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研究

2017-01-17陈治淇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区位林农管护

林 琰,陈治淇,陈 钦,潘 辉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州350002;3.闽江学院,福州350108)

·理论研究·

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研究

林 琰1,陈治淇2,陈 钦1,潘 辉3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州350002;3.闽江学院,福州350108)

介绍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改革,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对东山县、政和县、武夷山市及永安市各赎买方法及工作实施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并针对不同赎买模式的优越性及局限性提出点评。通过综合评述各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赎买模式,发现当前重点生态区位赎买模式存在以下问题: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赎买资金不足,林农利益无法得到切实维护,林地赎买价格制定机制有待探索,林主出售意愿不高,赎买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筹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资金,设法提高林主出售意愿,科学确定赎买价格,切实维护林农利益,加强赎买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等建议。

政府赎买;重点区位;商品林;资金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生态资源丰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山多水的自然特征兼之政府对林业的长期重视使得福建省林地面积高达926.82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随着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林农的经济需求同社会生态需求的矛盾日益激化。如何引导林农通过多元化方式实现非盈利性林木及林地的价值成为政府工作重点。自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六条措施的通知》起,学者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处于政策实施的起步阶段,缺少实际数据支撑,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通过对省内赎买改革试点县(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方法的可行性及局限性,为福建省赎买试点工作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1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文献综述

1.1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内涵的研究

林方(2015)认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是指以政府为主导,采取股份合作及一次性补偿的方式,对持有生态公益林、天然阔叶林及重点生态区位内商品林的林农或村集体进行出资收购的行为[1]。涂年旺(2015)提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是指以生态区位、生态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为衡量标准,对符合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区位条件的林地进行赎买[2]。张桂荣(2015)提出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是指在将天然阔叶林、灌木林及人工林设为主要赎买对象,并以重点生态区位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商品林列为优先考虑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资金筹集、赎买基金的设立及活动宣传,鼓励林农了解并参与赎买的行为[3]。詹国明、周财荣、李日鸿、林芳浩、肖水根(2013)指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是指对重点生态区位内商品林的林地及林木价值进行森林资源评估,并由国家出面赎买,政府组织管理,采取一次性补偿方式的赎买行为[4]。

根据文献总结,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是指由政府出资扶持并组织社会机构对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的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的商品林进行优先赎买的工作,以实现民生利益与生态利益的统一为目标,通过沟通协商制定合理价格与相应补偿机制,缓和林农采伐需求与社会生态需要间矛盾,调整社会资源配置结构,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

1.2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作用的研究

吴守蓉、冀光楠(2014)认为:一方面,赎买能使林地、林木得到集中规划管护,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赎买机制及相应价格,补偿了林农因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带来的经济损失[5]。涂年旺(2015)认为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有效解决林农对资源利用的经济需求和社会对森林保护的生态需求间的矛盾,打破了林农同政府间的僵持状态,最终实现林农增收。林方(2015)认为赎买机制有助于推动生态林业发展,维护林农合法权益,实现林区稳定发展,激发林农参与林业管护热情。马晓伟(2012)认为通过政府赎买,既可解放农村家庭劳动力,促进林农就业增收,又可改善林业生产、管护弱的局面[6]。俞静漪(2009)认为赎买机制有如下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赎买资金作为盘活资产的投资款项,一次性买断林地使用权,方便政府管理;另一方面,赎买补偿拓宽林农就业选择范围,摆脱依附山林的窘境[7]。

根据文献查阅,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作用可分政府与林农两个角度,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通过林地赎买取得林地合法使用权并进行规模管理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生态功能。从林农角度分析,政府赎买使林农得到合理补偿,农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赎买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林农商品林因划归重点生态区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政府赎买不仅解放林农家庭劳动力,为林农提供创业资金,促进林农多元化发展,改善林农收入情况,稳定林区治安。

1.3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存在问题的研究

涂年旺(2015)认为存在如下四大问题:资金筹集工作量大且资金需求较迫切,赎买政策难落实,后期森林规划建设工作量大。

根据查阅文献,现阶段相关文献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存在问题的描述较为单一,侧重于资金筹集、政策落实、后期管护及资产评估等问题。

1.4 政府赎买程序、步骤的研究

邱晓鸿(2015)认为赎买程序主要包括:科学规划、筹集资金、确定赎买对象、开展宣传、签订合约、流转林权及落实管护责任[8]。张桂荣(2015)认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实行政府赎买的试点工作内容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筹集资金、宣传并协商赎买期限、确定森林资源评估单位及个人、山场调查、确定资产评估标准、签订赎买合同、兑付赎买资金、林权流转。

文献中对政府赎买的程序阐述较为趋同,但又略有差异,说明各地实行政府赎买的模式各有特色。归纳各篇文献内容,政府赎买程序主要包括筹集资金、宣传赎买、资产评估、签订赎买合同、林权流转及后期管护等。

1.5 赎买资金来源的研究

涂年旺(2015)指出赎买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省级或国家的赎买试点工作配套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碳汇市场交易项目、盘活存量资产、国开行对赎买项目的贷款和贴息、创新生态敏感区位林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张桂荣(2015)指出赎买基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部分育林金、部分森林植被恢复费、县级财政拨款、社会募捐。邱晓鸿(2015)认为县级政府自筹资金是赎买资金最主要来源,其中包括部分县级森林资源补偿费、省级财政补助、社会捐资等。

根据文献查阅,现阶段赎买基金渠道主要包括上级补助、社会捐资、财政拨款等,资金筹措渠道虽多,但仍无法满足大规模赎买的资金需求,创新性资金获取方式有待探索。

1.6 研究述评

随着前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商品林确权到户,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保护压力增大。出于营生考虑,林农对林木采伐利用需求变得迫切,而与之相对的社会生态需求亦是成为热点议题。在这一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进行深入探索,其研究主要聚焦于对政府赎买的前景预测、优势探讨及具体赎买流程的阐述。研究内容比较全面,但笔者认为仍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目前省内已逐步开展重点区位生态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但已有的相关文献多以2015年之前的研究成果为基奠,内容局限于对政府赎买政策的探索与讨论,并未结合赎买工作具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较为滞后。所以,笔者认为应结合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开展至今的实际情况,探讨该项政策对林农、社会及政府的切实影响,深入了解赎买政策的边际贡献及不足之处。

第二,在现有研究报告中,该政策多是作为解决对策提出,并未深入探讨政府赎买利弊。政策评估应结合群众需要、市场需求以及社会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具体详细分析。而已有的文献对该政策的评估或预期多为正面概述,缺少对该政策的综合评价。笔者认为,应结合实际数据及具体执行情况,从正反面综合评价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成效。

总之,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发现现阶段关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研究一般是从新机制推广的角度出发,强调赎买机制在当前林业背景下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回避赎买机制的不足;从数据来源的角度出发,现阶段文献的数据基础存在一定时滞性。所以,本文将结合最新调研资料对多地赎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阐述,试图从更为客观的角度对赎买机制利弊进行分析。

2 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政策现状分析

2.1 政策的提出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4〕16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27号)精神,2015年福建省林业厅组织开展赎买试点县推荐上报工作,并于2016年对初步确定的7个试点县(市)进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

2015年12月16日至17日,福建省林业厅于长汀县组织召开全省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改革现场会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对现阶段林业管护制度改革和赎买试点的工作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就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赎买与管护工作提出规划。

2.2 政策目的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旨在通过赎买、租赁等林地流转方式,以社会生态效益为侧重点,最大化满足林农经济需求。赎买工作通过对林地经营权与林木所有权进行有偿赎买,盘活山林资产、解放林区劳动力,使林区劳动力的生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对已赎买林地进行林分改造等科学管护,优化林区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林农就业增收,稳定林区经济发展步伐。

2.3 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面积1.333万hm2,其中赎买省级试点实施面积0.947万hm2。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以人工商品林中的成过熟林为主要收储对象,以自愿、有偿且公开、公平、公正为赎买原则,努力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社会目标。截至2017年2月16日,全省已确定14个省级试点县(市),共赎买并收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0.447万hm2。

2.4 政策评述

2016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六条措施的通知》,加速林业赎买、租赁等试点改革工作落实,实现重点区位商品林统一管理,推动“生态得绿,林农得利”的林业新模式发展。自赎买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以来,各试点县市成效显著,社会生态及经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随着赎买工作推进,林农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产,得到一笔投资资金,鼓励林农自主就业增收,推动林区平稳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林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赎买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由于政策与压力,林农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较合理的维护。

3 福建省不同市县赎买模式

3.1 东山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模式

3.1.1 基本情况

东山县地处福建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约有0.667万hm2。其中,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0.072万hm2)与重点生态公益林(0.471万hm2的),面积约占该县林地总面积的77%。

2016年,东山县被列为首批省级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试点县。为积极配合省林业厅开展林业赎买试点工作,东山县人民政府大力开展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的宣传工作,以平衡社会各方诉求为基础,制定科学统一的县级赎买方法,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3.1.2 赎买基本原则

东山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以政府主导,在坚持区位、权属与树种优先原则的同时,严格遵循自愿、有偿且公开、公平、公正的协商赎买流程。

3.1.3 赎买流程

东山县赎买主要形式包括协商赎买、定期租赁及其他方式。该县具体赎买流程包括以下四点:①赎买宣传活动进村入户;②调查森林资源分布管理状况;③评估资产、协商价格与订立合同;④问题汇总与经验总结。

3.1.4 赎买点评

东山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①以政府领导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东山县赎买工作由政府进行总体布局、科学规划与统一领导,在协调社会各方需求的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民生的总体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农增收。

②由于赎买工作总体侧重依赖政府领导,资金筹集渠道较单一,缺乏市场长效机制,赎买工作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在资金筹集阶段,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资金以上级下达的补助资金为主,其余资金缺口由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在后期林地管理阶段,收储的林木将由县政府委托县农林水利局进行看护管理,而森林资源的管理费用则从县级财政预算中支出。由于商品林赎买价格较高,存在资金缺口可能性较大,这势必造成县财政预算负担,进而影响赎买工作的开展进度。

3.2 政和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模式

3.2.1 基本情况

政和县山地面积共14.87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71.9%,森林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该县0.58万hm2的重点生态区位林中约有63.21%为人工商品林,赎买工作量较大且需投入较多资金。

3.2.2 赎买基本原则

政和县的林木收储市场主体由赎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询价小组、资源调查小组和日常办事小组共同构成。赎买工作以坚持政府主导为基础,贯彻“自愿、有偿”且“公平、公正、公开”的收储原则,并根据起源、树种及价格优先原则对入围商品林进行顺序收储。

3.2.3 赎买流程

①资金筹集阶段。政和县赎买基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及社会筹资。其中,中央、省、市收储资金1 000万元,自筹收储基金1 000万元。

②前期宣传阶段。政和县政府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及地方群众参与林业法规政策推广活动。通过引导林农了解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政策,鼓励林农积极配合政府赎买工作,在兼顾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

③林木赎买交易阶段。该阶段包括登记申请及初审、价格确定及调查评估、成果审查与公示、订立合同及产权变更、林木及林地管护交接。其中,政和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价格确立程序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收储机构针对各树种进行市场调查并预估市场交易指导价。其次,通过审计部门审计核算及其他相关部门研讨,确定各树种交易最高限价。最后,领导小组组织有意向的林权所有者进行公开招投标或集合竞价等,以市场交易指导价为上限,根据报价从低至高依次计划收储。

3.2.4 赎买点评

政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①赎买基金来源较广,可持续性相对较强。政和县收储基金来源主要分为:上级资金支持与社会资金的筹集,且二者比例为1:1。相较于东山县赎买的工作方法,政和县的收储工作对政府资金支持依赖性相对较弱且具有一定的群众自发性。一方面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又增强群众生态意识,对林业政策推广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②价格确定机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赎买最高限价由大数据市场调查产生,符合市场实际行情,落实“公平、公正”的赎买原则。另一方面,政府的市场交易指导价限制了林农定价自由,使林农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这恰恰与赎买的“公平”原则相违背,且大幅削减林农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利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推广。

3.3 武夷山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模式

3.3.1 基本情况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完善该市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机制,武夷山市林业局于2015年6月8日出台武夷山市重点区位商品林收储方案并率先启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工作。2015年11月19日,武夷山市林木收储工作领导小组举行首届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招投标会并对22片山场(共263.47 hm2林地)进行收储管理。2016年11月4日,武夷山市林业局通过竞标,对九曲溪上游353.13 hm2的人工商品林进行收储管理。截至2016年11月7日,武夷山市已累计收储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517.07 hm2。

3.3.2 赎买基本原则

坚持自愿、有偿、公开、优先的收储原则,以购买、租赁和合作为主要收储方式,利用上级政策资金对不小于2hm2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进行竞价顺序收储。其中,杉木与马尾松分别以456元/m3与200元/m3的价格进行公开招投标。

3.3.3 赎买流程

赎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交申请、确定市场交易指导价格、组织开展招投标会、山场评估调查、公示与签订合同、林地变更、兑现收储资金。

3.3.4 赎买点评

赎买基金可得性较强。从市政府角度出发,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有助于整合林地并统一管护,从而间接推动该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继而导致武夷山市政府对林业改革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较强且资金补助力度较大。从市民角度出发,武夷山森林覆盖率高达79.2%,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该市社会、生态、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之一。通过赎买改造重点生态区位林,提高林分质量,不仅能为自身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且短期内促进个人收益增长。赎买基金的筹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群众基础和政策推力。

3.4 永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模式

3.4.1 基本情况

2013年底,永安率先在全省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专门成立非营利性的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委托森林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赎买价格评估,确保公正公平。在同年底举行的第一场赎买竞标现场会上,14片山场、87.47hm2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参与竞标,最终共有10片山场、50.07hm2商品林被赎买,成交价262.3万元。截至2017年3月28日,永安已完成赎买重点区位商品林0.213万hm2。

3.4.2 赎买基本原则

永安市赎买工作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社会群众共同参与赎买,减少木材的经营性采伐,加速森林由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的转变,实现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

3.4.3 赎买流程

①确定市场主体。永安赎买试点工作采取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合理配置社会人力、物力及政府资金,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局面。2013年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成立,其成员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

②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年度赎买计划,充分利用可支配财政预算,鼓励群众参与林业改革,加速实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统一收储管护。

③筹集资金。财政资金每年不少于1 000万元,森林资源补偿费500万元,其余资金1 500万元,确保每年筹集资金3 000万元以上。

④确定赎买价格。由志愿者协会委托森林资产评估机构依据树龄进行分类评估并确定赎买价格。

⑤森林管护机制。赎买合约生效后,志愿者协会将已收储的山场拨交给森林资源巡防大队并进行三年无偿管护。

3.4.4 赎买点评

首先,永安市赎买基金来源趋于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社会募捐、专项资金、上级补助。2015年筹集4 588万元赎买资金,其中社会募捐1 563万元,专项资金1 500万元,上级补助1 525万元。此外,由于森林永安建设工程赎买的重点区位商品林已经列入国家战备储备林基地建设,接受委托的永安市绿美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可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年均10 000万元的储备林贷款。多元化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赎买融资难困境,使赎买工作具有较强可持续性。

其次,凝聚社会力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2013年永安市成立生态文明志愿者协会,充分利用政府行政职能、企事业单位物力资源及社会人力资源,通过赎买等方式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进行一次性赎买,推动永安市赎买试点工作。

最后,管护机制应配套落实。在森林永安建设前期,由于森林管护机制不健全,林木盗伐、林地侵占、森林防火力量弱化等现象频发,直接导致了林区治安不稳定、森林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的不完全发挥。

4 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赎买资金不足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具有较强公益性及较不稳定的投资预期。实现生态效益作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主要政策目标,对社会、个人都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然而,由于生态效益属于公共物品,人们对生态效益的价值关注较少且投资意愿较低,导致政府赎买工作被迫倚重财政资金,进而造成赎买工作难开展的现象。此外,政府赎买作为林地整合利用的前期投资,由于其后期回报率无法预估,导致社会资金流入可能性较低,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压低赎买价格实现高效收储。

4.2 林农利益无法得到切实维护

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7〕9号)规定的程序与要求,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然而,在实际赎买交易中,交易双方往往无法站在同一高度,进行自主公平交易。

从动机角度考虑,自“十三五”天然林全面商业禁伐政策出台后,林农丧失对林木自主处置权,林地也由财富变为负累。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对于林农而言,既是一种实现自救的途径,又是一种被迫就范的必然。倘若放任林地荒废,管护成本和时间成本必将造成更大经济损失,而政府赎买恰好满足林农林地转手的需求。政府以低于市场交易指导价的赎买价格收储林地,虽然实现了部分林农盘活资产的意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余林农心理负担,继而成为一种心理攻势,迫使余下的不愿降价或流转林地的林农屈服形势,选择政府赎买。

从定价考虑出发,林农由于从众心理和急于盘活资产的心理,可能被迫压低价格以争取优先赎买资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农的时间等待成本,但这也导致林农丧失自主定价的权利,而这与赎买的“公平”原则明显不相符。

4.3 林地赎买价格制定机制有待探索

①赎买标的物包括林木所有权及林地经营权,然而赎买价格仅以林木当前市场交易价格为主要依据,缺乏对林地经营权的价值评估;②赎买使林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无法充分发挥[9];从林农角度出发,林地既是一种生产资料与投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资料与养老工具。政府赎买价格制定机制缺乏对林地未来收益的衡量,未充分保障林农合法利益。

从政府角度来看,采取公开竞价的定价机制更切合政府立场。通过公开招投标,政府以林农自愿的、可接受的低价对林地进行顺序收储。这既不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及“自愿、有偿”的赎买原则,又能在政府预算范围内实现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高效收储。从林农角度来看,林农更倾向于谈判协商式定价机制。一次性赎买不仅是对林木价值的买断,更使林农丧失其对林地的使用权。因此,林农更希望以可协商的相对“高价”减少自身经济损失。然而,在目前赎买模式下由于二者诉求难以兼顾,赎买价格的制定难度大。

4.4 林主出售意愿不高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林农不愿意出售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原因如下:

①林木与林地的价值未得到准确估计。市场指导价的确定缺乏对林地使用费的考虑。而组织公开招投标会则是利用林农急于脱手林地的心理,不断降低赎买价格,使政府能以更低价格收储更多林地,加快林地赎买进度。虽实现政府的高效赎买,但由于赎买价格太低,林农福利损失程度不断提升,进而导致林农对林地流转的积极性逐渐下降,不利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长远实施。

②林农将永久失去林地。一方面,山林自带的精神文化增强林农对林地的保留意愿。林农对传承的林地带有一种敬畏之情,认为祖宗之物不可弃,降低了林地流转可能性。另一方面,林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林地流转则意味着林农主动放弃该块收益。赎买的对象包括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而买断林地使用权则将导致林农丧失未来林地收益的权利。出于保守的预期考虑,林农会选择持有部分林地。

4.5 赎买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问题

①由于林区位置较偏僻,只有少数地区设有正规行政执法驻点。案发时,由于距离远、人员调动难、信息滞后等因素影响,出警慢、警示作用低、线索中断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执法人员对林区认识不足,排查工作难度大,造成处置难落实,惩罚力度弱及犯罪成本低的现象。

②由于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法律意识较差,且对犯罪行为认知不足,直接导致林木盗伐、肆意侵占林地、恶意纵火等违法现象频发,扰乱林区治安环境。

③随着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的剥离,林农对收储林地的关心程度下降。森林防火力量日益弱化,管护难度不断增大。

④林区巡防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且趋于老龄化。林区管护制度不健全导致巡防队伍建设落后,巡防员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5 建议

5.1 多元化筹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资金

一方面,可针对已收储的林木进行多元化经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森林碳汇交易及林下套种、补种等,争取提高林业生产收入在收储资金中的比例,以推进林业赎买工作稳步实施。

另一方面,资金总量与收储面积密切相关,稳定而足量的资金流是实现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的基础。相较于其他来源,政策来源相对稳妥且资金流量大。各县(市)应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市级政策资金,推动各地赎买。

5.2 设法提高林主出售意愿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制定更侧重于生态考虑而缺少对林农利益的维护。福建省作为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是林业大省。然而,由于近年政策变动,林农交易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林农利益被损害的同时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也有所波动。政府应深入基层,调查民生民情,加强对林农诉求的关注,以制定更切合区域实情与民意的政策。此外,政府还应对僵持不下的重点生态区位林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解决方案,增强实施方法的灵活性。

5.3 科学确定赎买价格,切实维护林农利益

①提高赎买价格,充分考虑林农经济效益,优化价格制定机制。首先,充分考虑林农进行土地流转的机会成本并予以适当补偿,减少林农福利损失。其次,将林地经营预期收益纳入赎买价格制定考虑范围。

②在当前价格机制下,对收储林地未来收益进行合理评估并按照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建立基金会。基金会可根据实际情况为林农提供创业资金贷款及适当经济救助等。使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等同于林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5.4 加强赎买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特定区域林地进行收储管理,通过林分改造等途径,最终实现森林生态效益最大化。然而,赎买与收储仅是实现生态效益的开端,对林木的合理管护才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核心环节。

5.4.1 创新巡防机制,加强护林队伍建设

①结合科技产品对巡防队日常考勤进行完善,在确保巡防频率的基础上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巡防点,加大管护覆盖面,加强队伍对自然病虫害及火灾的监视力度,切实做到及时管护、高效处理;②规范地区护林队伍组建选拔机制,整顿当前存在的挂名、空岗、权责不一等现象,以年龄、才干等实际情况为主要衡量依据,根据队伍不同角色需求逐一进行条件匹配。同时,应加强巡防队伍同林区群众联系,深入了解林区实际情况,为应对突发事件及日常工作奠定基础。

5.4.2 加大林区法律宣传力度,强化林区行政执法力度

①强化林区执法力度,适当增加警力驻点。同时,加大对林业犯罪的惩罚力度,提高犯罪成本;②加大林区法律宣讲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林农综合素质,强化道德约束。

[1]林方.政府出钱赎买生态:福建省顺昌县探索生态保护新模式[J].国土绿化,2015(1):25-25.

[2]涂年旺.永安市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华东森林经理,2015,29(3):25-27.

[3]张桂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政府赎买试点探讨[J].福建林业,2015(3):39-41.

[4]詹国明,周财荣,李日鸿,等.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的创新探[J].安徽林业科技,2013,39(1):59-61.

[5]吴守蓉,冀光楠.我我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政策工具选择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1):93-97.

[6]马晓伟.永平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5)60-63.

[7]俞静漪.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2):73-76.

[8]邱晓鸿.黄岐半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政府赎买探讨[J].低碳世界,2015(22):306-307.

[9]田少静,翟印礼,孙翠.林农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9): 41-43.

[责任编辑:郑德胜]

Discussion on Redemption of Commercial Forest of Key Ecological Loc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LINYan1,CHENZhi-qi2,CHENQin1,Pan Hui3
(1.Economics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Traffic and Civil EngineeringCollege of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3.College ofMinJiang,Fuzhou 350108,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jian province key ecological location of commercial forest redemption pilot reform,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respectively in Dongshan County,Zhenghe County,Wuyishan City,Yongan city and the purchase method and work implemen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periority for different modes of redemption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oposed review.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of all key ecological the location of the commercial forest purchase model, found that the current location of key ecological redemption mode has the following five specific questions: the capital source channel is narrow,the redemption of insufficient funds,farmers’interests cannot be effectively maintained,woodland redemption price setting mechanism need to be explored,owners’will of sell is not high,commodity forest of key ecological location manage and protect difficultly after the redemption.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hat diversification raise redemption funds of key ecological location of commercial forest,try to improve the forest owners willingness to sell,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purchase price,earnestl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foresters,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keyecological forest after redemption.

Government Purchase;KeyLocation;Commercial Forest;Fund

F326.20

:A

:1673-5919(2017)02-0011-07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2.003

2017-03-09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后基金(编号132300081)

林琰(1996-),女,福建福州人,在读本科生。

陈钦(1968-),男,福建永泰人,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森林生态经济和林业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区位林农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