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流光溢彩与低碳节能的平衡以滁州市道路照明规划、夜景照明规划为例

2017-01-19黄彪

中华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滁州市灯具功能性

黄彪

夜间照明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的关键要素。目前,全国多地已完成照明规划的编制并逐步实施,但建设中存在“规划可操作性不高”、“千城一面,特色缺失”以及“景观照明与功能照明界线模糊,重复建设”等问题。本文试以滁州市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两个规划的设计为例,在区分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规划构思的同时,强化中观层面的管控,有序的差别化管理景观照明和功能性照明,解决城市景观需求和节能减排要求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塑造城市风貌,推进节能城市建设的目标。

一、规划背景

城市照明规划包括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两个方面。城市景观照明泛指除体育场场地、建筑工地和道路照明等功能性照明以外,所有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或景物的夜间景观的照明,通常以取得效果或体现寓意为目的。

城市照明规划的作用可概括为:一是在功能上为人们夜间活动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光照环境;二是美化城市夜景;三是表达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从2010年开始,我国开始全面推动各地照明规划编制工作。截止2016年底,国内已出台了《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城市照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等相关的规范与要求,明确了城市照明规划的基本体系和总体框架。但由于规划建设的快速推进,出现了规划与设计脱节、快速复制与盲目建设、光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滁州市分别开展了《滁州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和《滁州市道路照明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滁州市照明规划概况

滁州位于沿江城市发展带的节点位置,是皖江城市群对接长三角的首站,是长三角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照明建设现状:城区干道、次干道照明表现较好,基本满足设计要。

照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道路照明设计与绿化设计协调性不够。部分主干路所采用的花灯,光效较低,耗能较大,且实际照明效果一般,属于以景观照明取代功能性照明的做法。部分支路、老城区居住区道路照明设施老化,照度不足,影响夜间出行安全。路灯智能化监控水平不高。

三、基于特色塑造下的照明规划要点

1.总体定位

(1)景观照明

山水融汇——强调和突出滁州市的“水城”和“山城”的特点,形成多个山水结合的夜景观,展现滁州市的夜间自然景观照明特色。

千年亭城——通过灯光诠释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再现以醉翁亭为核心的历史遗存建筑的古韵。

活力都市——景观照明应将新城区内的道路、公园、广场、建筑等要素结合起来,展现出夜景活力都市的特色,带动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功能性照明

加强对主城区道路照明的建设和提质改造。指导城市照明和谐、有序地建设与发展,同时为城市照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法律依据。

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严格控制照度标准和功率,并根据滁州古城、行政新区、苏滁产业园等不同区域特色来调整光源色性。对城市灯光的密度、亮度与色彩进行科学配置,全面提高控制技术水平,减少光污染。

发展城市绿色照明,禁止低效能灯具的使用,建立有利于城市照明节能、城市照明品质提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城市照明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城市照明能耗管理考核制度;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降本增效。

2.格局控制

(1)景观照明:根据城市空间特色,围绕核心景观,形成“一带、两核、三心、五轴、六路、多点”的城市景观照明规划框架,并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

(2)功能性照明:根据滁州市的道路等级和类型来区分照度要求,根据区位功能的定位来进行光色分区。

四、景观照明和功能性照明规划的冲突与协调

滁州市分别编制《夜景照明专项规划》和《道路照明专项规划》可以比较明确地指导城市景观建设和城市市政建设,但是由于两个规划立场有别,涵盖范围重叠,所以明确其差异并有效协调是后期规划操作和研究的重点。

(1)冲突:目的不同,各自为政

景观照明中为了达到设计效果,所用的方案往往会突破照明规范的节能指标,形式各异的灯具造型则形成一定光污染,影响城市交通视线。功能性照明中,齐整严谨的灯具规格要求,又与景观设计的个性要求格格不入。

景观照明的目的是突出目标轮廓,展现景观风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景观照明规划考虑的是灯光展现的效果和意图,对能耗并不敏感。为了凸显景观轮廓和色彩,往往还会造成大量的漫射和炫光,而以上这些在功能性照明规划中都是要重点规避的。

功能性照明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夜间活动的安全和舒适,所以规划重点是有效的照亮路面,展现建筑外形和避免光污染,需严格限制散射光。同时,在对照明灯具的选择和路灯电杆的形式上都有相对苛刻的限制,这与景观规划要求的各种华丽的柱式、宫廷式、庭院式灯杆、灯具存在明显不同。

(2)协调:殊途同归,和光同尘

景观照明和功能性照明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鉴于目前景观亮化和道路亮化管理、建设互相重叠的情况,应采取措施逐步明晰各自功能界限,尝试量化管理指标,适当分层管理。

风景区,此区域通常为纯景观照明体系,平均照度系数一般需求不高。该类地区的照明规划中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同时应有效控制能耗指标,仅在少量景观节点位置有限突破。

景观轴线,应明确定位城市景观轴线亮化方式和等级,确定核心区域——重点考虑景观需求;重点区域——功能以景观效果为主,控制功率标准不超过规范指标2个等级;一般区域——节能和景观要求并重,控制功率标准不超过规范指标1个等级;普通区域——以功能性照明为主,可在灯杆造型上进行美化,但应限制功率标准不超过规范指标。

景观照明和功能性照明在控制方式和开灯时序上有明显差异,可逐步推进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改造,精确控制灯光,使两种体系有效互补。通常当夜幕降临,功能性照明应首先介入,而景观照明分批亮灯。夜深后,根据不同区域人流密度,安排景观灯光逐步熄灭,节约能源。

五、绿色技术运用

无论景观照明还是功能性照明,降耗减排都是重点任务。近年来,绿色照明技术发展较快,包括光源、反光器、灯具、控制系统等方面。

(1)光源:高效光源是节能的首要因素,因此在照明中,均要求使用节能光源,其中景观照明推荐使用LED、无极灯,特殊需求可少量食用金属卤化物灯。功能性照明推荐使用LED、高压钠灯。

(2)反光器:要求使用高效率反光器材,推荐使用高纯度阳极铝反光器,设备采购中应选择成熟、配光技术优秀的产品。

(3)灯具:通常景观照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类灯具组合使用,功能性照明路灯一般推荐使用半截光型灯具,交叉路口使用的中、高杆灯推荐使用截光型灯具。

(4)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无线通信、远程监控、现场总线技术等在照明控制中的应用。条件成熟时,可试点采用单灯控制系统,精确控制灯光,在景观灯光全盛时,控制功能照明的灯光亮度,避免喧宾夺主,活动高峰结束后,景观灯光熄灭,功能性照明唱主角,保障夜间视线。

六、结语

本文以滁州市道路照明规划、夜景照明规划为例,从规划设计要点切入,在梳理不同规划体系的同时,强化中观层面的设计与分区管控。并通过促进绿色节能技术管控等方面探索城市照明规划中视觉效果和节能要求之间的平衡点,并以此指导后续建设和维护管理。希望能提升照明规划建设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推进节能城市的建设,最终实现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

滁州市灯具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习作点评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Mother's hands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习作点评
单色不单调·灯具篇
遇见
——葡萄牙SERIP灯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