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边倒”与新中国的建立

2017-01-17王建瑞

商情 2016年45期
关键词:国际形势美苏帝国主义

王建瑞

《论人民民主专政》首次公开提出了“一边倒”的国际战略,成为新中国成立初初期对外政策的中心原则。“一边倒”国际战略的产生经历过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分析近代历史经验和党史国际形势的结果,也是“统一战线”这一革命实践在对外关系上的自然延伸。“一边倒”战略的实施是冷战秩序在东亚地区形成的关键,开启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秩序的新时代。

“一边倒”近代历史国际形势统一战线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28周年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对外关系领域,《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边倒”的国际战略,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主线。“一边倒”战略的产生有着外在的宏大历史和国际背景,也内生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对新中国和世界局势具有重要影响。

一、“一边倒”战略的产生及内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分析战后国际形势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时,并未立即得出“一边倒”的结论,而是再次之前经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即从战后初期的“中间地带”,到接受“两个阵营”理论,再到最终建国前形成“一边倒”战略。

1946年8月,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路易·斯特朗采访时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的主要矛盾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与“中间地带”的斗争,中国应走不同于苏联的路线,坚决抗击帝国主义的进攻。1947年,共产党在内战中节节胜利,该年年中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10月首次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国内形势出现明显转化。此时在国际上,美苏对抗也日益加剧,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后公开发表宣言,世界已经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并号召世界人民对帝国主义发起反击。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接受了“两个阵营”理论,站在了一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民主阵营,中国革命与国际形势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一边倒”战略呼之欲出。

1948年以后,内战超乎预期地朝着有利于胜利和解放的方向发展,年初的政治局会议和3月份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都有相关论述,并且站在苏联一方的立场越来越清晰。1949年,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和刘少奇访苏两次高层互访中,中苏两党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其中斯大林在6月27日明确表示了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最终在为纪念建党28周年而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公开宣布了一边倒的国际战略: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一边倒”战略旗帜鲜明地宣布新中国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排除了任何“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和放弃独立自主。“一边倒”的表态不仅是针对美苏两国,也针对国内主张中间道路的民主派人士,是一份新中国外交立场的宣言书。

二、“一边倒”战略产生的历史和国际背景

“一边倒”战略的出台是内外、远近、东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站在战略制定者即中国共产党的角度来看,实行“一边倒”战略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经验总结和国际形势准确判断的结果,符合新中国的重大诉求。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在分析中国革命时首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被动挨打的局面激起了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的热情,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直到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得到马列主义、建立共产党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一边倒”战略的另一个背景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抗战结束到建国前,正是美苏走向全面冷战的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日渐明朗并在各个领域和地区展开激烈竞争。从“一边倒”战略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中共与苏共是随着冷战深入而不断接近的。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美苏冷战态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一边倒”战略就顺理成章了。

三、国际的“统一战线”

作为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如毛泽东所总结孙中山革命和共产党二十八年革命的主要和基本经验,“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成立新中国后,国内层面的统一战线发展成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国际上的统一战线则发展成为“一边倒”的国际战略。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审视新中国建立初期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可以将其视为分别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场域展开的平行线,在组织形式上彼此共享同样的内核。

从这点来说,“一边倒”的国际战略确实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赢得了最大可能的统一战线。倒向以苏联阵营使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获得了广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并与苏联签订了同盟条约,这对于打破西方国际的孤立和封锁维护、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开展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开始一改近代以来被动的局面而是主动参与到了国际体系的塑造中来。中国倒向苏联阵营是冷战在东亚形成的关键,不仅以大国的分量增加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筹码,中国后来参与朝鲜、越南战争的历史也大大改变了冷战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成为影响世界秩序塑造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2):98.

[2]沈志华.从西柏坡到莫斯科:毛泽东宣布向苏联“一边倒”——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在讨论(之二)(J(.中共党史研究,2009(4):32.

[3]吴成玲:国际化视阈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立(J(,国际学院学报,2011(3):14.

[4]孙其明.试论建国前后“一边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2): 11.

[5]程珂.再论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J(.云南社会科学,2007(3):126.

猜你喜欢

国际形势美苏帝国主义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基于西方经济学思想的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