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
2017-01-19杨梅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杨梅 辽宁省血液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4)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
杨梅 辽宁省血液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使用病毒灭活血浆治疗提供剂量及安全使用依据。为病毒灭活血浆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00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检测灭活前后各成分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结果:灭活前纤维蛋白原为(2.24±0.12)mg/mL、凝血VIII因子为(0.78±0.09)IU/mL、凝血酶原时间为(14.02±2.63)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4.62±4.76)S。残留白细胞计数(3.0±2.1)×106/L灭活后纤维蛋白原为(2.10±0.14)mg/mL、凝血VIII因子为(0.71±0.10)IU/mL、凝血酶原时间为(14.14±2.75)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4.88±4.86)S。残留白细胞计数(7.4±1.4)×104/L,经过数据统计学分析发现,采用亚甲蓝光法病毒灭活血浆后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无显著的变化。残留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结论: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在合理范围之内,病毒灭活后血浆临床使用比较安全、有效。
亚甲蓝病毒灭活 血浆制备方法 凝血因子 影响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血容量的55%~60%,并且血浆中含有多种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类及无机物等。同时,血浆还是医生日常抢救、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血液制品[1]。但是,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注血浆并不是绝对安全的,部分患者输注血浆后可能会引起各种过敏反应、感染、容量超负荷等,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损伤、免疫抑制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2]。虽然献血前已经对献血员进行了筛选,但是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监测方法较为局限,存在病毒标志物监测技术的局限性,窗口期,试剂敏感性,血浆输注仍然无法达到零风险。输入血浆感染各种疾病的可能性高于红细胞,因此,血浆添加亚甲蓝进行病毒灭活在全国血站开展,亚甲蓝是光敏剂,能与病毒结合,达到病毒灭活的作用,保证了血浆安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破坏了病毒穿透、复制及感染能力,抑制了病毒的传播,同时还滤出了血浆中残留的白细胞。白细胞内不仅存在潜在的致病因子,同时还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各种免疫性疾病息息相关,因此血制品中白细胞数量有严格限制,经过灭活的血浆残留白细胞数下降了2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了血浆输注的安全性。虽然凝血因子有小部分损失,但病毒灭活血浆仍广泛地用于凝血VIII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浆置换、肝衰竭伴出血者治疗。而且效果显著,既保证了患者输血安全,又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病毒灭活后血浆比灭活前更安全,更能满足临床患者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设备
为了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及设备包括:医用病毒灭活箱、生物安全柜、热合机、标签打印机及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滤器等。
1.2 方法
添加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操作方法。①设备及物料准备。提前1h运转医用血浆病毒灭活箱,使其温度、光照度都达到使用要求。百级净化台处理:工作前后用75%酒精擦拭,紫外线照射1h。所有需要的病毒滤器检查好在有效期内,没有霉菌点,包装无破损;②在净化台内按血浆容量连接血浆袋与病毒灭活滤器袋,打开止流夹,使血浆在通过亚甲蓝元件,再关闭止流夹,使血浆在亚甲蓝元件中停留1min后,再使血浆完全流入光照袋中,这样能保证亚甲蓝添加完全。排除光照袋内气体,防止光折射作用影响光照效果;③一对一打印并粘贴好标签后断掉亚甲蓝元件所在导管;④把血浆整齐摆在照射架上,保证血浆不扭曲,不重叠,不被遮挡,放入医用病毒灭活箱进行照射。灭活箱光照度为30000~38000LX,温度为2~8˚C,摆动频率为(60±2)次/min,时间为35min;⑤光照结束后,使血浆通过滤盘,滤出亚甲蓝,血浆经过排气,留取样管待用[3]。分别取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样本进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VIII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检测。
1.3 检测方法
Fib检测参照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进行,VIII因子检测参照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PT、APTT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4]。
2.结果
灭活前Fib(纤维蛋白原)为(2.24±0.12)mg/mL、凝血VIII因子为(0.78±0.09)IU/mL、PT(凝血酶原时间)为(14.02±2.63)S。APTT为(34.62±4.76)S。残留白细胞计数(3.0±2.1)×106/L;灭活后Fib为(2.10±0.14)mg/mL、凝血VIII因子为(0.71±0.10)IU/mL、PT(凝血酶原时间)(14.14±2.75)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4.88±4.86)S。残留白细胞计数(7.4±1.4)×104/L。
3.讨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亚甲蓝病毒灭活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比病毒灭活前略有降低,灭活后凝血酶原时间比灭活前略有延长,但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采用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酶原、凝血VIII、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无明显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血浆灭活方法。白细胞经过滤除亚甲蓝的过程也被滤出,残留量下降2个数量级,极大地保证了患者输入安全。
随着这些年成分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血浆成为临床上抢救急性和慢性凝血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无任何毒副作用,血浆蛋白的免疫原性无变异,去除了血浆中残存的白细胞,提高了血制品安全性。还保存了各种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因此,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此项病毒灭活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血液制品输入会越来越安全。
[1] 吴琼,王颖,黄文娟,等.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4):38-39.
[2] 邱颖婕,徐忠,徐蓓.病毒灭活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13-415.
[3] 高炳谏,廖小凤,甘洁红.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应用探讨[J].现代医院,2016,16(10):1478-1480.
[4] 李雯瑛.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31.
1006-6586(2017)22-0013-01
R373
A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