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

2017-01-17田启战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田启战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

田启战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党建生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选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语境下,只有从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意识、强化基层党建信息化能力、优化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健全基层党建信息化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效率,实现基层党建信息化。

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1]。任何先进的政党都必须顺应信息化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自己服务,进而改变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方式[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基层党建信息化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兴推动力,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牵引党建信息化发展,以党建信息化发展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路径。

一、提升信息化意识:实现基层党建信息化的前提

所谓党建信息化,是指“政党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党的建设,更新党建模式、方式与方法”[3]。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这一新手段,参照现实党建模式,依托网上党支部、党建网站等平台,开展党费管理、党员关系办理等网络党务工作,利用移动工具和即时性网络系统,开创网络组织动员、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等方面的新格局,进而使得信息化渗透到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最终实现党建信息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形态,信息化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人类能力自我完善的重要表征,也是政治社会发展、政治实体能力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政党的信息化态度和水平是衡量政党变革能力和实现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标尺。在实现政党现代化的逻辑进程中,党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工具理性,增强自身变革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党的战斗力、生命力。因此,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首先要树立信息化意识,“内化于心”,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在把握时代发展脉络中树立前瞻意识

党的现代化①不是抽象的、术语上的概念,它体现在党的先进性、创新力和变革力上,体现在党对现代先进技术的敏锐感知和灵活运用上。“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4]。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驱动器。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体现时代发展精神,敏锐地感受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变观念,创新传统工作理念、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网络党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网络党建的价值意蕴,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树立前瞻意识和主动意识,着力营造党建信息化发展氛围,积极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增强党组织对网络的统摄力和牵引力,以党的信息化建设引领网络社会良性发展;广大党员、群众要跳出传统的思维窠臼和认识框架,改变传统的行为习惯,积极学网、懂网、用网,努力养成“上网看看、网上议议、在线聊聊”的网络习惯,增强网络技能,克服网络“本领恐慌”,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的心态、良好的网络行为、理性科学的网络观点来净化网络空间生态,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在党建信息化实践中强化信息意识

信息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冲击基层党组织传统的工作机制、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信息化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平台、新阵地、新工具,改变了基层党建环境,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效率,丰富了基层党建生活。网络不是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真空地带,它是现实生活在比特世界的投影和折射,依托网络技术平台,基层党组织可以参照现实党建生活,实现信息、服务、管理、教育等功能的网络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特点,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开辟网络课堂、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开发在线学习系统等形式,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络化、动态性、时效性和生动性;利用网络匿名性、隐蔽性、开放性、群体性等特性,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在线投诉、举报网站、网络邮箱、在线评议、党务公开”等系统,不断扩宽民意沟通渠道和丰富监督形式,改变传统“垂直化”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形式,实现党组织与社会各方面的平面化、多向性沟通,便于党组织及时、全面、准确收集民情、反映民意,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党群命运共同体;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搭建“网上党支部、党建网站、网上党校”等平台,开设党费收缴、党建资料下载、思想汇报等服务窗口,开发QQ群、微信群等即时交流工具,为流动党员、年轻党员、在职党员等群体提供个性化、人文性服务,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网络技术在基层党建工作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效率,解放基层党建工作的生产力,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切身体验到信息化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强信息化意识。

二、强化信息化能力:实现基层党建信息化的核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L(LEARN)>C(CHANGE),即学习的速度快于变化的速度已成为个人和组织生存的条件”[5]。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党的执政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也对广大党员、群众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化能力要求。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群众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观念、掌握新技能,增强信息化强力,与时代“共舞”。

首先,加强党员干部信息化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信息化能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能力”[6]。网络是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新场域,它不仅为党员干部提供信息交流、社会交往的平台,也是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动态、掌握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因而,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建信息化培训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浓厚的信息化、网络化学习环境。在区域化党建原则指导下,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等教育单位和发挥网络技术、社区治理、党建等领域专家学者的智识资源,构建长期化、规范化、动态化、可操作的培训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体验式教学、网络办公、网络技能比赛等活动中具有收获感,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技能。

其次,培养信息化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双强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是信息时代下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宝贵资源,一支既懂网络信息技术又熟悉党务的“强大兵团”是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有机力量。基层党组织应拓宽选人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采取社会公开招聘、组织培训、考试招募、业务承包等多种形式,让那些热爱党务、熟悉网络、政治觉悟高的人才充实到党建队伍中来,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业务过硬的信息化党务建设人才队伍”[7]。

最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硬环境”。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依托具体的有形的物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基层党组织要着重处理好质变与量变、普遍与特殊、成本与效益、一元与多元、实体与虚拟等方面的关系。

一是实现质变与量变、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基层党建信息化是一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深化、完善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党建信息化向“互联网+党建”的飞跃过程[8]。在建设过程中,上级党委应从大局着手,统一协调、整体规划、建立规范的科学的技术标准,避免基层党建信息化的低水平和重复性建设,同时基层党组织要从本地客观实际出发,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信息化“产品”。

二是实现成本与效益、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由构成网络党建体系的诸要素的有机配合、相互作用。在区域化党建原则指导下,基层党组织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实现条块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党建信息化工作效益。

三是实现虚拟与实体的统一。基层党建信息化是现实党建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表现形式,驱动基层党组织这架“马车”的良性运转,需要党组织的实体建设和虚拟建设这两个“车轮”的同时发力、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网络党建载体时,应避免出现“侧实避虚、重虚不重实、重形式不重内容、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工具理性,为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而服务。

三、优化信息化平台:实现基层党建信息化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9]。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是党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的执政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互联网+”的历史语境下,按照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党建信息化建设应努力构建“EMSS”模式(见图1),即智能化教育(Education)、数字化管理(Management)、信息化服务(Serving)、网络化监督(Supervision)的“四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党建信息化平台积极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与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党务工作管理网络化,提供多结构、多方面的信息化服务项目,在网络化监督过程中,加强党群交流、沟通,使党组织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深入推动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透明型党组织建设。

图1 党建信息化“EMSS”模式

(一)智能化教育(Education)平台

网络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新形势下广大党员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也是党组织有效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突破口。依托党建网站、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智能化学习平台,突破传统的时空、地域、教材的限制,实现网络自主学习与实地集中学习、网络媒介学习与课本纸质学习、网络交互性学习与现场授课式学习、网上“键对键”学习与现场“面对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网络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窗口、党建宣传的阵地,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例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以党建网站为学习平台,采取在线题库、发布网上视频、音频等多种新媒体学习方式,为党员建起了一所足不出户的网络学习课堂,极大提升了党员学习的有效性[10]。

(二)数字化管理(Management)平台

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在政党治理和政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是传统党建工作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基层党组织应以电子党务为着力点,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公布各类信息,发布组织情况、党员信息、党建动态、日常业务等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建立党员信息档案,即统计、分析不同党员群体的总体数量、年龄层次、职业状况、流动指向等基本信息,实现工作业务流程化、党建业务操作便捷化、党建工作交流实时化和党建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7],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党务工作效率。

(三)信息化服务(Serving)平台

作为执政党,其服务社会和民众的能力直接决定其赢得社会和民众支持的水平,这是执政的铁律[11]。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信息化服务能力,践行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基本功能。以“网上党支部、党建网站”为服务平台,设置“组织关系办理、材料下载专区、党费收缴”等服务窗口,建立微信群、QQ群、BBS、微博等即时性交流渠道,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等部分党员群体的组织生活难、作用发挥难、联系难、学习难等问题。以上海青浦区夏阳街道青松社区为例,该社区通过社区QQ群、微博等网络工具,到网上去“家访”,了解群众的需求;接受居民“来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小区的卫生、噪音等问题,赢得居民的好评[10]。

(四)网络化监督(Supervision)平台

党务、政务走向公开,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广大党员群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等内部因素有机互动的结果。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渠道和党群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观念日趋增强,倒逼着党务、政务走向公开化、透明化。基层党组织要借助网络化监督平台,设立“书记信箱、党员论坛、举报网站”等栏目,及时公开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以及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拆迁补偿、社会保障、民生项目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信息,构建事前公开、事中协商、事后监督的决策体系和“网上网下、党内党外”的监督网络,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透明型党组织建设。如张家港市依托“网上村委会”平台,把党务村务放到“网上晒、网上办、网上议”,将村级重大事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通过QQ在线交流平台、主题帖、书记信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有效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2]。

四、健全信息化机制:实现基层党建信息化的保障

基层党建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一项动态的、有序化、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党组织、党员、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及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内容结构的优化升级。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13]。信息化制度的稳定性决定着党建工作机制的持续性。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长远、制度先行,建立健全党建信息化制度体系,使党建信息化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首先,要完善网络党建运行机制。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即经济基础范畴内的物资保障、人才供给、设施建设等和上层建筑层面上的顶层设计、理念转变、制度建设等。经济基础是党建信息化的生存条件和必要前提,基层党组织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渠道,确保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党建信息化的关键。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学习教育模式、培训机制、用人形式,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在硬件建设方面,要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材料上要“选取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频带宽、信号接收强、保密性好的传输介质,同时又要做好数据存储与备份的工作,选择多种存储途径,制定相应的备份及恢复方案”[7]。此外,基层党组织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领导机制,将党建信息化工作纳入党组织的议事议程和整体工作计划范围之中,精准发力、科学实施,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健全责任目标体系、考核奖励机制、协调机制,整合、利用相关资源,汇聚党建信息化合力,以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同时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供给,如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在做好信息数据资源管理维护、开放共享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加快涉密信息系统测评机构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一定的章程规范来保持党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积极性[7]。

其次,健全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在“网络民主”时代,人人手中都有一个“麦克”,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任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由此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暴”。网络空间不是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空地带”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法外之地”,基层党组织要健全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建立一支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准确分析网络舆情、快速回应网络声音、积极引导正面舆论,力求做到早发现、早回应、早沟通、早处理。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网络统战工作,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襟对网络意见领袖要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组织上靠拢,努力打造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结 语

在政党治理和政治发展逻辑进程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开启和催化了人们对网络党建的认识和探索。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在网络空间的逻辑延伸和当然拓展,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能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工具理性,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能否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能否为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新载体?……这些答案则需要到网络党建工作实践中去求解。在实现政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基层党建信息化这一新景观要想真正“开花结果”,仍需进一步的理论跟踪和实践探索。

注释

①党的现代化由“政党现代化”这一概念引申而来,与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相适应。党的现代化是指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参见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1]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浪潮[M].朱志焱,潘琪,张焱,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曹泽林.信息时代的党建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刘红凛.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多重影响:从信息技术、信息化生产方式到信息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6):55—58.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姚桓.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92-95.

[6]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1):3-7.

[7]陈发鸿.党建信息化问题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9):112-116.

[8]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34-40.

[9]郭静.习近平考察腾讯公司笑问马化腾微博粉丝少.[EB/OL].(2012-12-14)[2012-12-17].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2-14/content_77676 27.html.

[10]刘宗洪.信息化技术与基层党建创新——以上海为例[J].探索,2015(2):29-33.

[11]课题组.大数据时代上海基层党建科学化信息化研究[J].党政论坛,2015(2):20-22.

[12]江苏先锋网.苏州:信息化之翼 提升党建科学化[EB/OL].(2012-02-10)[2014-02-10].http://jszg.jschina.com.cn/19839/201202/t960592_1.shtml.

[13]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ath Analysis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IAN Qi-zhan
(School of Marxism Educ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s necessary to adapt the ecology of party building under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is the internal choice of improving party building more scientifically.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we can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only by taking such measures as enhancing the information awarenes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capabilit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optimizi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other aspects and mainly using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building.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information construction;path;analysis

D26

A

1674-8638(2016)06-0025-05

[责任编辑:姜玲玲]

2016-08-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生政治视角下西部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对学生国家认同度影响研究”(14XJC810001)

田启战(1990-),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党政治与统一战线。

10.13454/j.issn.1674-8638.2016.06.004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