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企业如何提质增效
2017-01-17廖从正江西省上高县畜牧水产局
文│廖从正(江西省上高县畜牧水产局)
生猪屠宰企业如何提质增效
文│廖从正(江西省上高县畜牧水产局)
生猪产品质量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自1998年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以来,江西省上高县生猪屠宰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对屠宰企业的监管,开展屠宰场点升级改造和加大打击屠宰领域违法的执法力度等诸多举措,推进放心肉、安全肉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全县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但纵观整个上高县的生猪屠宰企业,目前仍处于粗放落后的运行态势,企业缺乏竞争力,亟待改革创新,转型升级。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生猪养殖情况。上高县是全国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上高县生猪生产实行自繁自养,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2016年,全县出栏100头以上养猪户1500多户,其中出栏500头以上的340户,1万头以上的15户,全县生猪出栏量达101万头,存栏6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1万头),93%以上商品肉猪向外销售原猪,猪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2.生猪屠宰情况。上高县生猪屠宰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变革,2012年,经商务、畜牧、环保等部门联合对全县生猪屠宰场点定点屠宰资格进行审核清理,目前,全县拥有3家A证屠宰企业,主要经营淘汰种猪屠宰加工;1家A证屠宰企业,负责全县城区商品肉猪猪肉加工供应,9家B证屠宰企业负责全县10多个乡镇商品肉猪猪肉加工供应,全县屠宰企业共屠宰淘汰种猪10万头,商品肉猪6万头,属于初级加工状态,淘汰种猪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商品肉猪主要是满足内需,保障全县人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屠宰企业存在散、小、差、旧的问题。
一是生产设施落后。表现为:厂房陈旧、设备老化、设置简陋,特别是B证屠宰企业机械化程度更低,粗设滥造,完全达不到设立要求和现代屠宰企业的标准,面临无法换发新证的状况。
二是经营方式滞后。全县一家A证屠宰企业,9家B证屠宰企业全部是代宰经营模式,与农业部要求背道而驰,需立即兼并、撤销、整改、重组,实现自营。
三是流通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物流配送,全县猪肉流通均靠个体商贩来承担。由于屠商的综合素质较低,组织化程度低,信誉差,在收购、检疫等重要环节,存在欺瞒缺失现象,加上边远群众对猪肉的刚性需求,阻碍了猪肉产业流通格局和肉类产业化进程的实现,保护了落后的屠宰企业和经销方式。
四是管理粗放。全县商品肉猪屠宰加工,由于采取“代宰”经营模式,个体屠商自行收购生猪,送到屠宰场点代宰后,自行运到农贸市场销售,屠宰企业靠收取50~70元/头代宰费生存,这种模式导致了代宰企业和个体屠商形成利益共同体,代宰企业依赖屠商生存,而屠商依赖这种模式赚取收购生猪和销售猪肉双层利润,这样势必严重威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淘汰种猪屠宰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以2015年为例,上高县现有的三家A证屠宰企业,年设计屠宰总量150万头,可是多年来,这三家企业建立的供货渠道最大年供应量总共才有30万头,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二、生猪屠宰企业发展对策与展望
随着全国各类改革的深入,要求全县生猪屠宰企业必须朝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倒逼全县屠宰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重点从屠宰加工、肉品检验、冷链储运、无害化处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改造方面构架企业。为此,上高县谋划下述对策。
1.从源头抓起,构建良好的猪肉生产销售监督体系。全县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发展绿色生态环保商品猪生产场户,形成产业集群。选养优良品种,控制饲料质量和水质,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或超量使用兽药。提高生猪屠宰监管水平,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实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逐步推行品牌经营、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逐步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在猪肉产品生产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监控摄像头覆盖。建立严格科学的肉品检测标准,特别要把控肉品中兽药、抗生素、重金属等有害残留物的控制指标。执行“瘦肉精”等违禁物检测制度,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将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HACCP),纳入质量管理规范,获国际认证体系的认证,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建立猪肉产品销售体系,采取“互联网+猪肉产品”的销售方式,完善可追溯制度,执行产品召回制度。
2.坚持科学的管理模式,走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以上高县宝龙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瞄准全县年出栏商品肉猪100万头以上的资源优势,在全县着手申请设立一家日宰千头以上肉猪的省级龙头企业。上高县宝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一家集屠宰、分割、冷链贮运为一体的市级种猪屠宰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营销管理人员28名,员工245名。配有5000吨速冻、冷藏先进设备,采用机械化屠宰、分割、包装自动流水线生产,多年以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精深产品为重点,倾力打造“皇元”牌绿色食品品牌,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范围建立了12个营销点,产品远销沈阳、成都、杭州等地,产品深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带动了上高县生猪产业的发展,2012年,“皇元”牌商标被宜春市评为知名商标,2016年,公司被宜春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信得过单位。
然而,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屠宰行业也不可置身事外,结合上高县种猪屠宰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实际,上高县政府高屋建瓴,精准切入,决定对上高县宝龙食品有限公司转型升级,将之打造升级为省级商品肉猪屠宰龙头企业,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发展之路,从技术、资金、人才、监管等方面向宝龙公司倾斜,提供全天候360度式服务,使之成为既能保障肉品质量安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又能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城镇就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民生产业。
3.合理布局与生猪屠宰企业相关产业,形成企业集群。以上高县宝龙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心,发展一批关于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附属产业的企业,以屠宰加工为核心,联合同行或附属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整合各类企业资源,建立高效益的有机联合和企业集群。
4.鼓励整合社会和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屠宰龙头企业。上高县拥有1500多户规模养猪户,如何将这些规模养猪户抱紧成团,发挥其最大潜能是重中之重,壮大生产加工猪肉产品的实体企业,使其消化上高县及至周边县市丰富的生猪资源,仅靠现有的屠宰企业规模,靠政府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需积极引导民营资本(特别是相关产业经营者)、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发挥积极的融资作用。拓展经营范围,扩大生产规模。如上高县宝龙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可为一个例证。
现任董事长李小青先生,就是从一名生猪商贩起步,通过多年的摸索领悟,现在成为一名执掌生猪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掌门人,公司年屠宰种猪能力由开始的几千头,发展到9万多头,产值由不足3000万元,壮大到4.5亿元。公司的成长发展除了靠个人的能力和天赋,民间融资保证资金链不断是成就企业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公司民间融资达亿元以上。
5.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生猪屠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拓宽生猪屠宰企业经营空间,确保企业产品获得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争取国家和省级扶持,不断增加企业产品数量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使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龙头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