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饱和颜色对心理教育的抚慰作用探究

2017-01-17殷晓双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

殷晓双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不饱和色系对人们的视觉上的调节作用,从生理及心理角度上对色彩给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有效的提高心理教育的辅导作用。

关键词:不饱和色系;色彩心理学;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DF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80-01

一、自然界颜色与不饱和颜色

(一)自然界颜色提取

追溯到早期人类文明发迹之时,人们顺应自然而生,本能使然对天然的万物更易接受,人类本身是由自然所创造。发掘自然的配色的意义对我们内心的安抚作用。通过对自然色彩的研究,注入到心理教育中以抚慰人们的内心。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中,不会因某种事物的体积大小,跳出自然场景中。而城市中的钢筋水泥的建筑往往凸显出城市场景中。原因是自然界的色调并非都是鲜明、色彩饱和度高的色块,自然场景中往往充斥着柔和的颜色。

(二)不饱和颜色的界定

我们所分辨的颜色,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由色相,纯度,饱和度组成。颜色较为鲜明,饱和度较高,给人直观的颜色界限,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常给人以极端的鲜明的色彩感受①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②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红绿。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如绛紫,黄褐等。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

二、不饱和颜色与视觉感受

(一)色彩与生理反应

我们在观察画面中,对颜色的感知认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光投射到物体表面,物体表面产生反射色光后人们通过眼睛将接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思考分类。味着我们对于颜色与图像的认识最终会归于对已有事物的认知当主体也就是观看者看到了一种颜色,产生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传达到人的大脑,大脑会根据观看这个色彩本身的生理效应并且结合观看者对这个色彩的经验总结产生一个心理感受,这个感受不断的与观看者本身的经验、色彩的深层心理暗示结合,不断产生具有微妙变化的相关联的心理效应,经过这种心理效应多次的转换,最后大脑会产生一个最符合当下状况的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会是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更多的时候是会表达色彩更深的意象性的含义。③

(二)视觉和谐程度

我们在观察画面中,视觉习惯是由左上角开始向右下角推移扩大范围,对于某个画面会从视觉感知的和谐程度以及颜色的认知程度来形成对某个画面的感受。视觉的和谐程度,与画面中色彩搭配息息相关,舒服的配色易于压缩图像,给人脑的信息处理压力低,张扬的颜色构成不易压缩的图像反之,会制造处理压力,让人有压抑感和潜在的恐慌感。视觉上的和谐,跟颜色给图像带来的的视觉可压缩性直接相关。

(三)视觉熟悉感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看惯了自然风光,日起日落。这些事物无形中丰富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易感到不适而哭闹,婴儿用品也多是不饱和色系。这说们人们本能的对熟悉的事物存在好感,并对不饱和色系易于接受。基于天然风光的不饱和色系,在人们的印象就更容易接受,人们的潜意识里也更愿意选择不饱和颜色。

三、不饱和色彩心理分析

(一)不饱和色彩的心理效应

人们主观对色彩直观反映。是对色彩的间接心理感受。人们对于色彩的物理感受会随着视觉对感受色彩刺激的强度,变一种长期积累的视觉经验,而且这种刺激越强烈,心理体验的层次就越丰富,我们感受到的情感也就越复杂。色彩经验随时随地的根据收到的外部信息反应出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就是对色彩情感的心理教育效应。

我们视觉上更容易接受不饱和颜色,这与自然的天然颜色作用有关。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都有天然的保护色作为其防御方式,往往拥有鲜艳保护色的动植物相较于不饱和颜色的动植物来说毒性更强,鲜艳的颜色在自然界中一方面是明艳的吸引注意的作用,一方面也是警告作用。在我们的视觉习惯中,容易被鲜艳的事物所吸引,并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起到警示的作用,有着令人紧张的心理暗示。而在医院,儿童场所,公共场所也多采用较柔和的颜色,是因为不饱和色系有助于提供的信息量较简单,减少了对心理的刺激作用,防止颜色带来的视觉疲劳。

(二)运用不饱和色彩帮助心理教育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我们或许比较能适当地分辨视觉刺激与接收的程度之间的区别,这是色彩应得到鼓舞而也应用到造型之上的,色彩的表现的本质自发的影响了被动接受的心灵,而形象上的色彩的发现主要地是与主动而有组织力的心灵有关。”④人们本身所追寻的色彩是通过感官与心灵相通,在对他人进行教育输送的过程中,以色彩进行感情辅助,有助于帮助内心趋于平和。

四、不饱和色系色与心理教育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人们本身对中性色色彩感知的角度,生理角度以及主观心理上的研究,了解怎样通过不饱和色从人们精神上的进行抚慰,可以将不饱和色系的配色法则运用到心理教育的暗示中。色彩搭配并非只是简单对于事物的锦上添花,它在信息传达上,对人们情绪的的影响,以及心理的引导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暗示作用。

利用不饱和色彩的特性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无疑是从人们本能的视觉好感为突破口,用柔和的方式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呵护指导。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注释:

①色彩的百度解释.

②饱和度的百度解释.

③夏蕊.色彩心理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65de4541eb91a37f1115c5d.html.

④鲁道夫·阿恩海著.腾守尧[M]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P334-335.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著.腾守尧[M].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M].朱疆源译.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高效课堂背景下师生关系例话
大学生情商教育与心理教育对比分析研究
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