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鲲运用病络学说辨治黑苔经验
2017-01-18张学彬
张学彬,李 鲲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临证验案】
李鲲运用病络学说辨治黑苔经验
张学彬1,李 鲲2△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黑苔指舌苔呈现黑色,临床黑苔多见于疾病的慢性阶段或急危重症阶段,目前对黑苔的诊治还在探索阶段。王永炎院士认为病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病机,是邪气侵袭络脉或正虚以及络脉本身的病变,导致络脉的形质改变或功能异常,造成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种基本病机。笔者整理导师从病络的角度辨治黑苔的验案,以期为病络学说在临床疑难病的诊疗中提供依据。
病络学说;黑苔;经验
黑苔指舌苔呈现黑色,可以表现为灰黑、棕黑、焦黑、漆黑等各种色泽。
舌苔大多由白、黄或灰褐色等转变而成,黑苔一般是在疾病持续一定时日后出现,常见于病程的慢性阶段或病情转为严重、危急之时。形成黑苔的病因有寒热两种。由寒而致的黑苔多为苔黑而润,而由热导致的黑苔则表现为苔黑而燥,然而黑苔可在寒、热、虚、实各种病变中出现。正如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所说:“凡黑色苔垢,大有虚、实、寒、热之异。滑者,仍是痰热……而黑苔薄滑,此阳虚之极……黑苔干燥者,此水枯也,当大剂凉润滋补。”而近些年,有医家在临床中发现,导致黑苔的病因除寒热之外,也有因湿浊阻遏中焦、熏蒸于上导致的黑苔[1-2],或者脾虚湿滞导致的黑苔[3],或是因为瘀血导致的黑苔[4]。一些慢性病、难治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以及各类的肿瘤患者均可能出现黑苔。临床黑苔较为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学会正确辨治黑苔,避免因辨证不当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1 病络学说辨识黑苔
“病络”一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浅注》:“以由病络而涉于经,宜从治络血之法。”王永炎院士在总结络病后对病络概念首次进行了明确诠释:病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病机,是指邪气侵袭络脉或正虚以及络脉本身的病变,导致络脉的形质改变或功能异常,造成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损伤,引起种种疾病或病证的一种基本病机[5]。络脉常则通,变则病,病则有病络产生,从而形成一种疾病状态或是亚健康状态,临床通过对这两种状态的干预可以达到治病或治未病的目的。病络通常表现为络虚、络瘀、络损,其病因有风、寒、火、水、湿、痰、郁、滞、瘀、毒、虚等。其中的瘀指血瘀和瘀血,毒则有热毒、浊毒之分,虚分为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在论治过程中,可将以上证候因素应证组合,直接制定治法方药。如气虚血瘀引起的病络,当施以益气活血通络药。
舌苔为脾胃之气上熏于舌而成,与舌有着密切联系。心主血脉,而舌为心苗,因此舌与经脉联系密切。《灵枢·经脉》中多有论述,如“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不论经络所属脏腑或是经络本身的疾病,都可以在舌上有所表现。若从病络角度认识黑苔,则可以络为纲便于理解。黑苔的形成,或因温热之邪侵袭,气机阻滞,热灼津液,络脉功能失常,上泛于舌形成黑苔,即《重订广温热论》所说:“温毒发斑……病势极重者,症必浑身发臭,不省人事,口开吹气,舌现黑舌黑瓣底”;或因肾阳不足,阳虚水泛,寒水凌心,上承于舌,则见舌苔黑而润滑,即《敖氏伤寒金镜录》所说的“舌见黑色,水克火明矣”。或因血瘀内阻、气机不畅,导致络脉瘀阻最后形成黑苔。如《诊家直诀》所言:“黑苔者,血瘀也。灰苔者,血瘀而挟痰水也。妇人伤寒时病,最易生黑苔……历诊瘀血苔黑,虽内热而不遽起刺……凡见灰黑二苔,总宜兼用行血。”或因痰湿阻遏中焦,脾胃运化失司,脾胃之气不能正常熏蒸于舌,且因湿邪黏滞,络脉运行气血功能失常,从而出现黑苔。
从上述来看,黑苔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热、寒、瘀、湿、痰,病络贯穿始终,络脉瘀阻是其关键病机。
2 病络学说与黑苔辨治
根据黑苔的成因,从病络角度分析并结合王永炎院士总结的病络用药规律与治法,现对各种病因所致黑苔的临床表现治法及用药总结如下。
热邪所致黑苔,舌苔黑而干燥,甚则焦燥起刺、舌红,伴有口舌干燥、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数等热证表现。治以清热活血通络之法,此法适用于热邪灼血阻络而致络脉瘀滞的病证,需用清热凉血入络之品祛除络中血热,结合活血药起到凉血活血、清热通络的目的。清热通络药物可选用金银花、连翘、大黄、栀子、黄连、黄芩等,活血通络药物可选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丹参、茜草等。代表方剂如四妙勇安汤、仙方活命饮、大黄牡丹汤等,用药主要以清热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
寒邪所致黑苔,舌苔黑而润,或伴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面色青或白、脉迟或紧等寒证表现。治法当选用温阳祛寒、活血通络之法,此法适用于阳虚寒凝或寒邪阻络而致的络脉瘀阻病证,主要由温阳、祛寒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而成。祛寒通络药物可选用川乌、草乌、麻黄、桂枝、细辛、附子、吴茱萸、干姜、羌活、独活等,活血通络药可选用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地龙、全蝎、五灵脂、蜈蚣等。代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乌头汤、温经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汤等。
痰湿所致黑苔,舌苔黑而湿润多津,或伴有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食少纳差、腹胀、大便溏泻等脾虚湿盛的症状,脉或滑或濡,治当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为主,此法适用于由痰湿瘀滞络脉而导致的络脉瘀阻证,方药主要由祛湿化痰药与活血通络药组成。化痰通络药物可选用橘红、橘络、白芥子、旋覆花、杏仁、栝楼、贝母等,化湿通络药物可选用薏苡仁、半夏、茵陈、桑枝、橘红、橘络、杏仁等,活血通络药物可选用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泽兰、地龙、丹参、鸡血藤等。代表方剂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旋覆花汤、桃红四物汤、小金丹等。
因瘀所致黑苔,舌苔黑而不燥,或伴有舌暗有瘀点、舌下络脉瘀曲、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肌肤甲错等血瘀证,脉或细涩或结或代,治疗当以化瘀活血通络法,此法适用于瘀血阻滞络脉的病证,常用药主要为化瘀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而成。活血通络药物可选用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等,化瘀通络药物可选用桃仁、红花等。代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桃核承气汤、复元活血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活血效灵丹和化癥回生丹等。
3 病络学说辨识黑苔临床应用
笔者跟随导师李鲲出诊时很重视黑苔的辨证,并运用病络学说进行治疗,现取临床病例进行阐述。
案1:童某,男,62岁,2017年2月22日初诊:主诉舌苔黑1年。患者1年前因肺癌行右肺切除术,术后出现黑苔,曾吃中药治疗无效。症见舌苔中间黑、周围白、苔腻、舌尖红、舌中有裂纹,口干口苦、饮食差、心烦急躁、睡眠差、易感冒、便秘、小便尚可,既往有痔疮、黑便病、脉弦滑。方药:太子参15 g,炙黄芪30 g,柴胡6 g,白芍50 g,蒺藜10 g,当归10 g,牡丹皮10 g,炒栀子10 g,桂枝10 g,党参15 g,生黄芪30 g,陈皮10 g,升麻16 g,牛黄0.15 g,三棱10 g,半枝莲30 g,浙贝母10 g,鱼腥草30 g,黄芩10 g,肉桂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黑苔已见消退,只留舌中间一点,继续加强温化力量,原方去党参加肉苁蓉10 g,7剂水煎服,隔日1剂,半月后黑苔基本消退。
讨论:黑苔常见病因不外寒、热、瘀、痰湿,本例患者虽有血瘀、湿邪,但根本原因还是因肺络损伤所致,即络损而致病络。《灵枢·经脉第十》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术后肺络受损,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肺金受损,金虚不能克木,导致肝火上炎,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急躁等症状。根据其症状可以定病位在肝、肺;而根据患者心烦急躁、口干口苦等症状可以定性为火,又因其易感冒、患有痔疮,因此又可定性为气虚。患者病症虽因肺络受损引起,但所见症状均因肝火上炎而起,因此治疗当以疏肝清热、益气通络为要。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并配伍活血通络之药。方中太子参、炙黄芪、生黄芪、党参益气通络,佐以陈皮补而不滞;柴胡、白芍、蒺藜、牡丹皮疏肝理气通络;桂枝、三棱为温阳活血通络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故加桂枝、肉桂温化湿浊。服药1周后黑苔开始消退,口干口苦、心烦急躁等症状基本消失,说明肝火渐息。但黑苔仍未完全消退,故加肉苁蓉温肾阳、化湿邪,半月后黑苔即基本消退。综观整个辨治过程,李鲲以病络学说为指导,以病位与病性相参,准确抓住了本案中黑苔的病机,以柴胡疏肝散为底方,配以活血通络药,最终气血通、寒湿化、黑苔除。
黑苔的出现除上述病理因素外,还可能是因食物引起的染苔,或者是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黑苔,如甲硝唑[6]、阿奇霉素[7]等。因此在排除染苔、药源性黑苔之外,合理运用病络学说辨识黑苔,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1] 宋镇星. 黑苔从痰湿辨治[J]. 浙江中医杂志, 2000,35(2):82.
[2] 林功铮. 黑苔从湿论治验案3则[J]. 中医杂志, 2001,42(9):533.
[3] 陈奇. 脾虚湿滞所致黑苔的辨治经验[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6(3):320.
[4] 李辉. 瘀血所致黑苔两例治验[J]. 北京中医, 1998(3):16.
[5] 王永炎, 常富业, 杨宝琴.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3):1-6.
[6] 晏建立. 静脉滴注甲硝唑引起黑苔的辨治体会[J]. 中医杂志, 2000,41(7):442.
[7] 周益. 阿奇霉素致黑舌苔2例[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8(2):126.
R241.25
A
1006-3250(2017)11-1646-02
张学彬,男,医学硕士,从事中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李 鲲,女,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Tel:010-64089901,E-mail:kunlee_bj@163.com。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