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完美主义伤了自我
2017-01-18景超
别让完美主义伤了自我
小张是个优秀的大二女生,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所有同学都评价她秀外慧中。可是,她却带着万分的焦虑来到咨询室。从她躲闪游移的目光中,我感受到她的紧张与焦躁情绪。
我简单介绍了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特别重申了保密原则,打消了她的疑虑。小张从小就是个让父母放心的女孩子,长得可爱,成绩优秀,在长辈们的宠爱下她成为同学羡慕和追随的对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自己渐渐要维持这样完美的形象需要越来越多的努力,内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有人都只看见她外在的春风得意,却没人知道她在平时总要不断地要求自己每件事必须做到最好,努力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逐渐地,她开始觉得自己力不从心,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再这样下去快要疯掉了。”她愤愤不平地说,“我好像是为别人活着,尽力把自己表现得无可挑剔,所以感觉活得太累,我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小张一脸的委屈,说着说着眼圈开始发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你能做到这样真的很不容易,这么多年一直委屈自己。我想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得不走进咨询室的呢?”小张终于控制不住失声痛哭。半月前,她组织的一个舞蹈节目在评比中落选了,小张为这个节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自己的一门功课也因节目耽误了。可是一切努力却换来的是失败的结局,到现在她还是不能接受。
这时,我发现她虽然哭了出来,但由于积压太多的情绪在心底仍没办法发泄,我用认知领悟技术和叙事疗法,分析她的歪曲认知和完美倾向,指出她将别人的要求内化作自己的行为标准,压抑了她的自我。“这件事的失败带给你的是挫败感,反过来想,它在某方面是不是也为你带来好处呢?”“是让我总结经验吗?我可没发现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思,你是否也获得一定的便利和收获呢,比如老师对你的器重和同学对你的信任。”“虽然获得一些好处,但结果是失败的,我感到很难受。”“你说过同学和老师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的自责来自你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小张陷入长长的思考。
经过四次咨询面谈,小张脸上的笑容渐渐多起来。她认识到自己个性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失去自我的完美主义倾向是她产生焦虑和身心疲惫的根源。电话回访,她说现在已经学会了对有些人的要求说不,与同学沟通后大家反而更能理解体谅她了。她心里不再那么压抑了。
小张以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认同和肯定,对自己做得每一件事过分追求完美,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需求,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下,这样一经挫折,便会引发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除了她对自己要求过高以外,周围环境因为过去习惯印象,也会对她保持相当高标准的期望,所以小张不仅要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要调整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压抑自己满足他人。她的负性思维表现在非此即彼。当面对自己失败时,老把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就产生极大的自我厌恶和排斥。这时若让她单纯地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可能会导致她对自我的完全否定,打击自信心,失去自我。所以确定正确的咨询目标尤其重要。咨询过程中,围绕着“我是谁”、“我的负性思维和歪曲认知”及如何调整人际关系展开,使来访者自己意识到问题根源所在。
完美主义倾向即对完美的过于在意和追求,为自己或他人设置超越现实的高标准,对失误、失败、缺陷无法接受,同时对完美、完整、纯洁过于偏执。其后果往往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破坏正常人际关系,导致情绪失控,造成负面影响。完美主义者常见的非理性想法,例如“我一定要做得完美,否则”、“我必须完美,别人才喜欢我。”、“如果我犯了错,那么我就是失败者。”因此减轻完美主义倾向要做到以下原则:1. 真心喜欢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2. 接纳自己,学习与自己缺点相处;3. 检视迫使自己完美的动力来源;4. 扭转负向思维,发展正面理性思维。
并不是说追求完美不好,对自身完善的追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但如果像小张这样完美主义倾向,其结果是使自己和别人都会产生痛苦。
胜利海洋钻井公司方舟EAP服务中心 景 超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