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我国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借鉴意义

2017-01-19吕秋瑞张丹武刘建钊祝海龙

中国建材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资源化新加坡

吕秋瑞 张丹武 刘建钊 祝海龙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建材测试中心,北京10002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新建建筑面积接近全球的一半,并且还在不断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此外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城中村及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旧城的改造过程中对一些老旧建筑的拆除,也使得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目前,我国存在的建筑垃圾既有在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块、渣土等,也有在对既有建筑及道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砖、废土、废弃沥青和混凝土块等。大量的建筑垃圾不但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荷,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建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的利用水平,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

1 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现状

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 80年代末 90 年代初,范围仅限于一些大城市。我国在建筑垃圾领域内最早的法律法规为《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该法规在1995年11月由全国人大通过,该法规规定建筑垃圾的制造者必须缴纳相应的垃圾处理费,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生产者的收费,使得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建筑垃圾产生的根源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建筑垃圾围城的形势依然刻不容缓。2005年3月1出台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也只是对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

为使建筑垃圾得到更加有效的综合利用,各地也出台了相关办法,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处于较为粗放的混杂状态,对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效率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建筑垃圾的资源综合利用仍然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造成了建筑垃圾的收集处理与其再生利用脱节现象严重,此外,建筑材料设计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也缺乏一致性。

2 我国建筑垃圾标准化的现状

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相关标准及规程无论是在级别维度、性质维度还是在过程维度上相对来讲都比较缺乏。从标准的级别维度上来讲,目前我国与建筑垃圾相关的国家级标准规程仅有三项,行业级标准规程有8项,地方级标准规程共有23项,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河南等11个省份,这严重影响了建筑垃圾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从标准的性质维度来讲,与建筑垃圾相关的基础通用标准仅有2项,方法标准也只有2项,而产品类标准则有16项,技术规程有28项,管理类标准5项,且产品标准主要为联盟标准,技术规程则主要为一些地方标准,这使得建筑垃圾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化运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从建筑垃圾的过程维度上来讲,目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垃圾相关的标准和规程主要集中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性能和利用等方面,在建筑垃圾的拆解、运输等方面则严重缺乏。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运用往往涉及建筑垃圾从产生到资源化运用的多个阶段,因此从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的过程维度上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垃圾标准体系。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运用方面已经开展的标准工作,大多处于比较零散分散的状态,为更好的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垃圾相关的标准体系变得日益重要。

3 新加坡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研究

3.1 新加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据统计,新加坡每年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约为150万吨,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及工厂厂房的拆除,其中建筑垃圾构成主要以废弃混凝土为主[1]。新加坡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贯穿于建筑工程设计到建筑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既有对建筑拆除行为的严格规范,也有对建筑垃圾的严格分类处理,无论是对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是对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性扶持,新加坡对建筑垃圾的政策和理念使得新加坡本地的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率已经高达 98%,充分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2]。

3.2 新加坡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主要做法

3.2.1 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

新加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注重从源头上开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在新建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的采用预制构件来减少现场的施工量,此外新加坡的建筑设施普遍具有较长的设计寿命,并且在建筑设计时预留了今后可能需要改造的空间和借口,通过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不但有效的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新加坡政府为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推出包括绿色与优雅建筑商计划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等一系列鼓励措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效率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政府于2009年推出绿色与优雅建筑商这一项认证计划,该计划几乎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建筑从业者进行评分。具体涉及员工的管理、尘土和噪音的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及处理和公共安全等。在这之前,2005年新加坡还开展了绿色建筑标志计划,该计划主要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考察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通过一系列的鼓励与监督措施,使得新加坡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深入人心[3]。

3.2.2 严格的建筑垃圾拆除及分类规范

为充分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率,新加坡政府还制定建筑拆除行为准则,该准则涉及整个建筑拆除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关于建筑拆除的一套完整的指南性文件,有助于建筑拆除者更好地对废弃建筑进行规划拆除,并对建筑拆除中的各种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在新加坡大多数建筑拆除承运商为了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用,在工地内部一般就对在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废金属和废砖石等分离,选择对其自行出售或用于回填和平整地面,对于无法自行处理的建筑垃圾则委托相关的建筑垃圾处理公司进行收费处理。在建筑垃圾处理厂内,建筑垃圾将进行二次分类:对于拆卸下来的可再生利用建筑施工防护网、废纸等将打包进行资源化处理;对于废弃的木材类则根据其损坏状况选择用于制作简易家具或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对于废弃的混凝土一般选择将其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得到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主要应用于非承重的沟渠及防护部件。未进入建筑垃圾处理厂的建筑垃圾则大多被用于铺设道路或运送至实马高岛堆填区填埋处理[4]。

3.2.3 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在新加坡建筑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以各种形式得以进行资源化利用。除了将废旧的钢铁及木材进行再生利用外,废弃的混凝土石块和砖块也经过不同程度的粉碎后,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处理,以增强其表面强度用于制作一些对强度等级要求比较低的路面工程或构件中。

从2011年开始,在新加坡,建筑开发商被允许使用不超过20%的再生混凝土骨料来建造建筑物结构。经过对再生骨料的测试研究表明,经过对混凝土石块粉碎后进行预处理而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以直接取代普通骨料用在建筑结构中。这不但使得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更加节能环保,而且减少了对矿山石材等自然资源的开采。此外,新加坡政府规定,如果建筑项目所使用的混凝土再生材料超出目前20%规定的限额,那么其混凝土质量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方可[5]。此外对于再生材料的利用也被列入绿色与优雅建筑商计划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等一系列鼓励措施的评价体系中。新加坡政府对再生材料的鼓励措施和相应的规范标准有利的提高了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3.2.4 通过管制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市场

新加坡筑垃圾的资源化运营主要通过对建筑垃圾处置市场的合理规范来保证。在新加坡,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主要以获得出租土地的方式来实现。在新加坡这些企业回收了建筑垃圾总量的80%到90%[6]。目前,在新加坡有5家由政府发放牌照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专门承担新加坡建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及综合利用工作。新加坡在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进行土地支持的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服务标准来规范建筑垃圾处理公司的日常行为,对达不到服务标准要求的,新加坡环境局将根据其不符合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包括处以罚金、监禁、吊销牌照等惩罚。在新加坡非法丢弃建筑垃圾,情节严重的最高将被处于50000新元罚款或不超过12个月的监禁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通过给予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严格的规范引导,新加坡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3.2.5 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纳入建筑的验收和评价体系

为了使经过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处理后的建筑再生资源能够充分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水平,新加坡将建筑垃圾统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政策,由环境局负责统一管理。由于建筑垃圾的产生涉及建设局等多个部门,因此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需要多个部门会同环境局共同监督管理。在建设局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质量验收指标体系。建设局一般通过不予发放建筑使用许可证的方式来惩罚对于建筑垃圾处置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建筑工程。此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也是绿色与优雅建筑商计划和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中重要的考核内容。

4 对建立我国建筑垃圾标准体系的建议

新加坡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有需要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家坡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建筑的设计到建筑的拆除,从建筑垃圾的产生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这极大地提高了新加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相对于新加坡完善的建筑垃圾标准体系和规范规程,我国建筑垃圾在标准体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4.1 完善建筑垃圾的标准维度

首先在建筑垃圾的产生环节,我国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拆除行为指南,并依此来指导在建筑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分类,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运用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此外对于进入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进行再处理得到再生产品,需根据其不同的产品类型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并为再生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制定明确的规范准则,并在国家政策层面对再生材料的应用提供相应指导和鼓励政策,只有切实做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充分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才能得以切实的提高。

4.2 统一国家或行业标准体系

相较于新家坡在建筑垃圾处理规范方面政策和规章的一致性,我国在建筑垃圾相关标准体系及产业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地域特色。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垃圾的标准也多为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然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应用应是全国范围的命题。因此在建筑垃圾产业政策及其再生产品的应用方面,迫切的需要在全国范围或全行业范围内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以便更好的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 建立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评价体系

相对于新加坡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我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显得明显缺失和散乱。参照新加坡政府及社会各界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各种措施,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政府层面来讲,将建筑垃圾资源化统一于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中,使其成为绿色节能建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利的增强对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控制。此外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及再生材料的应用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使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能够不断的改进工艺和设备,提高再生材料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市场,将大大的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5 结 语

从建筑垃圾处理的整体进程来看,新加坡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工作已经非常完善,而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筑垃圾的源头产生和再生利用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借鉴新加坡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从标准的性质、层级和维度等方面制定并完善建筑垃圾处理的标准体系,切实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控制和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和再生材料的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对于提高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陶杰.变废为宝,高效发展的选择.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3-8-22.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08/22/t20130822_24681224.shtml。

[2]陶杰.新加坡:处理城市垃圾有看点[J].决策探索,2013(19):76-77.

[3]管克江,田泓,俞懿春.德国、日本、新加坡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经验.环卫科技网,2016-1-11,http://www.cn-hw.net/html/guoji/201601/51802.html.

[4]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考察报告,环卫科 技 网 [EB/OL].2016-10-16.http://www.cn-hw.net/html/sort054/201103/26283.html.

[5]李景茹,赫改红,钟喜增.日本、德国、新加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J],建筑经济,2017(5):87-90.

[6]王秋菲,王盛楠.基于欧洲各国及新加坡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5(6):290-295.

总院邀请德国和挪威专家来院讲学与交流

10月30日,中国建材总院客座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Christoph Gehlen教授和挪威工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Harald Justnes教授应邀来访讲学与交流。学术报告会由国际合作部副部长李娟博士主持,来自总院水泥、混凝土、国检集团等学术带头人、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共计20余名代表到场聆听了此次学术报告。

Christoph Gehlen教授做了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条件控制、评估与改造”以及“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b)—组织机构与标准守则”的报告。Gehlen教授前一个报告中主要讲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侵蚀的测试与评价方法,以及通过对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以及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等方式进行防腐,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后一个报告中介绍了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b),由10个工作委员会组成,并详细介绍了每个委员会的职责,最后他表示欢迎大家加入fib。

Harald Justnes教授做了题为“耐久性铝增强环保混凝土施工”和“如何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报告。Harald教授在第一个报告中主要阐述了低PH值下的铝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抗氯离子腐蚀等耐久性能优异,其环保性还体现在利用粉煤灰、硅灰以及铝土矿渣等工业废渣。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资源化新加坡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基于垃圾处理现状的一种多功能垃圾处理器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