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西瓜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2017-01-17刘启振王思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瓜

刘启振,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略论西瓜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刘启振,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西瓜起源于非洲大陆,至迟在唐朝末年经由古代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地区。五代时期,契丹征伐回鹘得到西瓜种籽,并带回辽国种植,当时北宋境内还未发现西瓜。金灭辽和北宋之后,西瓜得以传入中原。南宋初年,洪皓出使金国,归来后将西瓜种带入江南地区,再加上民间的频繁交往,西瓜传播遂得以加速。南宋中晚期及元朝以后,西瓜的种植与食用已经非常普遍。经过千余年的栽培,西瓜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瓜区和地方品种。优异的自然品质、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丰富的栽培技术经验是西瓜在古代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瓜;农业交流;本土化;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结亚、欧、非三个大陆的大动脉,也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主要桥梁。植物被称为财富的种子,植物资源保障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世界经济贸易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当今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很多植物都是来自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1]。西瓜即为这些植物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西瓜是夏季的主要消暑水果,有“夏令瓜果之王”美誉。现在中国南北各地皆有西瓜栽培,品种也比较丰富。西瓜在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果蔬生产和消费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 西瓜起源于非洲大陆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至少保有4万种植物,颇具地方特色[2]。非洲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经之地和重要参与者。它与古代丝绸之路渊源深厚,是途经地和目的地之一。陆、海丝绸之路都曾将非洲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欧大陆紧密联结起来。大量原产于非洲大陆的农作物、经济植物、药材和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古代中国[3]。西瓜就是在非洲起源并传入中国的一种重要农作物或经济植物。

在南非及非洲热带赤道附近大量生长着野生西瓜。它们是非洲漫长干季中人和动物的重要水源。非洲地理考察家英国人戴维·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曾见过非洲土人以及数种野兽食用野西瓜。黑人以斧破瓜,试尝其味道甘苦之后选择甜者吃。苏丹境内是西瓜的初生起源中心,现在撒哈拉大沙漠附近仍有大片比较近缘的野生西瓜。苏丹发现var. citroides,野生类型为var. colocynthoides,果肉白色,有苦味或无苦味,栽培类型var. edulis果肉红色或黄色,味甜。有人利用非洲好望角的野生苦味西瓜与栽培型的甜味西瓜作杂交,得到了双亲的混合杂种,说明它们是同一来源[4]139。此外,在埃及古墓壁画中还发现了四千年前描绘精致的西瓜茎蔓和果实图案。时至今日,西瓜的外形和性状依然带着沙漠植物的明显特征:须根多而壮,茎蔓长、平铺地面,叶子条形有深裂,叶片蜡质,等等。

2 西瓜向古代中国的传播

既有研究表明,栽培西瓜首先从埃及传至小亚细亚地区,距今3 000年前传入希腊,公元初传入罗马,16、17世纪后,逐渐传到西欧、东欧各国及美洲。另一路约于公元前4世纪向南传至印度;约在公元前1—2世纪从小亚细亚传入伊朗,向北经阿富汗越帕米尔高原传入古代西域地区,继而再内辗转传入中国各地。

2.1 传入时间

关于西瓜何时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西汉传入说、南北朝传入说、五代传入说、南宋传入说以及元代传入说等。

西汉传入说主要依据是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和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都出土了所谓的“西瓜籽”。但是,后来经过专家鉴别考证这些遗存都不是真正的西瓜籽。尽管汉朝已经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等地区有着广泛交往,但并不等于必然有西瓜的引入,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未能对此提供确切证据。

南北朝传入说提出西瓜传入中国晚于两汉而早于隋唐,大致在南北朝时期。其主要依据是《名医别录》(陶弘景)、《南史·滕昙恭传》、《行园诗》(沈约)等文献提到的“寒瓜”就是西瓜。实际并非如此,元代开始寒瓜才逐渐成为西瓜的一个别名,此前所称的寒瓜基本与西瓜无关。

五代传入说认为西瓜是五代时期由胡峤传入的,否认寒瓜就是西瓜,而以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所存录的胡峤《陷虏记》为据:“(胡峤)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5]904-906此说流传最为广泛。

南宋传入说则主张胡峤只是见过和吃过西瓜,并没有带回汉地种植,所以西瓜的传入还应在南宋时期。其主要论据是南宋洪皓《松漠纪闻》。明代刘元卿《贤奕编》对此进行了详论:“中国初无西瓜,见洪忠宣皓《松漠纪闻》,盖使金虏贬递阴山,于陈王悟室得食之,云种以牛粪,结实大如斗,绝甘冷,可蠲暑疾。《丹铅余录》(按:应为《丹铅总录》)引五代郃阳令胡峤《陷虏记》云:于回纥得瓜……名曰西瓜。其言与忠宣同,以为至五代始入中国。按忠宣使虏,乃称创见,则峤尝之于陷虏之日,而不能种之于中国也,其在中土,则自靖康而后,其在江南或忠宣移种归耳。”[6]107-108

元代传入说认为是元世祖忽必烈远征中亚细亚带回西瓜。明代叶子奇《草木子》(1378年)认为:“西瓜:元世祖征西域,中国始有种。”[7]86明人胡侍和清人赵翼对此进行了反驳。胡侍《真珠船》(1548年)曰:“西瓜:《尔雅》《本草》《齐民要术》及诸类书并不载,知昔所无。《草木子》云:‘元世祖征西域,中国始有种。’余按五代时胡峤《陷虏记》云:‘真珠寨东行数十里,入平川,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又文文山(文天祥,自号文山,受封信国公)《西瓜吟》云:‘拔出金佩刀,切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不始于元世祖。”[8]55赵翼《陔余丛考·西瓜始于五代》云:“或谓西瓜自元世祖时始入中国,然元初方夔已有食西瓜诗,所谓‘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者也。夔系浙之淳安人,是时浙中已有之,则非元初入中国可知矣。南宋末方回亦有《秋热》诗云:‘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又文信国《吟啸集》有《西瓜吟》云:‘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陆俨山《菽园杂记》云:金时王予可南云咏西瓜云:‘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则金时已有之矣。”[9]718-719

综合上述观点,西汉、南北朝、元朝说都难以成立,五代、南宋传入说又比较狭隘,因为它们都局限于中原汉族地区西瓜传入的时间。然而,中国种植西瓜的历史不能仅仅以中原汉地来计算,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内,尤其是今天新疆、内蒙地区种植西瓜的历史同样也是中国种植西瓜的历史。唐朝建立之初,就开始逐步控制西域地区,专门设立都护府进行管辖。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中央朝廷与安西失去联络。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令回鹘(回纥)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此后,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开始长期控制北疆地区。一般认为“契丹破回纥”之役发生在辽代初年,此时距离唐末较近。考虑到外来植物的引种驯化以及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可以推知至迟在唐朝末年,西瓜就已经开始传入中国的新疆地区,并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

2.2 传入路径

关于西瓜引种古代中国的路径,目前比较可靠的观点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传入说。其主要依据是胡峤《陷虏记》、洪皓《松漠纪闻》、范成大《西瓜园》诗和李时珍《本草纲目》等文献材料。

胡峤是后晋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县)令,947年契丹攻灭后晋,胡峤被虏往契丹,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逃归中原,记沿途所见著成《陷虏记》,其中最早提到了西瓜一词。西瓜当时只在辽国境内种植,宋境内似乎还未出现西瓜,北宋末年官修医书《政和本草》、南宋初年详细追忆汴京物的《东京梦华录》等著作中都未曾提及。1115年,女真人建金,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1125年灭辽,金国南疆已达燕云诸州,即今北京、大同一带。1127年金人攻占开封,灭北宋,并将大批猛安谋克户迁居中土,从事农耕,西瓜有可能在这时随之传入中原地区。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奉命出使金国,结果被扣留15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释归,所著《松漠纪闻》提到:“西瓜……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10]132。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出使金国,在河南省陈留至开封途中赋《西瓜园》一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并作题下小序:“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11]110可见南宋时期西瓜在黄河以南地区已经迅速发展,只是品质还不够理想,同时保持着北方西瓜迟熟的特性。

南宋中晚期至元朝,西瓜已经非常普及,出现了许多吟咏西瓜的文学作品。如方回《秋热》、文天祥《西瓜吟》、方夔《食西瓜》等。此外,宋元地方志上也开始出现西瓜的记载。南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建康志》,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江苏《毗陵志》,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金陵新志》都记载了西瓜。1225年前后成稿的《全芳备祖》存录了《新五代史》中西瓜的史料。元代吴瑞《日用本草》(约14世纪)是本草类书籍中最早记载西瓜的。在农书中,元初《农桑辑要》(1273年)首先记载了西瓜的栽培方法,元代的另两部农书《农桑衣食撮要》(1314年)和《王祯农书》(1313年)也都有相关记载。

总之,契丹征讨回鹘得到西瓜种而植之于辽境。金国先灭辽,接着又灭北宋,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与南宋对峙。在这个阶段,金人从漠北塞外携带西瓜种至于已变成金国属地的中原进行种植;由于使者及民间的交往,西瓜在南宋初年就传播到江南地区,进而逐步广植于全国各地。

3 古代中国西瓜栽培的发展

西瓜传入中国后,发展非常迅速。明代的《本草纲目》和《群芳谱》等著作都记载西瓜已是南北处处有之,但南方西瓜品质还是稍逊于北方所产。发展到清朝、民国时期,南北西瓜已经难分伯仲,并在全国形成了很多著名的西瓜产区,如河南汴梁、山东德州、陕西关中、江苏南京、浙江平湖、江西抚州等地。

3.1 分布范围变迁

明代西瓜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山西主要分布在汾河流域,陕西主要在渭河流域,其他如湖南、广西、云南栽培也较多,海南岛开始种植西瓜。到了清朝,西瓜生产非常兴盛,几乎遍及全国,除了黑龙江和西藏两省外,各省都已经广泛种植,最主要的产区是河北一带。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五省的西瓜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汾河流域、渭河流域、珠江流域等的河川附近。江苏主要分布在苏南的太湖和上海地区,浙江主要是在浙北杭嘉湖平原和浙东沿海地区,四川集中于成都平原,新疆主要在天山南麓。西瓜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各省区内的分布普遍比较均匀。中华民国时期,分布情况和清朝大致相近。从总体上看,西瓜生产似乎没有清朝繁盛。但是东北地区的发展明显超过清朝,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向北推进到黑龙江省黑河(瑷珲)一线。

3.2 丰富的西瓜品种资源

西瓜品种资源虽然鲜见于农书,但是多保存在各地方志中。宋元方志保留至今的极少,西瓜在这个时期的分布情况无法从方志上得到较为全面的反映。明清以来的方志非常丰富,因而可以相对清楚地了解到各地培育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西瓜品种资源。

中国传统西瓜品种资源多样性非常明显。方志物产中记载的西瓜品种名称在80个以上。果实大小也是多种多样,大者有沙白瓜这样的十余斤至三四十斤者,小者则有如同饭碗的马铃瓜和滨瓜,仅重一二斤。就果实形状而言,有圆形、椭圆形的,还有两端微锐的橄榄瓜、长如枕头的枕瓜。瓜皮厚薄不均,以薄者为佳,练市瓜就“皮薄不盈纸”。皮色从白色、绿色、深绿色到黑色。瓜瓤有乳白、淡黄、深黄、粉红、大红等颜色。瓜籽有极小如米的米子瓜。部分西瓜品种结实也别具特色,雪瓜、绷瓜、棚上瓜等适宜于挂棚而生。当然,作为一种水果,西瓜的味道还是最为人所看重的,很多优质品种往往都注明“味甘美”“极甘”“味甘多浆”“味佳”“味尤胜”“松脆甘美”等来形容之。在各色西瓜品种中,以三白瓜分布最广,江苏、山东、浙江、河北、陕西、辽宁等各省都有种植。其次,枕瓜的分布也比较广,在福建、浙江、江苏、辽宁等省都有出产。马铃瓜是江苏和浙江的著名良种,被广泛种植。橄榄瓜是苏南名品,北瓜在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均有分布,喇嘛瓜主要种植于山东、河北、山西等北方省份。从出产地来看,山东、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是著名的西瓜产区。山东以德州枕头瓜(拉麻瓜)、河北以三白瓜、山西以喇嘛瓜著称,浙江以马铃瓜闻名,江苏则主要出产枕瓜、橄榄瓜、三白瓜、马铃瓜等品种[12]。

3.3 西瓜得以快速推广的动因

西瓜传入中国后发展势头强劲,推广区域不断扩大,几乎遍及全国,优良品种也不断涌现,而且形成了一些著名的西瓜产区。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西瓜本身品质优异,富含水分以及多种果糖、蔗糖、葡萄糖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味道甘美,色形极好,为解暑佳品,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直接生食之外,人们还把西瓜渍以糖,制成西瓜膏或拌豆豉制成香豉;也可以用西瓜皮做成凉拌小菜,或把嫩小的西瓜腌渍为菹;瓜子经过曝晒、炒制能够加工为荐茶佳品。西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明代《滇南本草》云:“西瓜,味甘,寒。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根、叶,煎汤服治水泻痢疾。”[13]385西瓜表皮又名西瓜翠衣、西瓜青,也是治病良药,对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和秋冬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果实有提神、消除胃肠胀气、治疗肝炎之功用[14]127。西瓜不只具有食用、药用意义,它还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西瓜被加工成玲珑可爱的工艺品,利用西瓜皮雕镂西瓜灯就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广泛的食用与玩赏,使得西瓜消费量大为增加,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其次,百姓种植西瓜既可以相对省工,又能够获取厚利。成书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金友理《太湖备考》记载:“西瓜:出东、武二山。武山种于田,其产尤多。按,种瓜之利厚于种稻,瓜熟,一利也;摘瓜而即种菜,二利也。半年之中两获厚利,故武山之佃田者多种瓜。及至业主索租,无米以应,往往逋欠。利归于佃而损及业主,其事尚微;独奈何以有限之田又以种瓜夺之,使谷益少而民食益寡也?宜加惩禁,以敦本计。”[15]302可见,佃农们对于栽培西瓜显著经济效益有着清醒的认识,甚至于连作为口粮的水稻都退居其次了。

再次,为了将西瓜种好,历代瓜农不断总结和提高栽培技术经验,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关于西瓜的栽培技术,农书及许多地方志中都有详细记载。元代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中都有关于西瓜栽培方法的记录;明代王象晋《群芳谱》(1621年)则对西瓜选种、下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清代乾隆年间张宗法《三农纪》(1760年)对西瓜的栽培、驱虫、贮藏等技术作了更为系统的总结。愈发成熟的栽培技艺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古代西瓜生产的发展。

4 结 语

西瓜起源于非洲热带地区,那里西瓜野生种分布广泛,并有史前考古遗迹发现。中国没有发现西瓜野生种,亦无史前考古遗存;而且,古代单音词“瓜”特指甜瓜而非西瓜。西瓜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明清时期西瓜生产繁荣,名品众多,且基本形成了全国著名的瓜区。民国时期西瓜种植向北发展到黑龙江地区,显示了栽培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促使西瓜生产出现空前的增长势头。然而,伴随着中国西瓜的单产和总产量的明显提高,也出现了西瓜品质下降、特色消失等问题。今后应当充分注意发掘和保护地方传统西瓜品种资源与民俗文化,同时培育更加优质高产品种,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提高多样性水平,争取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1] 张卫明,袁昌齐,肖正春.“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1):1-2,15.

[2] 袁昌齐,冯煦,张卫明,等.非洲药用植物概述[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4):23-26.

[3] 袁昌齐,束成杰,王鸣,等.“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非洲篇)[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3):1-2.

[4] DE CANDOLLE A.农艺植物考源[M].俞德浚,蔡希陶,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

[5] 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 刘元卿.贤奕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7] 叶子奇.草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 胡侍.真珠船[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 赵翼.陔余丛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10] 朱易安,傅璇琮.全宋笔记(第三编·七)[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11]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12] 俞为洁.中国古代西瓜品质资源调查[J].农业考古,1993(3):204-210.

[13] 兰茂.滇南本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14] 袁昌齐,肖正春.世界植物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15] 金友理.太湖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melon in Ancient China

Liu Qizhen, Wang Siming*

(Instit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Watermelo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Western Regions through the ancient Silk Road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latest,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African continent.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the Khitan got watermelon seeds during the crusade against Uighur, and grew them in the Liao Dynasty territory, but there was no watermelon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Liao Dynasty were destroyed by the Jin Dynasty, watermelon was then introduced into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Hong Hao was sent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to the Jin Dynasty, and carried the watermelon seeds to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region after his return. Coupled with frequent civil exchanges, the dissemination of watermelon could be accelerated.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Yuan Dynasty, watermelon cultiva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had been very common.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ivation, watermelon had formed the crafting production zones and local varieties in China. The excellent natural quality,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and rich experience in cultivation techniqu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watermelon could spread and develop quickly in ancient China.

watermelon; agricultural communication; localization; the Silk Road; One Belt and One Road

10.3969/j.issn.1006-9690.2017.02.001

2016-12-21

2016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西瓜引种中国及其本土化进程(KYZZ16_0361)。

刘启振(198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史。E-mail:njauliuqizhen@163.com

*通讯作者: 王思明(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史、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

S651

A

1006-9690(2017)02-0001-04

猜你喜欢

西瓜
如何挑出甜西瓜
大西瓜
吃西瓜
西瓜成长记
我爱西瓜
长刺的“西瓜”
大小西瓜
西瓜灯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