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重构:基于职业实用性视角的高职体育发展的现状

2017-01-18陈燕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用性院校职业

陈燕翼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困境与重构:基于职业实用性视角的高职体育发展的现状

陈燕翼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职业实用性的视角,阐述了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内涵,并分析了高职实用性体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必须立足于现实,转变思想观念,抓住高职体育的核心和主体,优化高职体育教学环境,重构实用性高职体育模块化培养模型和评价流程,并对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困境;重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

1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内涵

1.1 概念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指以“准职业人”(学生)目前所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综合能力为工作任务,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内容的总和.[1]大学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确保身心健康的重任.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同样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共性目的,但是在“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便被赋予了较强的 “职业个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做为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体育不但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业、职业,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包括快乐的工作,健康幸福的生活等.

1.2 性质与作用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设置课程,其核心需求是职业体能,所以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须以职业体能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首先满足职业体能的培养需求.但是,职业实用性体育不能只局限在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上,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意识、敬业精神等同样重要,也是学生潜在的职业能力,或是特定的职业能力.职业实用体育必须要充分发挥其职业能力培养的功用,明确高职体育的培养目标,制定适合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潜在的职业能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人的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2],在一些需要体育作为职业能力培养工具的专业中,要体现出“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工具价值;而在更多的情况下,高职体育可以发挥自身作为基础课程的优势,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体育的文化价值.[3]

2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发展的现状

2.1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提出,是基于高职教育职业为导向理念的引导,可以说在理论层面非常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课程目标能够紧密结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凸显高职体育教育的职业实用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综合考虑各不同专业类群的职业体能需求特征,同时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三位一体、菜单式等都收到一定成效.

2.2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面临的困境

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模块,新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能够充分考虑高职体育的职业属性,但是由于职业分类界限模糊,工种繁多,加上各种客观现实原因,课程实施难度大,课程效果多未达到预期,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2.1 高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偏差

高职教育办学理念是高职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对高职体育教育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的态度一成不变,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对于体育在培养职业能力中的重要地位缺乏理解,错误的认为体育教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4]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体能培养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实用体育课程发展的内伤.

2.2.2 学生的主观意识薄弱

高职学生作为高职体育教育的主体,主动参与大众体育的热情不高,并未意识到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实施并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学生的主观意识缺失成为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实施发展的又一障碍.

2.2.3 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高职院校体育课课程设置不健全,教材内容共性多于个性,忽视与专业类型、就业方向、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拘泥于既定的授课形式,缺乏职业素养能力拓展.理论知识缺乏新意与创新,且比重较少,多以体育概述等基础理论为主,有的院校理论教学内容虽然涉及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但对职业病防治知识还未涉及.实践课教学注重技术环节的传授,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实用性的联系.

2.2.4 教学方法陈旧

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改革,课内外一体化、三段式、订单式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教学方法上仍拘泥于传统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与纠错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学习到其专业所需的体能素养的锻炼方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体能素质也得不到提升,教学效果必定受到限制.

2.2.5 课程评价不够科学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仍是以学什么考什么为主,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情况为辅,学生的进步幅度无法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自身的个体差异.这样的教学评价方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差.

2.2.6 硬件设施差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器材设施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标准,都是根据学生比配备体育设施器材,而不是根据专业类型来配备,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的长远发展,在体育硬件设备上必须考虑职业性特点的因素,根据学校自己的专业分布的具体情况配备,在考虑专业类型的同时,再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学生数来确定,而不是单纯的从学生人数上强调器材设施的多与少,否则将会极大限制了高职职业性体育的实施.

2.2.7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堪忧

实用性体育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运动技能,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职业理论知识,才能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在相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而作为实用性体育的践行者多是一般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实用性体育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缺失是现在高职院校的共性,是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硬伤,而职业实用性体育陷入发展的瓶颈成为纸上谈兵也就不足为奇了.

2.3 高职体育发展的趋势

近年不断下滑的学生体质健康使得教育主导部门越来越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或许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让很多高职教育的主导者并不认为体育教育有多重要,但作为高职体育的教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体育教育的育德、育体、育心重要性,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与改进,职业实用性是现实赋予高职体育的标签,所以高职体育发展中必须不断融入职业元素,在教学中体现出高职体育的职业实用性,培养职业体能,是高职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重构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模型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沿用原有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稳定,但不够实用,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职业技术的特色,缺乏与学生职业需求的练习.高职高专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使得现有的教学模式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与现行的高职培养模式不相符,应围绕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建立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体能基础和自我发展体能的基本能力.

3.1 发展出路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集体、氛围、制度等方面的条件.[5]高职体育教与环境除了体育教育面临的外部大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它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还是有所区别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更高,如何在现有高职教育大环境下,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现实需求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如图1所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必须依托于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决定着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实施的可能性,人文环境同样影响着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施.

图1 体育教学环境的支撑作用

在困境中谋求高职体育发展出路,不能偏离素质教育、强身健体的宗旨,又要以健康性为根本,职业实用性为立足点,高职体育必须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转变观念,解决问题,重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环境.

3.1.1 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职业体能是高职职业能力教育的基础.

高职学生应具有胜任岗位的技能(核心) 、相适应的知识(支撑) 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基础).[6]高职学生是面对一线工作岗位的“灰领”,职业体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但是高职教育又是面向不同职业的,所以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是不同的,而职业体能恰恰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职体育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突出职业特色,开设有职业实用性的高职体育课程,将职业体能作为学生职业能力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来培养.

3.1.2 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参与高职体育的热情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要求,而且还要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其目标应当定位在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上.[7]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及职业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塑造品格,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提高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3.1.3 强化职业认知,提升体育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则是指教师个体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8]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相比于一般的体育课程专业性、理论性、功能性更强,所以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教师这个教育核心.目前高职体育教师多为普通高等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好的传统体育课程的授课能力,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创新能力不够,这就势必影响了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喊得再响也是一纸空谈,所以高职体育教师对各类型职业特征的认知能力势必引导着高职实用性体育改革的方向,势必影响着高职学生体能素养的培养,也是学生职业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2 高职学生职业体能素质模块化培养模型

健康性和职业性是高职体育的本质属性,健康是根本,而职业是特色.高职体育课程应紧紧围绕这两个属性而不应有所偏好.在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体系过程中,很多学者紧抓职业属性,在职业分类上细化,寻求职业同类项的专门体育,在一定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回到传统体育教学的老路上,实质性的突破并不大.这就需要高职体育从社会需求出发,将健康性和职业性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重新构建适合高职体育发展的培养模型图2.

图2 高职实用体育模块化培养模型

如图2所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依托于健康模块和职业模块分别构建理论体系、实践体系,通过重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将健康管理、休闲方法、品格塑造、急救方法等理论知识融入到健康理论教育,灌输健康休闲理念,较为新颖和实用;而在实践体系方面除了传授一般运动技能,休闲运动培养休闲的理念和休闲方法,对以后的学业和工作能够提供一个放松舒缓的途径;拓展运动(团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对人的性格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一般的急救处理也作为实践教学的模块,也是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方面.而职业素养理论则吸纳了职业病防治、运动康复、运动处方的职业实用性内容,凸显职业性,通过强化共性的健康模块凸显职业模块,贴近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特点,符合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3.3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流程

模块化的培养模型,为高职学生职业体能素质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模型同样是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重构的重要内容,因此,根据高职实用体育课程的实际需求制定了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流程(如图3),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制定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结合专业、职业需求,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需要与体育教研室协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实用性的量化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评价依据,并不断在学习过程中细化标准,评价措施等,在学期或学年结束后教研室再根据细则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相应的目标调整,从而优化评价细则,让评价标准更具科学性.

图3 高职实用体育课程评价流程

4 希望和总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特别是立足于职业实用性的高职体育更是面临诸多生存的困境.

(1)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内涵,按照各职业类型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高职院校的领导乃至上级教育领导应高瞻远瞩,大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能够胜任一线工作岗位的高职人才.

(2)要从高职体育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结合体育教育生态发展理论,全方位考虑职业特点,不断探究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结合职业特点创设职业体能教学情境,达到增强学生职业体能的目的,促进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围绕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的发展目标,不断吸纳相关学科先进理念和知识,促进多层次、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融通,深化高职体育教育改革,提升高职体育教育质量.

(4)抓住体育教育的基本生态规律,促进高职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研究、改善高职体育教育环境,促进学科、项目、同学间竞争与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作用迁移等,促进职业实用性体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1]翁惠根.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职教研究,2008(8):134-137.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组.职业方法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穆旭.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7):972-973.

[7]陈燕翼,等.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及对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41-43.

[8]丁润冲,等.教师胜任力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2):18-19.

[责任编辑:徐明忠]

Dilemma and reconstructi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uation of the spor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professional practical

CHEN Yanyi

(Fuzhou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ology,Fuzhou 350108,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al sports, and analyzed the phased achievements were ob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practical sports,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must be based on reality, change ideas, to hold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and the main body,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onstruct practical the modular training m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sports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dilemma; reconstruction;professional rracticality;P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6-04-24;

2016-05-09

陈燕翼(1980—),女,福建闽候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

G807

A

1672-3600(2017)03-0091-05

猜你喜欢

实用性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