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2017-01-18杨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型信息时代

杨莉

摘 要: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有赖于艺术基础教育的普及。本文将从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发展思路、设计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时代;创新型;设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G2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233-02

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设计人员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存储、传媒流览上以及视听形式上都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思維的方式。在新的科技生产力的影响下,设计教育无论在观念与形式上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调整教学模块、理清教学思路,方兴未艾的中国教育必将迅速蓬勃发展。而加强基础教育,是为专业艺术教育提供人才保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高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有赖于艺术基础教育的普及。

一、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以视觉思维为引导的形式语言分析与表现”作为主干方面,并围绕其进行深化与细化。在基础课程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较好地解决基础与专业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把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是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思路。

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发展思路

(一)设计基础课程的定位

学院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须系统掌握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熟悉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熟练运用传统及现代数字化设计工具进行设计实践,并了解设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行业发展的动态,在市场调查、策划、设计等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味、视野开阔,熟悉商业行为规范与运作,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项设计工作。我们的期望是我们的学生起码能够理解设计,能够解释设计的理念、懂得设计的规律,并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所以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开启和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设计的理解能力。简单概括教育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互动换位的思维方式。

(二)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所有开设设计基础课程的专业、系或院校中,基本沿用的教学体系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包豪斯的教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得到了不断完善。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广泛、最有持续性的影响是它的基础教育体系具备了适合时代的形式,并使基础课程成为与专业设计课程、史论课程并列的三个课程类型之一。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自开办以来,作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出了相应的改变,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一方面我们不能照搬其它设计院校的那套教学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摒弃设计教育探索了几十年的成果与经验。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我们专业设计教育并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那么,我们首先应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设计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学习内容的改革

根据二十年来设计基础教学积累的经验和对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设计基础教育进行探讨,提出我们学院设计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方案。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改革总思路

改革的核心内容: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造型与训练。

我们首先从视觉思维的训练方面着手,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艺术的基本要素,培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课程有造型基础、艺术概论、图形语言等;其次就是造型语言的训练,了解艺术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形式要素构成、图式、装饰、风格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相关的课程有色彩学、构成学、设计史等。最后就是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相关的课程有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这样,就可以让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图案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史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也会具备相应的表现力、想象力、色彩语言表现、色彩心理分析、创造学、哲学、美学理论研究、准确的语言表现故事、形态学和美学研究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还开阔了眼界及开拓思路。

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让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去完成角色的转换,体验设计的感觉。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课题训练,让学生从高考前的美术基础成功地进行了设计基础的转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会和以往的学生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对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诸方面都有所突破。它的实施性与创新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基础”的认识。

2.大力加强中西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当代文化意识的培养。

多元化的视觉形态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著名图案家雷圭元先生曾说,“先流后源,逆流而上”。“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能高飞”。确实,一个民族的传统必然是这一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照应未来的镜子,传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自立的基础,特别是在今天,新技术、新材料、新潮流的问世,了解设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行业发展的动态,在市场调查、策划等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味、视野开阔,才能熟悉商业行为规范与运作。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观念为设计注入新生命

传统的设计教学一般沿用的还是以手绘完成。实践证明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利用电脑、摄影、行为艺术等多种手段,效果会更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将世界与中国优秀经典的作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眼界”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设计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视野,在教学中把握市场经济动态,创新教学内容。

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

现代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基础课同其他设计课程脱节,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时很难领悟到基础课程的作用,只是机械盲目地重复包豪斯以来几十年不变的程式化练习。而这些枯燥的理论、练习和当今无数新鲜的视觉设计的关系何在?学了基础课怎样才能应用到设计之中呢?那么,在担任这些课程时,笔者有意识地将设计基础与视觉传达、环境设计课程联系起来。一个专业教学的系统化和连续性是靠多门课程的关联来实现的。任何同专业的课程都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能独自为营。所以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我也强调设计课程中的内容与专业设计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还应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设计的灵魂,设计不仅仅是行为,更是一种意识。如标志设计、字体、DM、贺卡设计、环境景观模型设计等课程中如何运用重复、渐变、对比等规律进行设计。学习逆向思维方法,创作悖理构成。教会学生用设计的眼光看待自然,启发学生对自然规律进行了解。在平面与色彩构成方面重点讲解构成规律和一些普遍的形式法则,并解释如何将有关的构成原理应用到设计中去。使学生认知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就如花的生长过程,花的开放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理解能力。

3.课程课题化,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视域”的实验

通过课题的展开,学习者将学习如何辨别各种形式要素,掌握一种能从普遍和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各种不同的特殊的视觉现象的能力,培养一种深层的视觉经验。另外,组织教师进行系列化的、科学的、多层面的、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题设计,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在主题、内容、媒介、手法、编排等方面构成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系统。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在新一轮教学中都能设计出一定比例的新课题进行充实与替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三)教学效果的体现

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综合性的文本制作等。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构思通过图形效果来表现,而以电脑制作为辅助手段。在设计基础课程的练习中要表现的只是创意而不是效果,在这还强调的是,在基础这块,要加大练习的量,以量求质,以强化思考能力、表现速度、应变能力的培养。数量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是眼高手也高。

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学生重视对完成习作的方法与过程的体验,逐渐学会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及获得对作业效果有自我评价能力。通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逐渐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战略方针。 通过课程的整合与优化,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又获得了对专业设计的了解与认识,消解了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隔阂与分化状态。

(四)增加“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月”活动

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日益增加。高中教育是被动、被灌输的思想。那么进入大学应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设计自己,自己主动地学习,通过自主的学习,然后养成健康的人格,能适应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责任感,学生走入社会方可成为栋梁之材。 “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月”活动,能让学生尽快知道自己是名设计师,设计的目的是人而非产品。

有了目标和方法,制定好自己的学习方案,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功底。

(五)成立工作室,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而,工作室的建立,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平台,注重学生对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了解市场及消费群体,培养他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即集体主义精神。确实,一个设计师是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必须靠全体员工充分合作。

四、结语

设计基础课程通过各种思维训练,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为学生打下学业基础,开启学术眼界,确定专业方向,建立起设计基础与专业之间的链接点,建立起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教学交流平台。努力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形成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脉络,学生一定能养成一种综合的能力,将创意设想发挥自如。

参考文献:

[1]王雪清.图形语言[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5.

[2]邬烈炎.从常态到非常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创新型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关于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几点认识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阅读别丢掉“笨办法”
未来是一个概念时代
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