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新闻语篇对话性

2017-01-18魏博文李春姬

关键词:语料语篇一带

魏博文,李春姬

(大连外国语大学 1.英语学院; 2.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浅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新闻语篇对话性

魏博文1,李春姬2

(大连外国语大学 1.英语学院; 2.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依据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选取《中国日报》中文网中该领域的20篇新闻文本为研究语料,依托Martin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分支框架,以定量法探寻新闻文本的介入资源分布规律,以定性法解读文本传递的立场及隐性的对话空间。结果表明,对话扩展资源明显高于对话收缩资源,“承认”介入资源比例最大,说明说话者有意扩大对话空间,新闻文本的构建模式趋向于多维度的动态传播,对话扩展内在资源分配增进了新闻语篇的对话效果。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对话性;中国的外交

巴赫金 (1998a)指出,对话性 (dialogism)是人际范围的一种基本属性,通过话语媒介呈现其内涵,它是一个跨学科跨文化的核心概念。[1]对话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而言,对话性的交际方式单一,只局限于言语交际方式。广义而言,对话的交际形式不仅仅拘泥于纯言语模式,即它不受媒介的限制和束缚,沟通手段较为灵活多样。“巴赫金语篇理论中的对话性 (dialogism) 概念是指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或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等关系。”[2]对话理论为后续的介入系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马丁等人受巴赫金对话性和互文性理论的影响,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式下创立了介入系统网络,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上的延伸和拓展,反映了话语深层次的对话性关联。同时,评价理论的介入资源分配比例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话语信息的反馈。

对外合作机制的运行需借助新闻媒介的宣传,而“对话性是新闻语篇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新闻语篇的客观性; 与此同时,对话性还帮助构建了新闻语篇意欲传递的意识形态”。[3]本文切合介入系统以解读“一带一路”相关新闻语料素材的人际意义,探讨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的新闻语料介入资源,详细分析其潜在意义。

一、理论框架

1.评价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评价理论 (Appraisal theory)(评价系统)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阐释性研究,由澳大利亚语言学者James R. Martin 于1920s首创。通常,其发表的著作《英语的评价系统》被视为该理论的起源载体。 “评价理论继承和糅合了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或思想,如社会符号视角、元功能理论系统的思想、意义构建性思想、动态语篇观、社会语境理论、体现与例示思想等等。”[4]

评价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系统,分别为态度 (Attitude)、级差 (Graduation) 和介入( Engagement)。态度是评价系统的中心枢纽,介入和级差均围绕中心系统展开,其中,介入被看作是态度的源头,级差控制着评价资源强度的高低程度。

2.介入系统的研究

Martin (2003) 着力研究介入系统,根据话语介入资源的表达方式,将语篇划分为两类:自言 (monogloss) 与借言 (heterogloss)。[5]自言(“单声”或“断言”) 指说话者以自圆其说的方式陈述其立场或观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话语信息传递的语阈中不涉及其他任何声音的介入。多声(“借言”) 指说话者以开放式的风格陈述其立场或观点,并广纳来自外界的声音,说话者与听众的互动对话性较强。时隔一年,Martin和White(2005)在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中指出,介入系统可呈现人际意义的态度与笔者——读者结盟的关系。语言是沟通的媒介,它包含口头传递的信息和纸质的文字。[6]本文所指的介入系统主要是针对介入系统展开探讨的。巴赫金在其著作The Dialogic Imagination强调,对话性理论概念对Martin 的评价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介入系统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专家学者们坚持不懈的探索得以立足。“对话性介入是通过选择不同的话源或预留协商空间来实现说服的目的。”[7]对话性介入多声话语的构建模型有两类,对话扩展(dialogistic expansion)和对话收缩(dialogistic contraction)。因此,笔者以两大模块为基准,剖析新闻报道中介入系统内部各个分支的分布,详情见图1。

图1 (Martin & White 2005:134)[6]

二、文献综述

在我国,王振华于2001年首开评价理论研究先河,致力于评价系统的钻研,从宏观上谋篇布局,引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8]此后,他于2003年创新性地构建了“三声型”介入系统框架,为批评语篇分析赋予广阔的研究前景。[9]赖良涛、白芳(2010)追其溯源,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视角,从“语言哲学观、对话性来源、对话性的体现”三个维度概况了对话理论的基本要点。[10]王振华(2010)进一步讨论了介入子系统的演变过程。[7]胡壮麟(2009)以 Hunston 和 Thompson 编写的论文集《语篇的评价: 作者态势和语篇构建》为切入点,指出了其与批判性语篇分析的不同之处,肯定了语篇评价的潜在价值。[11]

很多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详尽剖析了介入系统,如刘悦明(2012)将评价理论视为语篇修辞手段,阐释新闻话语中该理论的修辞作用。[12]朱然(2015)在对话性视角下,根据介入系统的理论框架,探索汉英新闻语篇在话语扩展资源和话语压缩资源的异同点。[13]但他们的语篇数目均较少,说服力不够充分,笔者建议定量研究的语料应达到一定数量,才更具理据性。部分学者借由语料库,采用对比法,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说明介入资源英语学习领域的使用情况(朱东华,2011;周慧、刘永兵,2014),[14] [15]戴光荣、左尚君(2014)进行个案研究,涉及新闻社论翻译应用。[16]周慧、刘永兵(2014)关注介入资源的投射语言,且此类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15]

还有部分学者解构介入系统内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黄雪娥 (2012) 聚焦介入系统中的“借言”,发现恒变量“借言”是致使介入系统界限不明晰的主要因素。[17]

刘世铸(2010)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发现,与评价理论相关论文数量大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以理论和应用的角度归纳我国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见,评价理论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8]

纵观我国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基于评价理论的子系统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学理层面,综述类较多,实证研究类较少,语料较为陈旧,话题与当今时政要点结合不够紧密。鉴于此,本文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语料主旨,在《中国日报》中文网新闻中搜索与此相关的新闻语篇,以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针对该系统下的子分支详细论述,以期研讨该领域新闻报道的人际意义。

三、研究方法

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构想基于双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目的是发展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贸易关系,实现共赢的局面。此后,“一带一路”战略政策得到沿边国家高度重视,涵盖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两大经济圈,开通了丝绸之路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步增长。因此,“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在推动中国,甚至世界前进的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为语料既可以探寻国家战略构想的基本态势,又可以体悟新闻人在报道新闻文本运用的谋略,领略画龙点睛之笔。

笔者登陆《中国日报》中文国际网http://world.chinadaily.com.cn/,在搜索一栏输入“一带一路”,从搜索结果中逐一删选带有“一带一路”词眼标题的新闻报道,随机抽取20篇新闻报道作为语料文本,人工建立语料库,笔者根据Martin和White于2005年撰写的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的介入资源分类标准,人工标注,分门别类,总结出 “一带一路”相关新闻报道中的介入资源分布情况,详情见表1。

表1 介入资源频率统计表

经笔者统计,20篇新闻语料中,介入资源的占有率不容小觑,新闻报道中涌现出大量的多声话语介入资源。整体而言,对话扩展资源明显高于对话收缩资源,高出将近4倍。就对话收缩介入资源而言,否认介入高于公告介入。就对话扩展介入资源而言,归属介入远远高于接纳介入。其中,承认介入资源是所有介入系统中所涵盖的比例最高,占据了总资源的70%之多,而疏远资源却是0。按照由高到低,总体介入资源排名次序依次为:承认>否定>接纳=反对>背书>同意>疏远。上述统计结果体现了我国对外宣传“一带一路”政策方针的途径和方式,有利于我国对外合作建设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在新闻报道中,作者借助介入资源手段和途径竭力彰显“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深度解读 “一带一路”基本思路,彰显我国在该领域的号召力。

四、结果与讨论

1.对话收缩介入资源

对话收缩指说话者更倾向于摒弃外界的言语建议,排挤外界声音,尽量缩减对话空间。对话收缩资源包括子分支否认和公告。

(1)否认

否认是指某些言辞、意见应当直接被拒绝、代替或被视作不适用。否认的两大子系统是:否定 (deny) 和反对 (counter)。二者都是针对某种立场、观念的排挤、反抗和替换。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程度更加剧烈。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在对话扩展资源中,“否认”所占比例多于“公告”,但这里的“否认”是对否认前消极事情的否认,即否认后文的内容趋向于积极的态势。

例1:托马什·谢莫尼亚克说,波兰和中国在二战中都承受巨大灾难,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举行纪念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都不应该让世界忘记这个灾难性悲剧。(deny)

本例句中的否定词汇是“不应该”,含有强烈的否定语气和态势。“纪念活动”指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波兰副总理托马什·谢莫尼亚克以此为话题切合点,坚决反对武力战争,否定中饱含坚定,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号召全世界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这句话也是为后文中提及的以“一带一路”提升波中关系的主题铺垫。表面上,否定介入代表强烈的反对意见,但深入剖析,它也是另一种相反声音的强调和巩固,说话者引导大众,修正谬误,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李鸿春(2013)指出,从对话的视角审视,否定内涵肯定,并承认肯定,继而排斥肯定。这种否定不是逻辑关系中对肯定的简单的否定,而是承载更多人际意义的否定。[19]“否定仅仅只是对某一话语声音的挑战或压制,而反驳则意味着用某一观点去取代已有的立场或观点,即用一种声音去替代另一种声音,常见于一些用于引导转折关系或让步关系的连接词或连接副词中。”[20]

例2:波兰地方政府虽然不会直接对外资进行补贴,但经常会通过修路等措施帮助投资者。(counter)

本句中,“但是”是反对介入资源词汇标识,前命题中,大众被告知波兰政府对外资的一些限定政策,如不会直接补贴,致使大众有所焦虑,担心各国在波兰的投资商业活动受阻,惧于引进外资可能会阻碍本土内需产业和内地经济的发展等等。而例句的后命题则扭转局面,用转折的手法形成让步,有“反期望”之意,重构意识形态概念,强调了对外资的间接辅助行为,如修路等。在某种意义上,波兰政府降低了“不会直接对外资进行补贴”的程度,做出让位,中波经贸合作提速,波兰对中国出口额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贸易地带中转站促使双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良好效果。反对资源的介入降低了大众的话语期待程度,最终立场同听者保持相悖的状态,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政策的正确导向作用。

(2)公告

公告指说话者清楚地表述了某个立场而排除其他声音,从而限制了对话的可能性。它有三个子类:同意 (concur)、宣告 (pronounce)、背书 (endorse)。同意,指说话者非常赞同其他的某种声音或立场。宣告,指说话者重视、干涉、修正某种观点的行为方式。背书暗含说话者将外源声音归于正确的立场观点。

从统计中可得知,公告介入资源频率少于否认介入资源,原因在于笔者选取的语料属于经济体制下的政策思路,并不涉猎浓厚的政治色彩。

例3: 此次中阿卫生合作论坛的成功开展事实上是中阿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pronounce)

说话者借用“事实上”一词,公然干预中阿卫生合作论坛的重要内容,强调了信息的介入,更为下文叙述该论坛对于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意义做铺垫,体现了说话者坚定的价值立场。而言语中也透露可能有人对此持怀疑或抵触态度,因此,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是,对于中阿卫生合作论坛的举办,也许不同国家有各自的见解,但事实显而易见,基于亚欧大陆承接丝绸之路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顺应了“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此重大举措实现了双方共赢的局面。说话者尽量呼吁大众,将其引向目标轨道。

例4: 商务部数据显示,受困于世界贸易整体低迷的格局,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也有所下降,总额达到4853.7亿美元,同比下降8.4%,占同期中国进出口中国的25.8%。(endorse)

句中“显示”为典型动词,用于间接引语,增加了客观事实的可信度,使得内外源声音的和谐性增强,这种收缩模式并没有明确将命题与说话者暂时或完全地分离,说话者分担了部分或全部命题的责任,且尽量缩小话语空间,压制其他反对的声音。商务部数据的具体数字反映出世界贸易格局的低迷现象,双边经贸合作迫在眉睫。

2.对话性扩展介入资源分析

对话扩展指说话者在陈述自我见解时允许接纳与自己相悖的声音,充分拓展对话空间。对话扩展资源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接纳 (entertain), 另一种是归属 (attribute)。接纳暗含说话者的声音源仅仅是众多可能性、未知性、不确定性声音的一种。以情态副词为介入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说话者允许和接纳异声的存在,表述内源声音。归属是将命题个别的立场视为外界的声音,并将其归于范畴内某种可能存在的观点之一,主要借以间接引语实现,表述外源声音。因此,归属比接纳的对话性更强。归属有两个子分支,分别为:承认(acknowledge) 和疏远 (distance)。承认是一种中性的归属,说话者只是单纯地转引他人话语, 并未表露心声。疏远指说话人的言辞与话题的界限分明,维系较远的距离。

数据显示,对话扩展的总资源大于对话收缩总资源,作者引用了许多专业权威人士及组织的话语,将潜在的参与者囊括进来,允许大众声音的存在,期望增强主体间的意识立场。虽然作者运用对话扩展介入,也证明了他对于大众认同度的自信。

在对话扩展资源甚至于对话介入总资源,归属介入频率最高。作者在引用或转述他人声音的投射之前,就已经有目的地对其进行遴选,借之以成为有利的论据素材,多为直接引用,说服力更强,声音源也比较全面。

例1: 近年来我国发展很快,尤其是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耗的能源资源比较大,并且外部依赖性比较高,“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扩展我国利用能源、资源的渠道空间,不仅仅是在地域上,也有可能改变单一依靠某一个海域来运行的瓶颈。 (entertain)

“有可能”一词隐含接纳介入资源的引入,这类表达并没有明确表述命题的真值。说话者在表达某种想法的时候给自己留有余地,认可他的判读是有争论性的,允许接纳其他声音。这种可能性暗示说话者的言辞存有疑问,有待商榷,缩短了说话者同大众的距离。该句中,作者依据“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推断,指出了该政策带来的战略成果,能源和资源的空间从地域到海域的开发也成为了未来的可能,说话者的推断给予大众以无限遐想,更加肯定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增强了对话的协商性。

例2: 与会东盟各国外长表示,东盟——中国伙伴关系是东盟与伙伴国关系中最积极活跃、最富有成果的关系。(acknowledge)

在此,作者转述了中国——东盟各国外长的观点,鉴于中国和东盟的地缘亲近,双方维系着某种特殊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双方开展了很多合作项目,充分迎合了“一带一路”倡议。作者以“东盟各国外长”作为转述对象,彰显了其权威性。从引述的话语中可以察觉到东盟对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赞誉,促进了双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通,加快了双方贸易协作的步伐。说话者利用承认介入资源,预留了一定的话语空间,侧面向世界各国展示东盟——中国的友好合作发展前景。说话者将话语重任放置在东盟身上,巧妙地规避了责任。的确,“‘承认’资源是预期性的 (anticipatorily),而非回顾性的 (retrospectively),持有不同观点人有足够的空间表达各自的观点”。[6]

结语

目前,介入系统在评价系统中的地位有所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时政热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新闻语料中的对话介入资源,明确了说话者的立场倾向。介入资源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声音场,新闻人善于运用介入资源中的词汇表达谋略,通过控制对话空间的收缩或扩大,以引导舆论方向,使新闻服务于新闻人的立场,这种隐形的信息渗透于新闻文本的字里行间内传递着权威,也令大众感同身受,参与支持新闻的导向性。的确,“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而雄浑的构想,是欧亚百年梦想。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不仅需要我国强大的力量,还需要“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群体力量。因此,介入资源的运用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增深大众的理解,有利于“一带一路”外交理念的传播,笔者可以通过新闻文本充分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予的潜在力量。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契机,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战略性的外交布局,有助于联通中亚同东南亚的经济商贸往来,增进新兴大国的联系,推动多边机制的发展,营造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网的战略目标,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形成了利益共享、协同合作的稳固格局。固然,在其初露端倪阶段会适逢瓶颈时期,《中国日报》新闻文本语料中也渗透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一带一路”建宏伟构想逐渐重构认知,调整国际格局秩序,提高国际认同身份,构筑国际话语模型,顺应“一带一路”发展潜势,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形成联动新局面。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语料的数量较少,选取的方面较为单一,大多数“一带一路”主题多与经济有关,有一定的局限性。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学者可从不同方面切入,进行比较研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研究结果。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二卷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辛斌.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J].外国语,2007(4):36-42.

[3]尚智慧.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及其对意识形态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43-47.

[4]房红梅.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J].现代外语,2014(3):303-311.

[5]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22-58.

[6]Martin, J. 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

[7]王振华.“介入系统”嬗变[J].外语学刊,2010(3):51-56.

[8]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3):51-56.

[9]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

[10]赖良涛,白芳.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及其对介入系统的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2010(11):203-207.

[11]胡壮麟.语篇的评价研究[J].外语教学,2009(1):1-6.

[12]刘悦明.作为语篇修辞手段的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1-258,285.

[13]朱然.对话性视角下的汉英新闻语篇介入资源分析——以《华尔街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5(4):94-97.

[14]朱东华.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的评价语言范式特征——基于语料的态度和介入系统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67-74.

[15]周慧,刘永兵.中国英语学习者投射语言的语篇评价研究[J].现代外语,2014(3):390-399.

[16]戴光荣,左尚君.介入系统在新闻社论翻译中的应用: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5(3):199-207.

[17]黄雪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借言”之嬗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3-7.

[18]刘世铸.评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33-37.

[19]李鸿春.评价理论视角下新闻语篇介入资源分析——以答记者问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88-91.

[20]王辰玲.对话视角下演讲文体的介入系统研究——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36-37.

Class No.:H030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Dialogism in News Discourse of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 China

Wei Bowen1,Li Chunji2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1.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2.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China)

Focusing on 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put forward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20 pieces of news texts related to this field in Chinese Webpage of China Daily are chosen as research corpus, relying on the engagement branch framework under Martin’s appraisal theory. The purpose is to use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news texts and the qualitative method to explain the standpoint transferred by the text and implicit dialogue space. Eventually,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logistic extension resourc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ialogistic contraction resources, in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acknowledge" engagement resources was the largest, implying that the speaker intended to expand dialogue space.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the news texts discourse tends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propagation and inter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dialogistic extension enhances the dialogue effect of news discourse.

appraisal theory; engagement system; dialogism; China’s diplomacy

魏博文,在读硕士,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李春姬,博士,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1672-6758(2017)01-0133-6

H030

A

猜你喜欢

语料语篇一带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