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思想在乡土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2017-01-17杜彤云陈其兵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道家规划设计

朱 杰,杜彤云,陈其兵*

(1.四川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四川 雅安 611130; 2.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5)

道家思想在乡土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朱 杰1,杜彤云2,陈其兵1*

(1.四川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四川 雅安 611130; 2.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5)

挖掘乡土景观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利用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指引乡土景观规划的理念。基于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对乡土景观规划立意的生成、原则的确立、元素的利用提出适宜的策略与见解,总结了国内乡土景观的现状,提出乡土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

乡土景观; 道家思想; 景观规划

在中国蓬勃向上发展的年代,如何规划设计出适宜现代发展与人们生活的乡土景观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10年之中,乡土景观规划理论发展主要依托于现代城市规划所得出的经验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相关理论研究,这不免有悖于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宗旨。作为一种在中国传承与流传了上千年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恰巧为中国特色乡土景观规划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为解决当代乡土景观规划理论的“异质性”提供了有力解决方法。

1 乡土景观规划与道家思想

1.1 乡土景观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乡土景观中两大主体,人与自然及其之间的纽带构成了复杂的乡土景观。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与外来文化冲击等,人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在以经济为利益发展的时代受到扭曲,因此开始肆意改变主体“人”与客体“自然”之间稳固的纽带[1]。城市规划者、建筑师规划设计时打破了传统聚落布局形式,也就意味着打破了聚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同时以城市规划的视角和观点去规划乡土景观,这是对乡土聚落景观的损害。这些不利的改变主要来自于主体“人”的改变。乡土景观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2)区域景观特色同一化;(3)乡土特色文化的消失;(4)旅游开发的冲击;(5)乡土景观规划中“魂”的缺失,缺乏特色中国文化背景。

1.2 道家思想与乡土景观规划的联系

道家思想在古代中国传统乡村规划设计中占有绝对主导作用,其中也包括了道教所提出的一些玄学思想。总的来说,道家思想对传统乡村规划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古村落地理位置的选址,也就是古代园林所说的“相地”;2)村落的布局形式;3)村落建筑布局与建筑装饰。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在传统的乡村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的紧密联系也证明了两者一定拥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包容性

乡土景观是一定地域范围上所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景观,几乎包含了所有景观元素。道家哲学中认为“道”孕育了世间万物。常言道:“道可道,非常道。”因此,“道”与乡土景观都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1.2.2 对立统一性

乡土景观中主体“人”与客体“自然”是相互对立的,因为“人”掠取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同时“自然”也以自然灾害的形式惩罚人类。但两者又是相互依赖的,“人”通过“自然”获得生存资源等,“自然”通过“人”获得发展。正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催生出地球上的各式奇观。这种关系正如道家的“阴阳太极”一样,两者相生相克,却又不可分离,相互转化。1.2.3 规律性

乡土景观的内在关系是经过长时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磨合而成的。这种内在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规律,在这样的规律下,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暗含的哲理,正是道家哲学提倡的“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们需要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才能获得最好结果[2]。

1.2.4 普遍性

乡土景观是具有普遍性的,乡土景观来源于大众,受到每个人的影响,并影响每一个人,是被大众审美所广泛接受的。有别于皇家园林或者私家园林服务于少数人群。“道”同样具有普遍性,反映的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正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 道家思想在乡土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在乡土景观规划的时候,应先立意,正所谓“意在笔先”,同时还需要制定出规划的中心原则,以确保规划成果的正确性、统一性。乡土景观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整合梳理场地中的各类景观元素。一般来说,乡土景观主要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了乡土景观中所要的自然元素。人文景观要素包括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元素,其中包括经济景观、聚落景观、文化景观[3]。因此,在乡土景观规划设计时,道家思想的哲学需要与以上各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思想贯穿整个规划,使之成为有效的规划思想工具。

2.1 道家思想在确立乡土景观规划立意中的应用

道家思想中的核心词“道”,指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它是一种虚无的物质。然而世间一切东西又是源自与“道”,因此它包含万事万物[4]。同样,乡土景观的立意同样也应该来源于世间万物,来源于世间本质。因此,乡土景观规划的立意可以来自于3个方面。

2.1.1 源于“自然”

“道”讲究的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不要刻意而为之的境界。在乡土景观规划时,可在场地生态自然中寻找立意。自然界中无处不反映着“道”的哲学,贵柔守雌的水,承载万物的土地,都是立意的来源,是灵感的驱动器。

2.1.2 源于“人”

“人”是乡土景观中的重要主体,因此“人”所产生的事物也都具有“道”之哲学。如人们处世而不争的社会关系、谦卑的平和心态等,都是从“人”中获得立意点。“人”立意的观点具有丰富的情感,包含了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是人与人的生活、生产,因此立意于“人”可使乡土景观规划更具场地特殊情怀。

2.1.3 源于“道”

老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提出了“道”,且沿用至今,成了中国传统3大思想体系之一,具有较高影响力。乡土景观规划也可以基于这些大智慧规划,设计出符合中国的现代乡土景观。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见素抱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惟恍惟惚”等重要思想都能为乡土景观的立意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思路。

2.2 道家思想在确立乡土景观规划原则中的应用

2.2.1 天人合一

自然与人要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在两者关系中,人们在许多方面要以自然为中心,而不是各方面都“以人为本”[5]。乡土景观设计中要做到“天人合一”,就必须要抱着万物平等的心态,对山泉流水、动植物、起伏连绵的群山、乡土地域文化、古风聚落空间等都要以尊重的心理去审视,不能以“打造”的方式去做乡土景观规划。

2.2.2 道法自然

乡土景观设计同样也应该做到“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要效仿场地固有的自然而然的规律。只有本着这样的心态,才不会打破原有乡土元素中各自的内在与外在关系,才能够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纽带。再者,也应效仿主体“人”的规律,如社会关系、邻里关系、宗教节日、历史文化、空间色彩等,因为这些元素关乎社会健康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如果肆意引入新的文化、特征,势必会导致场地本土的东西被同化掉。

2.2.3 和谐统一

乡土景观规划就如论“道”一样,要用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辩证视角去看待,既要做到元素自身的协调性,又要做到各元素间的统一性。乡土景观包括了地域上几乎所有的非物质与物质性东西,而且乡土景观元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对于乡土景观元素其内在宗旨需要统一,只有保留其内在的元素特征,才能延续其“乡土”气息,也才能突出乡土景观规划的重点[6]。不仅如此,乡土景观中各元素可能是对立的,因此还需要平衡元素之间关系,找出其间最佳契合点。

2.2.4 与时俱进

乡土景观虽然是基于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但不等同于摒弃一切外来的优秀事物。乡土景观同样应与时俱进,但必须保留乡土景观内在的本质与特性,应把外来物同化、转变成具有自我特征的事物,而不是被外来事物所替代。正如道家所说,应当“无为而治”,顺应其适宜的改变。因此乡土景观的变化也是不能抵制和限制的,只需保留其本质,并利用转化外来优秀文化与策略,使之为己所用。

2.3 道家思想在自然景观元素规划中的应用

乡土景观中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乡土景观存在的基础,承载在万物。自然景观主要由植物、动物、高山、溪流、湖泊、湿地等各种自然要素组成。在规划设计时,道家哲学思想为规划设计者提供了合理的指导[7]。第一,正如“天人合一”所说,应当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那么就必须抱着万物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水、土壤、气候等,这些元素与人之间已形成一种稳固、健康的结构,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这种结构进行“锦上添花”,让这种关系更加稳定,并能得以延续。例如,场地中稳定的自然景观结构是需要被尊重的,不能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进行肆意改变,规划者所做的就是进行保护与恢复。第二,“道法自然”。规划设计时不免有大量的人工元素介入,这些元素需要模仿场地自然的生态规律,使其与场地融合,而非格格不入,与场地产生强烈的排斥性。如在选取植物造景时,应当适地适树,选择符合当地生长,以求不破坏稳定的生态结构。第三,“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如阴阳鱼一样,两者应处于平衡的流动状态。因此,“人”不能过多地去剥夺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规划设计时应当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是有效保证可持续发展。

2.4 道家思想在生产景观元素规划中的应用

经济景观是乡土景观发展的动力,完美展现了乡村的特性。经济景观主要包括由人们生产所带来的直接产物,例如农田、林地等生产性用地,也包括了人们因为生产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工具和耕作思想,例如二十四节气等。因此,经济景观是人类长期在自然中生存所留下来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地域气息。景观设计师应当本着“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就是规划应当本着传统本质,做一些适当的改变,不需要刻意表现,还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是固执的守旧。

2.4.1 直接生产性景观

对于农田、林地等生产用地等直接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时可从3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保留其本身的基础特性。因此,规划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调研,了解乡村生产发展模式,明确乡村产品特色,确定发展方向。然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做适宜的拓展,有助于传统景观与现代思想和生活方式相融合。可以运用一些现代规划思想,收集雨水灌溉或者农业模式相互叠加等手段。同时还可增加一些景观设施,如休息平台、栈桥贯穿于传统农业景观中,有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最后,规划设计时应当敢于创新。随着乡村的发展,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导致了许多耕地被荒废。规划设计时应当利用现代思维复兴传统耕作文化,用现代人的思维重新诠释乡土景观,形成历史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2.4.2 间接生产性景观

指用作生产的工具、生产场景、农耕智慧等。这些都是人们改造自然、增加生产的途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这些生产工具已成为乡土景观的代表[8]。规划设计时可将其改造成景观小品,或雕塑丰富的场地空间;也可经过改造变为其他用途的事物,如将竹篓改造为灯罩等。对于消失的生产场景可完全复原,作为场地历史记忆。同时,农耕智慧是人们千百年来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在对传统乡土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利用传统智慧的精髓,将生产性景观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发挥至极致。

2.5 道家思想在聚落景观元素规划中的应用

2.5.1 聚落布局与选址

对于聚落布局和选址来说,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如何利用与保护传统的聚落景观。针对传统的聚落景观,应当保护并传承乡土景观的特色。规划设计时应了解场地的布局形式和特征,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植物、构筑物做适宜性的完善。正如道家哲学所说的“无为而治”,其实少量的改变和必要的保护就足够了,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因为时间是有效的驱动力,不需要去提前干扰着本该属于他们的时间、空间。过于急躁的改变和改动必定会适得其反。第二,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建造新的聚落以满足现代村民的需求。对于新的聚落选址的基本思想同样需要遵循固有规律。规划时需建立相关数据模型,找出适宜的发展方式,然后提炼原有的聚落布局空间形态进行模拟与效仿,传承场地内在的发展规律。

2.5.2 聚落建筑物与构筑物

聚落建筑物和构筑物反映着人们的居住文化、社会生活的印记,有着重要的精神价值,也是营造乡土风情的重要组成元素[9]。针对聚落景观中的建筑物主要从3类进行分析。第1类完全保留,第2类需要修缮与改造,第3类是需要拆除新建的。道家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循环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反复循环的,而我们的行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事物都有诞生、存在到破灭的过程,所以要遵循这一规律,尽量保证其存在的时间,提炼其文化精神,并进行延续。

2.6 道家思想在文化景观元素规划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生活中潜移默化自然产生的。文化存在于物质之中,又独立与物质之外,所以分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以道家思想的角度去理解乡土文化景观就会发现,文化也是一种自发生成的规律,是在人们所生存的环境中自然产生的。然而文化不是静止的,又需要本着顺应时代发展的态度去看待。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与合理的引导。规划者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保留场地特性,场地中的景观元素是场地文化的物质化形式,是文化的印记。这些经过了时间沉淀与洗礼的景观元素是延续场地文化规律的核心,使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上的联系。再者,文化规律是蕴藏在乡土景观中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设计师需要利用其文化内涵,而不只是照搬表象形式和表现,因为缺乏内涵与精神层次的物质文化景观是不足以与现代人产生共鸣。最后,尊重文化演变规律。道家思想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也就说,万物皆是运动的,同样文化也是动态的,是不可能人为阻止的。因此,规划设计时应传承场地文化规律的核心特征,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化为己用,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特色乡村文化。

3 小结

在高速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乡土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应使用符合中国背景的逻辑与观念去解读具有深刻含义的乡土景观,同时让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融入到乡土景观规划中,以求最大限度的传承和保护地域乡土景观特征,那么道家哲学思想正是指引合理规划与设计乡土景观的明灯,因为它有着浓烈的中国特色,同时与乡土景观在本质上又有着密切联系。相信在未来的乡土景观理论探索的道路上,传统思想的引导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只有这样才能规划设计出符合中国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

[1] 李昉. 乡土化景观研究:以江南地区为例[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2] 单连春,赵继伦. 效用与境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考察[J]. 长白学刊,2005(4):45-47.

[3] 李谦.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4] 殷乐. 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因循思想探析[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5] 田雄. 荀子天人合一观及其实现理路[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7):12-14.

[6] 张友丽.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7] 马威. 低碳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价值发掘和创新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8] 王鹏,常晓菲,王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生产性景观设计[J]. 福建林业科技,2014(1):209-213.

[9] 张春梅. 乡土景观元素在江南历史街区中的保护与再生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6-11-01

朱 杰(1991—),男,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zhji159@qq.com。

陈其兵,E-mail:310023939@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222

X32

A

0528-9017(2017)02-0255-04

文献著录格式:朱杰,杜彤云,陈其兵. 道家思想在乡土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2):255-258,264.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道家规划设计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城市景观规划中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北戴河湿地生态修复理念与规划设计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漫画道家思想
基于小型核电站构建海岛型微电网的规划设计
《庄子说》(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