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刻瓷艺术的追梦者
——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

2017-01-18隋旭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刻瓷艺术大师梦想

隋旭光

中国刻瓷艺术网

中国刻瓷艺术的追梦者
——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

隋旭光

中国刻瓷艺术网

诞生于北京宫廷的刻瓷艺术具有出身高贵、艺术品位高雅的特性。它作为工艺美术门类中一门独立的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落之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具有“中国北方瓷都”之称的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得以复兴并蓬勃发展。

梦想,是支撑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

此后的40年间,在淄博这片热土上,刻瓷行业诞生了十几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他们在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就是在这个行业中拼搏了几十年,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其中一位。

一、圆艺术梦,毅然辞去教师工作

出生于1961年的丁邦海,因痴迷于刻瓷,他毅然辞去了教师的工作,自己砸掉了一手捧着的铁饭碗,端上了“瓷饭碗”,专职从事刻瓷艺术研究与创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丁邦海跟随著名陶瓷艺术大师朱一圭、张明文先生学习刻瓷艺术,并得到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教授的精心指导。之后,丁邦海又拜清末农工学堂刻瓷科首届学员,刻瓷艺术大师陈智光之子,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刻瓷”传承人陈永昌先生为师。

1995年,丁邦海雕刻的毛泽东肖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很多人争相收藏他的作品。丁邦海心中就产生了第一个梦想,为了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决心与妻子黄玉双雕刻一件大型刻瓷盘《毛泽东肖像》,捐赠给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准备,一件直径1米的刻瓷作品《毛泽东肖像》终于雕刻完成,他们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负责人取得联系,倾诉了捐赠作品的想法。

丁邦海艺术简介:

丁邦海,1961年3月出生于山东淄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首席技师。

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或刻瓷艺术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共70多枚。崇尚工匠精神,力求创意创新,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创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且创作题材广泛,工艺掌握全面,被誉为创新型实力派刻瓷艺术家。

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刻瓷艺术工艺和技法的专著,对刻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此书被淄博职业学院等几所大学作为刻瓷专业教材。并致力于刻瓷艺术组织、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受邀为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中心做刻瓷艺术专业培训,主持编写了《中国刻瓷艺术教学培训大纲》, 不但创立了完整的刻瓷艺术理论体系,而且开发建立了刻瓷艺术教学培训系统, 从而带动了全国刻瓷艺术的发展。

《盛装迎宾》刻瓷板 高1400mm 宽100mm 丁邦海

1996年12月25日清晨,由时任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寿美、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继华率团一行15人专程赴京,代表淄博市委、市政府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捐赠大型刻瓷作品《毛泽东肖像》的收藏仪式。时任纪念堂管理局副局长周运祥、主任王宝银、处长石文岩、王建恩,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邓光荣、曲毓琦等共同参加了收藏仪式。周运祥代表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当心中的梦想变成实现,丁邦海心潮澎湃,更加坚定了他投身于刻瓷艺术创作的信念。

1997年,中国文联组联部和淄博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为丁邦海、黄玉双夫妇举办了刻瓷艺术展,参展作品《江泽民肖像》(直径1米)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藏。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在参观了丁邦海、黄玉双的作品后,欣然题字“华夏一绝”。中央电视台以《盘中圆梦》为题,为丁邦海、黄玉双拍摄了专题纪录片。

2013年,时值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负责人邀请丁邦海再次来到纪念堂,邀请他刻瓷作品《毛泽东肖像》的创作过程及捐赠经过。在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后,丁邦海来到纪念堂二楼的精品室,看到自己于1996年捐献的刻瓷作品《毛泽东肖像》,庄严地摆放在一面墙体的中央,崭新如故,心情异常激动。据纪念堂负责人介绍,当时纪念堂收藏了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4000多件艺术珍品,从中精心挑选出30余件精品陈列,作永久展示。回来后,他撰写了一篇关于当时大型刻瓷作品《毛泽东肖像》的创作过程及捐赠经过,纪念堂出版了艺术品收藏纪念册。

“这是我们刻瓷艺人的荣耀,也值得我们淄博人民骄傲。”丁邦海第一次“盘中圆梦”。

《中华五岳雄千古》刻瓷瓶 高65cm 直径36cm(5.28mb) 丁邦海

二、圆大师梦,以工匠精神孜孜求索

2005年前后,刻瓷艺术在淄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政府对刻瓷行业加大了支持力度,很多同行先后评上了大师。崇尚工匠精神,坚持走精品创作路线,丁邦海也不甘落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师梦”,他在刻瓷工艺和技法上上不断突破,先后创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丁邦海实施了四步走的“战略规划”。

第一步:突破釉雕工艺,创新两种刀法

釉雕,刻瓷工艺中的四大工艺之一,其特点是在深色瓷器釉面上,利用釉面层与瓷内胎色差,使用合金刀具雕刻出丰富、细腻的层次表现形象,无需敷色,展现纯粹的刻瓷艺术。釉雕工艺发展时间较晚,它比传统刻瓷工艺更复杂,制作难度更高,选用的材料要求更严,制作周期更长。这种工艺决定了它必须自上而下、由浅到深、从暗到亮步步深入,层层雕刻,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出现白色“疵点”。一旦失误,作品将成为废品无法补救,工艺过程不能有一点过失。

近30年间,丁邦海坚持不懈进行突破创新,通过改进工具,多种方法并用,提高了分层雕刻技术和效率。创新了两种刀法,即“刻面分层法”和“破点分层法”,以分层雕刻的方法雕刻出极为丰富、细腻的釉面层次,从过去在1毫米左右的釉面上雕刻出5-7个层次,提高到10个以上层次,雕刻的精细度提高了几倍,层次比原来更加丰富,并创作出大量的精品力作。釉雕工艺的突破,弥补了传统刻瓷工艺的不足,大大增强了视觉效果,丰富了刻瓷艺术的表现力,提升了刻瓷艺术的地位和价值,形成了刻瓷艺术的一个新的门类。在历届国内外展会上广受欢迎,因此釉雕工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雕刻工艺。

第二步:运用釉雕工艺创作大型的精品力作留给后人

近年来,丁邦海在妻子黄玉双的协助下,以坚韧的毅力坚守釉雕工艺,连续创作了《宝印观音》、《日月观音》、《苗女出嫁》和《孔子》等大型作品,在历届展会中得到了国内外陶瓷专家及观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成为创作釉雕作品最多、研究最透彻、创作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刻瓷艺术家。邦海刻瓷品牌——釉雕人物、佛像等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是代表刻瓷釉雕工艺最高水平的典范作品。

第三步:运用多种工艺拓展创作题材

为适应人们的欣赏习惯,拓展自己的创作题材,进一步探索新的工艺表现方法,在清华美院王建中教授的指导下,丁邦海以画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开始从临摹、借鉴走向纯粹的创作之路。2014年9月,他在瓷板上创作了《祥瑞图》,作品亮相淄博陶博会和唐山陶瓷展会,得到了王建中教授及陶瓷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丁邦海又创作了《泰和祥瑞图》,并参加了2015年3月的醴陵展会。之后又连续创作了《岱宗胜景》、《黄山晨曦》、《黄山雄奇》、《五岳独尊》和《中华五岳雄千古》等系列山水题材的刻瓷作品。运用点刻、线刻和面刻工艺结合雕刻,以西画中光影造型因素强化山石的质感和体块感,表现出光感的丰富变化,创造了以石纹肌理雕刻法表现刀刻的石质结构和金石韵味。突破了传统的刻瓷技法,从此走上了自己的创作路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刻瓷艺术语言和风格。

第四步,深入生活搞创作,坚守刻瓷艺术发展的生命线

2004年7月,丁邦海只身去贵州黔东南苗族自治县采风写生,回来后创作了人物题材作品《盛装迎宾》,赢得了评委和同行的高度评价。由此,他的人物创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丁邦海崇尚工匠精神,力求创意创新,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创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且创作题材广泛,工艺掌握全面,被誉为创新型实力派刻瓷艺术家。

丁邦海在刻瓷艺术追梦过程中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首席技师,2016年5月,被山东省陶瓷协会授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称号。7月,在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比中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2月,又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他在坚持创作中终于实至名归,实现了自己的大师梦。

《黄山雄奇》刻瓷瓶 高550mm 丁邦海

三、用自己的梦想点燃别人的梦想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刻瓷艺术爱好者不断前来向丁邦海拜访求教。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同样怀着与他一样的梦想,丁邦海很理解他们的苦衷,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刻瓷技艺,用自己的梦想点燃别人的梦想。

“在刻瓷艺术的传承问题上,由于学习或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已经出现了断代的问题,如何培养新一代刻瓷艺术创作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丁邦海认为,发展刻瓷艺术,做好传承工作,作为刻瓷艺术大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丁邦海除了从事刻瓷艺术创作,还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传,手把手地带,毫无保留地教授刻瓷技艺。同时,他多次应邀到外地讲学和辅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刻瓷艺术水平,做好普及和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各地举办刻瓷艺术展会的机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观摩、研讨,相互切磋刻瓷技艺,促进刻瓷艺术的健康发展。

要想使刻瓷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不仅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学术理论来做支撑。丁邦海从事刻瓷艺术近三十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十分注重刻瓷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因此,写一本专著留给后人,成为丁邦海多年的又一个梦想。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刻瓷文化,促进刻瓷艺术交流、创新、繁荣、发展,亦使刻瓷艺术走出淄博,叫响品牌,引领全国及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刻瓷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更有效地宣传推广刻瓷艺术,丁邦海先后在国家级学术专刊发表20多篇刻瓷艺术研究方面的论文,从理论到实践将刻瓷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了刻瓷艺术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刻瓷行业发表论文最多的学术带头人。2014年8月,丁邦海历时两年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此书共63000字,配图400余幅,经过总结、归纳、整理、提炼,对刻瓷艺术工艺和技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该书还第一次对刻瓷艺术的各种工艺和技法进行了科学分类,填补了我国刻瓷艺术理论研究的部分空白,提升了刻瓷艺术在中国陶瓷界和工艺美术界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这门艺术的认知度,对我国刻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书被淄博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作为刻瓷艺术专业教材。

此外,丁邦海还致力于刻瓷艺术的组织、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受邀为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中心做刻瓷艺术专业培训,并为市老年刻瓷协会讲课、辅导。主持编写了《中国刻瓷艺术教学培训大纲》,创立了完整的刻瓷艺术理论体系和教育培训系统,从而带动了全国刻瓷艺术的发展。

用自己的梦想点燃别人的梦想,这是何等高贵的品格!

(4)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遗产

回顾三十多年来走过的刻瓷艺术道路,丁邦海说,自己心中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刻瓷艺术,将在60岁以后将自己多年创作的精品力作捐献给国家,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值得学习借鉴的精神财富,也不枉此一生。

丁邦海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当着自己妻子和儿子的面表明这般心迹,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尤其是他对儿子的教育更是一以贯之:“自食其力,不投机取巧,做一个用作品说话的名副其实的艺术家,这样才活得踏实。”

《竹石仙鹤图》刻瓷瓶 高550mm 丁邦海

“传承和发展刻瓷艺术,是每一个刻瓷人的责任,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期待着下一代将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刻瓷艺术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相信中国刻瓷艺术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在丁邦海看来,人活一世,物质生活满足后,最可贵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市场经济往往左右人生的选择。几十年来,丁邦海一向很低调,不善张扬,始终坚守刻瓷艺术研究与创作,深入研究刻瓷工艺和技法,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丁邦海说,他有太多的人生感悟愿与大家分享。

丁邦海感悟到:刻瓷是一门艺术创作,需要发挥工匠精神才能搞出精品力作。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艺术修养,才能全面提升自己,使自己的刻瓷艺术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只有当你真正领悟和感知了刻瓷艺术的深刻性、艰难性、人格性和文化性,你才会知道从事刻瓷艺术创作真的很不容易!当你强烈意识到在这个行业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到自己身上的压力有多大。”丁邦海说,自己常常把压力视为动力,忍耐着世人难以想像的寂寞,怀着一颗“无愧于时代”的赤诚之心,投身于刻瓷艺术的创作之中。

“人啊,只要梦在心就在,艺术家需要不断地给自己造梦,同时还须要用自己的梦想点燃别人梦想。因为有梦,所以不能停止脚步;因为有梦,还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在漫长的追梦过程中,丁邦海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也走过不少弯路,但他觉得这一切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丁邦海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评价自己的刻瓷艺术生涯:“刻瓷艺术是我追梦的一个过程,它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是他对刻瓷人生的高度概括。

book=32,ebook=34

猜你喜欢

刻瓷艺术大师梦想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水墨
刻瓷艺术浅谈
和艺术大师画秋天
下期主题 和艺术大师画春天
和艺术大师画冬天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梦想
梦想
董善习《刻瓷艺术》于9月淄博陶博会期间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