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竹韵》的艺术美感
2017-01-18葛小勇
葛小勇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简述《竹韵》的艺术美感
葛小勇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成型,壶身丰润,加以绞泥花纹,更显生命力。竹节简洁有致,弯曲的竹把舒展有力;其中飞把竹韵壶,一节竹段为钮,光彩夺目。横把竹韵壶,三个高低不等的竹段相映成趣,惟妙惟肖,竹把缠绕,紧紧相依,尽现绞泥工艺的难度与艺术之美,《竹韵壶》线条唯美,不乏张力,尽显竹子的坚强,不畏严寒的君子象征。
竹韵;绞泥工艺;艺术发展
1.前言
宜兴紫砂器以其丰富的造型,题材广泛的装饰,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尚,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极具特色的一笔。宜兴是陶都,陶业在丁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5000年窑火生生不息,陶业代代相传,造就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和陶瓷文化,尤其是宜兴紫砂更是享誉中外的陶艺精华、国之瑰宝,陶瓷已成为展示我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2.《竹韵》的艺术美感
紫砂艺术从发展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相比其他艺术起步晚,而紫砂的工艺美术表达方式较其他工艺美术独特,它融工艺、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是一门较为全面的艺术。利用紫砂艺术存在的功能特色,综合书画、雕塑等艺术,使紫砂工艺能展示社会情态、解剖精神世界、评价善恶真味、揭示人生真谛,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紫砂已成为宜兴响亮的城市名片。自宜兴紫砂经新闻媒体曝光后,爱壶者们尤为关心紫砂土,事实上,紫砂土也难以说清楚道明白。因产地不同,泥性自然也不同;矿层不同,泥质自有区别;配比不同,泥色呈千变万化;烧成温度不同,色泽各有差异。
宜兴紫砂陶与文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机结合,融合交汇,密不可分。纵观紫砂陶艺发展轨迹,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无不融汇文人文化的气息,在长期的历史磨合中,在陶瓷文化的表达中获取了生命的永恒。它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它挖掘出历史文化矿藏中的精华,并在弘扬继承中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神艺术品。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未出土时先有节,高至凌云仍虚心。”学习竹的精神,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竹之雅气,茶之清气,淡化那心中的羁绊,多一份自然,多一份安静。有时候,路过的不仅是风景,还有很多。伴竹而饮茶,似一抹新绿,拂去喧嚣,纯净你我的内心。
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成型,壶身丰润,加以绞泥花纹,更显生命力。竹节简洁有致,弯曲的竹把舒展有力;其中飞把竹韵壶,一节竹段为钮,光彩夺目。横把竹韵壶,三个高低不等的竹段相映成趣,惟妙惟肖,竹把缠绕,紧紧相依,尽现绞泥工艺的难度与艺术之美,《竹韵壶》线条唯美,不乏张力,尽显竹子的坚强,不畏严寒的君子象征。
《竹韵壶》用绞泥工艺,运用“五色土”的泥性,掌握各种紫砂泥的收缩比率,使用独特的成型手法,使多种类型的紫砂泥结合为一体,呈现奇妙的艺术效果。加上运用雕塑的手法,制作工艺难度也大大增加。
“竹因无心而虚,壶因中空而容”。将竹化于壶体,品茗之余,反而会心生宁静。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不图华丽,不乐虚名,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林,百年而去,独有风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渐渐地,你会发现,仿佛自己早已幻化成竹,不求名利,放开心事,悠然处之。
紫砂陶艺不是一句空泛的言词,而是有非常具体的形式和内涵,其中包含着一种精神品质和艺术风格。紫砂陶艺的传统是在长期生活中,也在工艺制作中形成,审美经验和爱好的积累,都同时延续和沉积着,成为人们观念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的一种原则。
3.总结
紫砂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因而就紫砂的创作而言,既是传承也是开拓,两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传承也就离开了特性,没有了开拓也就缺乏了活力。紫砂器具数百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着这两个因素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门类的艺术都要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才能创作出有力度和生命力的艺术品。
[1]《中国名壶》 台湾钟文出版社 1992年版
book=96,ebook=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