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下的灯光
2017-01-17桔梗
桔梗
木棉落了。
入夏多雨,雨后,天空中会出现彩虹,路过黄昏的海边,能听到动听的潮声。儿时晚归,妈妈的房里总会留一盏灯。
院子门口的那棵木棉树,高大挺拔,使人深信它如同镇子上那说故事的白发老翁一样年岁久远。
还很小的时候,我总会和同学在放学后大喊大叫地冲出校门,然后踩着“风火轮”到达海滩附近的沙堆前。沙堆很高,却永远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翻过心目中的“山丘”,蹲下细看脚下的蚂蚁爬行,挑逗沙场门前的看门大狗……直到夕阳慢慢沉下,天空呈现出渐变的暗紫色,我才会带上装满沙粒的书包和已经黑成碳的外套,飞奔回家。而这时,母亲总会坐在木棉树下等我,整个院子里溢满浓郁的菜香,灯光微茫,却衬得母亲的容颜格外清新自然。
一年又一年,海边的风,不断地拂过木棉树。木棉花开了落,落了开,时光既生生地把我从一个小幼童拔高成半个大人的模样,也悄悄地偷走了母亲的青春年华。因为学习越来越繁忙,我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可以任性地跨越沙堆,当然更没空再去挑逗大狗。
上初中后,我很少回家了。回家后,妈妈总会将我的水壶装满水,叫我带上爱吃的零食,叮嘱我多穿衣服。但每次一到该去学校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炸药包一样,一点就着。“小梗,快点起来收拾东西去学校啦。”妈妈边说边将我的东西放入书包。我很不耐烦地说:“不要,才四点。”“四点还早啊?快点啦。”妈妈把书包放到我肩上,细心地送我上车。她就站在车窗前,嘴里喋喋不休地叮嘱我不可以乱吃东西什么的。车慢慢地行进了,我回过头看去,快速吹过的风掠起她双鬓的发丝,让她看起来是那么沧桑。唯有远处的木棉,无声地伫立着,不言不语。
只要能回家,即便要转两趟车,即便一路上尽是颠簸,即便每次都会在上下车时都会被人群挤成沙丁鱼,我都义无反顾,将这些烦恼抛掷到脑后。就连呼吸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清新起来。
那个周末,我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但等了半天,却不见一辆车路过。我只好沮丧地靠步行走向遥远的车站。千辛万苦,好容易赶到车站,车站已是人山人海。一辆辆车来了又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五点、五点半、六点……车站里的人已经少了大半,我却还没挤上车。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躁不安,感觉蜗牛都已经回到家了,而我却还在车站苦等。终于,好不容易上了车,找了个位置安静地坐下,耐心地等待汽车发车。窗外的风景很美,可我的心里却惦记着别的东西。
一下车,我就背着装满衣物的书包飞奔回家。深秋的空气里已经透出几许寒意,经过大院,看到木棉树已经落了许多叶子,满地都是。妈妈依旧坐在那里,像以前一样,但脸上多了许多藏不住的担心。她看到了我,眼晴突然明亮起来,向我跑了过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耳朵里满是盛大的海潮声和列车呼啸而过的咆哮声。
想起第一次离家时有点莫名其妙的兴奋,到后来无论是好是坏总会想着的家,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么眷恋这里——因为无论一路上多么颠沛流离,总会有人等在那棵木棉树下,为我点亮一盏归家的灯。
点评:
作者文笔不俗,镜头感很强,许多细节上的描绘颇具匠心,十分细腻动人。如黄昏时海边动听的潮声、院门口古朴的木棉树、院子里浓郁的菜香、成长过程中的木棉花开了落落了开、离家时回首看到的木棉无声伫立、感动时听到的盛大的海潮声和列车呼啸而过的咆哮声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皆一一包囊其中,让人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读来犹如展开一幅佳画欣赏一般,既觉清晰明了,又觉优美而富含韵味。而文章想要表达的对家、对母亲无比眷恋的情感,也在这些动人的陈述中,自然而然地涌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