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及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7-01-19宋歌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11
宋歌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11)
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及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宋歌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11)
胸腺上皮肿瘤(TETs)是最常见的前上纵隔原发性肿瘤,占所有纵膈肿瘤的20%左右;由于TETs形态多样,生物学行为复杂,病理分型及不同类型侵袭性程度存在差异,给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带来不小的难题。因此,准确预测TETs病理组织分型及临床分期,判断其侵袭性,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影像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TETs治疗前诊断,各自存在独特的优势及诊断价值,现予综述。
胸腺上皮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 研究进展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发生于前纵隔,以胸腺瘤及胸腺癌较为常见,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15.0%至21.7%,约占前纵隔肿瘤的47.0%[1]。随着TETs手术方式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胸腺恶性肿瘤分期的完善,TETs患者的治疗预后逐渐提高。CT是TETs诊断与术前评估分类的主要影像学方法,随着影像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TETs影像学检查逐渐多样化,为患者接受更恰当的治疗、提高治疗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针对TETs的组织学分型、CT、MRI以及PET-CT等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TETs组织分型
由于TETs形态多样,生物学行为复杂,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TETs组织分型不断被更新,但仍存在一定异议。2004年WHO就1999年提出的胸腺瘤分类进行修订,其分类标准得到广泛的认可,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依据[2]。根据2004年WHO组织病理学分类标准,TETs可分为A、AB、B(B1、B2、B3)型和胸腺癌(C型)6大病理亚型[3]。
一般认为TETs A型及AB型属于良性、B型及C型属于恶性。但无论是那一类型的TETs都有复发及转移的风险;确定肿瘤病理类型,尤其是肿瘤分期在预测TETs生物学行为方面意义重大[4]。TETs分期仍延用1981年Masaoka等人修订的分期方法:Ⅰ期属于非侵袭性胸腺瘤;Ⅱ期及以上属于侵袭性胸腺瘤/癌[5]。基于2011年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对胸腺肿瘤达成的共识,2015年WHO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出版,在肿瘤分型、各亚型的诊断、胸腺肿瘤良恶性等方面做出了修订,对TETs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6]。
2.TETs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术前对TETs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及分析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法及预测患者预后,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在TETs诊断与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分期等相关诊断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1 MSCT
MSCT扫描是目前诊断TETs最佳、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能够辅助判断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供血特点和TETs与周围器官及组织的关系,对TETs性质的判断较为准确[7]。文献报道指出,MSCT能够判断TETs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转移情况,其表现与TETs WHO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国小钰等[8]对84例经病理确诊的TET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证实MSCT表现为肿块-心脏大血管面呈灌铸式生长诊断TETs侵犯邻近心脏大血管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7.0%;MSCT表现为肿块-肺界面增厚呈尖角或锯齿状诊断TETs侵犯邻近纵膈-肺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
2.2 MRI
随着MRI的不断进步以及超高场强MRI设备的应用,MRI在胸部病变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推广开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由于其可从三维空间上多层面、多方位观察肿瘤,因此与CT相比能够更好的显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大血管等。有研究通过扩散加权MRI对TETs患者纵膈进行扫描,评价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显示,低风险TETs ADC值为1.30×10-3mm2/s,高风险TETs ADC值为1.16×10-3mm2/s,胸腺癌ADC值为1.06×10-3mm2/s,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TETsⅠ、Ⅱ期和Ⅲ、Ⅳ期的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综合扩散加权MRI、ADC图像有助于评估TET风险程度,为常规MRI的有益补充。
沈艳[9]在研究中指出,CT显示钙化、肺受侵价值高于MRI,而在显示肿瘤内囊变坏死方面不及MRI;CT与MRI图像联合分析在预测肿瘤周围脂肪消失,纵膈胸膜、心包、血管受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2.3 PET-CT
虽然CT及MRI是现阶段TETs诊断及描述纵隔病变形态学特征的主要手段,但二者在组织学亚型的鉴别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不尽满意。PET-CT属于核医学,是将PET与CT两种影像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设备,能够清晰的显示病灶的结构特点、功能及代谢情况、判断有无其他脏器远处转移,可用于TETs治疗前的分期[5]。18F-FDG是PETCT常用的示踪剂,有助于预测TETs WHO组织分型及临床分期。Lococo等人对18F-FDG-PET联合CT预测WHO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的作用进行了多中心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肿瘤大小的比值(SUVmax/T)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及0.927(P<0.05),与WHO TETs恶性分级(低风险胸腺瘤、高风险胸腺瘤、胸腺癌)密切相关,SUVmax与Masaoka分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3.总结
综上所述,TETs可分为A、AB、B(B1、B2、B3)型和胸腺癌(C型)6大病理亚型,具有多变的生物学行为和复杂的组织学特征。WHO组织分型及Masaoka-Koga分期对TETs临床治疗手段决策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TETs,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各自的优点,有助于预测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指导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
[1] 胡玉川,孟菲,张贝,等.胸腺上皮肿瘤WHO病理分型与CT特征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4,29(4):404-407.
[2] 孟凡青,聂岭.解读2014年ITMIG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共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25(2):121-123.
[3] 孙也淇,陈岗.使用WHO病理分型诊断胸腺上皮性肿瘤的误诊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3):292-294.
[4] 孟云霄,卢朝辉,毕娅兰,等.胸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7):493-497.
[5] 段世军.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4):335-339.
[6] 杜军,周晓军.新版WHO(2015)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解读[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8):449-451.
[7] 于春海,李婷,杨晓棠,等.胸腺上皮性肿瘤成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39(3):254-258.
[8] 国小钰,施珏倩,于红,等.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对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4,29(9):1039-1042.
[9] 沈艳.CT及MRI对胸腺上皮肿瘤Masaoka-Koga分期、WHO分型及侵袭性的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Advances in Classifcation and Imaging Diagnosis of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SONG G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Zhejiang Hangzhou 310011)
1006-6586(2017)13-0035-02
R736.3
A
2017-05-23
宋歌,研究方向:胸部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