治理从自主合规阶段向有效性阶段迈进提供有益指引。此次指数发布与研讨会的召开,对于应对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面临的新挑战与新形势,推动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结果显示:2016年,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3.07,较2015年的64.30下降1.23。各分指数中,上市金融机构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和监事会治理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而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指数下降较为明显。

在往年的评价中,金融行业公司治理指数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2016年的排名有所下降,仅排在第四位,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降低。各细分行业中,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的公司治理指数均值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1.79、2.84和1.20,同时各细分行业的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指数下降均是导致总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业绩增速的下降可能是导致金融行业公司治理质量下降的诱因。以银行业为例,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为1.28万亿元,较上年仅增加1.9%,上一年增速为7.75%;16家上市银行中,除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外,其他14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占全部上市银行数量的87.5%;中、农、工、建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不足1%。业绩增速的下滑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降低对公司治理的投入,数据也表明业绩增速较慢的上市金融机构大多表现出更低的公司治理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数均值为63.06,较上年下降1.65;民营控股上市金融机构指数均值为62.94,较上年上升2.50。民营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距离超越国有金融机构仅有一步之遥。5家民营控股上市金融机构中,除民生银行略有下降外,其他民营控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反,在33家上市超过2年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中,2016年有25家公司治理指数出现了下滑,占75.8%。各分指数中,民营控股金融机构在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已经领先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报告还显示,构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六大维度均呈上升态势,其中股东治理和董事会治理提高最为显著。

此外,从多年治理地图分布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的梯度提升态势,2016年指数高于61的地区数量达到新高,为22个,占31个地区的比重为70.97%,其中有8个地区指数超过62,且有4个地区指数突破63。2011-2016年治理指数高于61的地区数量依次为4、6、6、13、21和22个。

从行业比较分析来看,2016年评价排名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治理指数均指较高;而综合、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采矿业等行业治理指数均值较低。

不同地区治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北京市、江苏省、福建省和山东省等地区指数均值较高;而宁夏、青海省和山西省指数均值均在60以下。

从控股股东性质比较分析来看,2016年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连续六年超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不同市场板块的公司治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主板股东治理显著提升,国有与民营控股公司治理水平差距拉大;中小板治理各维度有升有降,不同控股股东性质公司的治理各有优劣;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最优,治理水平稳中有升。

李维安指出,从“2016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可以看出,为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进一步强化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理念的转变;发挥治理事件的积极作用,推动治理完善与优化;在中小股东支持的前提下,提前设置防止敌意收购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网络治理改革,提供中小股东可以低成本参与治理的工具和平台;加强中小股东维权意识,提供便利的股东诉讼渠道;在追求股东利益的同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加强金融机构有效监管,防御绩效下滑带来治理风险的累计;要摆正去行政化和薪酬激励机制改革次序。

他表示,中国公司治理作为治理改革的先行者,构建了以规则、合规和问责等为核心制度要素的治理体系,正经历着由行政型向经济型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国公司治理从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合规阶段逐步发展至自主合规阶段,再到当前的有效性阶段,出现了治理事件推动治理完善和深化的大趋势。

李维安曾经表示,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中国混合多元化公司制度的日益繁荣,当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政府治理以及社会治理研究的焦点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正在经历着三个关键性的特征。

第一,公司治理逐步从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更多情况下在通过市场力量规范公司治理行为,无论是国企治理,还是民企治理,抑或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都在不断适应法律和资本市场的治理环境,完善内、外部治理机制,寻求企业董事会和高管层决策的科学化依据。

第二,政府治理开始从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具体表现在通过行政问责制、公示制度、听证制度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开的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以获得社会对政府更为透明化的监督。

第三,社会治理从行政型向社会性发生转变。李维安评价道,中国从最初的公司治理研究繁衍出的政府与社会治理,都在当前互联网极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需要学术界、企业界和来自社会其他领域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敢于积极探索和研究,对于促进中国治理研究领域的升级至关重要。

此次举行的“2016年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发布与研讨会以“公司治理改革深化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为主题,由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公司治理研究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发布《2016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商学院、社科处负责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材集团等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

阎庆民代表天津市对“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的发布表示祝贺,并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在优先股、关联交易、交叉上市、利益相关者、董事会职责等方面加强研究。他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企业要正确看待“三会一层”问题,注重道德风险,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实践上多做探索。

龚克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南开大学关于经济指数的研究具有悠久历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次研讨会是学校第14次发布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希望与会嘉宾以本次会议为平台,针对当前经济问题开展深入探讨,进行思想碰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张东刚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的权威公司治理指数,被誉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是评价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数的发布,揭示了中国公司治理发展的趋势,对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促进我国公司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的权威公司治理指数,从2003年起已连续发布了14年,先后累计对24359家样本公司开展了治理评价。该指数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企业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析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形成风险的因素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