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摄影”中的设计思维训练

2017-01-18王怡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利用

摘 要:摄影是现代设计中的一种可利用图形的收集方式,而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设计也不例外,而设计这一种综合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图形相互碰撞而迸出的美,它的精彩在于对所需设计的对象出乎意料的图形表达,而这一切是一次次过程训练的结果,因此,本文从设计思维训练出发,通过日常摄影的方式分析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做设计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设计思维训练;利用;日常摄影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35-02

一、模糊定义“日常摄影”

摄影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记录方式,小时候会有摄影集,柯达胶卷,现在因为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摄影不仅承载着回忆的记录更充当着社交、观点表达、娱乐等各种生活的角色,而目前最亲切的摄影接触方式的总结应该可以用“朋友圈”来表达。如:一个退休英语老师的日常朋友圈写照,你可以观察到她的图片都是来源于她对生活的期望、喜欢不喜欢的观点表达,我种的花儿开了,关于花儿的摄影;我家的果园,关于丰收的果园的摄影;今天和老同学见面了,关于特定场景的记录等等。截取这样一个画面是因为这是目前生活最常见的一些摄影方式,当然还有学生们的自拍,夸张和搞怪等,而这样一些我们姑且可以给一个模糊的定义,称为“日常摄影”

二、日常摄影中的设计思维训练

经常会说如果一个人的书桌上摆放着童话书、散文、管理类、文学类各种类型的书籍,那这个人一定是个设计师,简而言之是想说明设计师是个杂家,而我们通常需要的是怎么让设计的结果更符合想要的感受,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尝试通过结果来得知是不是设计目标的需求,但如果你在零碎中对一些碰撞有自己的体会呢?那是不是这过程就能简化了些?

结合“日常摄影”这一现象,我们谈谈这一生活中必需品如何成为设计师的训练场,有时候深有体会的是当你处于设计一件作品的时候,你是无时无刻不在想该如何前行,而如果你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都是这样一种方式,那我们应该就能说起到了设计思维的训练。

三、日常摄影中设计思维训练的表现

怎样的感受或者方式能把这一日常的动作变化成一种训练的方式,这必然应该遵循训练的基本法则,不是拍下照片就是做好,而是让照片说话,重视自己图片就是自己的观点,每一次发出去的照片都应该自己由衷的冲动觉得挺好,而发布的。

我们依然拿“朋友圈”这个目前最常需求的社交圈为例。如果我们想表达一种忙忙碌碌的心情,那么我们看看下面一组朋友圈( 图片1~5 摄影:王怡文):

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不是与设计本身异常的接近,拍下快速飞驰的高铁图片再加入城市的元素显然这就是一种碰撞的结果,而这样的图片也完整的诠释了想要表达的感觉,而这一过程显然也训练了,我们的一种思维表达。

我们再看看下面另一组朋友圈( 图片6~10 摄影:王怡文):

在这只小熊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感受,但是它拍摄的物件是一样的,而我们通过想要的心情,通过灯光及拍摄角度赋予它不一样的状态,这样尝试更深层次的拍好手中的图形来诠释一个概念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说是日常摄影的设计思维训练。

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旅途中的景物留念、团聚的合照、盛开的花朵记录......

只要你在发布照片那一刻尽力的更正到你所看到的图形更符合你的感受,那就是我们需要的思维训练,只要你举起镜头的那一刻放入更多的思考,直到你觉得这样的结果更是你认为的精彩,那就是日常摄影带来的思维更新。

四、结语

设计思维如果可以打一个比喻,那么可以说它就像是一个人的性格,处理事件的方式,对物体的判断。有人会说:“她的作品就和她一样的清秀”说的就是这样一个理念,而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影响,后天的环境也有很多影响因素,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又多方面的过程,而我们想要了解的设计思维其实和人的性格一样,形成的方式我们姑且可以认为是类同的,所以为什么要提到日常训练这样一个角度和方式,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它更像是一种对时间的尊重,因为这样一种方式的图形呈现是最常见也是最通用的方式,那不妨我们多花些精力去处理,多投入一点思考,那是不是结果就能更不一样了呢?

本文摄影图片来源于“文章作者”

猜你喜欢

利用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画与理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例谈利用熟知的不等式证明数列和式不等式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