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地质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7-01-18何东坤
高 亮,成 晨,何东坤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油气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独立学院地质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 亮,成 晨,何东坤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油气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野外地质实习中存在的“师生比”偏低、学生层次分化较大及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在野外地质教学中采用“轮值老师”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Y”型实习路线教学法,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引入时空二元实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及爱国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解决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地质实习;轮值老师;“Y”型实习路线;时空二元实习模式
野外实习是地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野外地质实践,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融会贯通。同时,野外实践对培养学生的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地质逻辑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吃苦耐劳品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不少地质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有益探索[1- 4]。国外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大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多有研究。如美国南加州大学[1]在实习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老师与学生到一个未知的地域展开实习,事先老师没有备课。在实践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放开手脚进行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独立精神,鼓励学生展开野外科学讨论。这种做法的指导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国内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改革尝试。如中国石油大学的肖淑容[2],提出了“以小组为单元独立地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的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学生层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中南大学的龙永珍[3]则提出在实习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地质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学生,采取额外加压的方式,尤其注重其地质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地质基础知识薄弱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采取老师单独辅导与同学互助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实践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部分学者开始考虑增加实习的功能,并作出了不少尝试。不少学者[5-6]提出实习过程融入“大地质”的理念,任课教师都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地质科学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相互融合的内容和知识。
由于野外地质实习的复杂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层次的实习路线、实习方案仅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搬照用。而且由于历史等原因,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野外实习中存在实习路线偏少,部分野外露头不够典型、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地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适合独立利学院的野外地质工作教法已经迫在眉睫。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独立学院地质专业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师生比”偏低
由于扩招及历史遗留问题,独立学院的“师生比”还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在野外实习教学中,这个问题更加凸显。由于野外教学的很多地质露头出露较小或地点比较陡峭,导致讲课场地受限,一次讲授过程可容纳最佳人数有限(3~5人)。但实际的野外地质教学中,受限于老师人数,一般一名老师要带20名学生,甚至更多。这不仅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也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构成了挑战。
(二)学生两极分化大
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无论在入学的成绩上,还是在学习方法及态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同一所独立学院,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之间,同一专业甚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分异、极化现象突出。而这种差异性也使得野外地质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由于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在大自然美景的诱惑面前缺乏定力,以及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等原因,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及主动性,甚至很多学生存在“寒号鸟”心理,得过且过。这进一步导致地质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困难重重。
三、相应对策
针对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采用差异分组——“轮值老师”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所谓差异分组,是指老师对所带实习班级进行分组时,刻意破坏组间的层次均衡,增大组间差距,人为地将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并在具体教学中鼓励组间协助、组内竞争的新的分组方法。
其中,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组长轮流担任,一天一换。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小组进行循环教学。根据不同组的特点,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相应地调整所讲授内容的深浅。学习能力较高的组可以采用“轮值老师”的办法,即每组的轮值组长轮流当“老师”,给组内成员讲授专业知识。而专业老师的作用则是对“轮值老师”进行鼓励、纠正、补充;同时监督其他组学生的活动。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组,则采取老师讲解为主,组内提问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改革尝试既可以加强全局掌控,减小安全隐患;又在客观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尝试“Y”型实习路线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层次偏低,特别是两极分化较严重的特点,研究者初步尝试了“Y”型实习路线教学改革。
受制于师资力量,在实习前期与中期,实习路线是固定的,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对同一地质现象的讲课方式、方法和深度上。而在实习后期,则采用实习路线分层次的方式:对学有余力的小组适当提高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野外独立自主工作的能力与合作精神;而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小组,则采用以复习巩固为主的实习路线,难度相对较低。
几轮“Y”型实习路线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使得学有余力小组的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地质知识,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又使基础欠扎实小组的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地质知识,重建学习自信心,圆满地实现了实习的基本教学目标。
(三)引入时间概念,建立“时空二元实习模式”
传统的地质实习均采用“一个地点(野外露头)一次性教学”的单一实习模式。通过多年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经验的积累,研究者尝试在实习中引入“时间”要素,创造性地提出了“时空二元实习模式”。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例,由于胜利学院地理位置靠近黄河,现代沉积考察往往选在黄河下游沿岸。传统的考察方式是选择一个黄河水流较小的时间段,带领学生们考察边滩等沉积体上的各种沉积现象,如波痕、生物遗迹等层面构造。
在时空二元实习新模式的指导下,选择至少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带领同一批学生考察同一个沉积体。比如在黄河的枯水期,研究各种流水成因及波浪成因的波痕;在春季风比较大的时候,带领学生考察一些风成波痕,并取砂样,在室内研究风成砂的特点;冬季,带领学生在边滩上考察丰富的冰成印痕、冰劈等冬季特有的沉积现象与沉积构造。
不同时间段同一空间场所的实习考察,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与理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弥补野外实习的短板
不同于平时的课堂教学,野外地质实习不但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也存在不少短板。由于教与学的主体均处于野外,因此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野外教学的不确定性。例如,往年优化的地质路线由于当地居民盖房子、建围墙种果树阻断了;往年比较典型的教学露头,今年被居民采石挖走了;或者在老师们踏勘时发现某个现象很典型,但考虑到该地质现象所在位置比较陡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不得不在随后的地质教学中“忍痛割爱”,等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尝试运用了一些新手段来克服上述困难,比如摄像、录像机与无人机的运用,使得一些难以攀爬的陡峻山区或典型地质露头的长期保存成为了可能;又如重视网络建设,大量经典实习路线上网,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实习时间、人力、财力有限造成的缺憾。在教学改革中,尝试与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相结合,鼓励学生团队从学生视角反馈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做出改革尝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重视人文关怀及爱国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野外地质实习中,老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及学生的安全管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或者有人认为在短短的野外地质实习中,更应该争分夺秒地传授知识,其他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在理论课堂上补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及爱国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地质知识的传授,还会使实习变得更加丰满。
以新汶地质实习为例,通过利用雨天、下午学生午休之后的时间,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参观一些短线,比如参观日军侵华时留下的炮楼,让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四清水库附近的石灰窑,了解烧石灰流程,使学生们加深对于地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理解;参观新汶煤矿,了解煤矿采集流程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恢复寺山—黑山背斜时参观寺山上的人文建筑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是对学生难得的爱国教育与人文关怀。
四、结束语
针对胜利学院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者结合多年经验,尝试采用了差异分组——“轮值老师”教学法、“Y”型实习路线教学和“时空二元实习模式”,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弥补野外实习的短板,并在实习中重视人文关怀及爱国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懈改革与尝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实际解决了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曹文融,高远.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感受[J].中国地质教育,2008(1):53-56.
[2] 肖淑容.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J].中国地质教育,2007(3):100-103.
[3] 龙永珍,刘建平.黄沙坪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方法探讨与体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144-145.
[4] 吕海波,杨军平.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地点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36-38.
[5] 赵志根,蔡劲松,黄河.不同专业淮南地区地质实习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4(2):92-94.
[6] 赵志根,严家平,许光泉.浅析淮南市煤电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利用[J].资源与产业,2007,9(1):56-58.
[责任编辑] 李小蒙
2017-01-06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13386010)
高 亮(1982—),男,山东新泰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沉积储层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7.02.019
G648.7
A
1673-5935(2017)02- 006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