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原产业生态化进程中的路径创新

2017-01-17苏明武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化进程经济

苏明武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论中原产业生态化进程中的路径创新

苏明武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从产业生态化进程看,不能辨别和清除路径依赖中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就不能实现产业生态化的目标。产业生态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产业生态化进程中的路径障碍,必须进行产业生态化的一系列创新。提出了最重要的突破点是观念和思维,对待市场经济的作用要有重新认识,要弘扬优秀的人类文化,倡导全社会的生态化意识。

产业生态化;路径障碍;路径创新

1 产业生态化是中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原经济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中产业生态化进程更是引人关注,因为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未来前景中,经济生态化将越来越重要,加快中原产业生态化进程的步伐刻不容缓。如果产业生态化被理解为是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转向为实现现代产业演进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将是一个涉及复杂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转化过程。

从产业生态化的概念看,其主要内涵在于强调产业发展既要遵循产业演变规律,更要注重与自然的关系,产业发展要在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上,以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为限,实现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和谐平衡。而且,十分重要的是要从产业发展的各个活动环节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不是单纯的以产业发展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的自然封闭系统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从中原经济区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看,与产业生态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原经济区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仍然以资源型为主,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资源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实施中原产业生态化战略是中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在现实的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中,人们还是强调为了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市场利益的需要,而不是回归在自然生态前提下的需要方面该如何做,这就出现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的二难困境。实际上,人类的行为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的内容之一,本不该有这样的困境,但只要有人类开始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对立面上进行选择,这个困境就在所难免。所以,建立新的发展观念和选择新的发展方式,就必须以尽快消除这一对立为最终目的。而且也正因为如此,在把产业生态化作为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关键就体现为如何实现以及在什么路径上完成这样的战略问题。

中原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后,在政府的倡导和推进下,建立产业生态园区,为倡导和推进整个产业生态化,做了很大的努力。如河南省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美丽河南的建设目标,做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到2020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设一批国家级生态市、县,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要以机制创新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促进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系统建设,摒弃“唯GDP论英雄”考核导向,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的权重[1]。

但在实践中,真正要实现走向经济生态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实在不易。从发展观念的转变,生态化意识淡薄,到技术约束,政府职能缺失和规制低效,存在诸多干扰因素,产业演进的路径依赖非常突出,有些因素甚至构成了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障碍。

路径依赖的概念最早来自生物学界,用来说明偶然性因素对物种进化路径的影响。进一步的含义是在描述过去的选择对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影响,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会沿着该路径发展下去,并锁定在该路径上[2]。从产业生态化进程看,不能辨别和清除路径依赖中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就不能实现产业生态化的目标。

2 中原产业生态化进程中的路径障碍

目前,产业生态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产业生态化进程中的路径障碍,例如传统的发展观、市场经济的无形力量、资本的逻辑、技术进步的程度、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等等。

传统发展观对产业生态化进程的路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于,一是生态化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知而不行很普遍;二是生态化观念相比其它影响经济发展的理念,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样,人人皆知,不知而行,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力淹没了生态化观念。

虽然我们已经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但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的认识仍有不足,对待产业生态化的认识也是如此。人们已经有了关于产业生态化的初步认识,但仍然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比如还是把产业生态化过程看作是对已有的发展观念的补充,还是带着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和使命来对待人与自然的、经济与自然的、产业与生态的关系等等,还是站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去看待生态化,不理解产业生态化观念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否定,其实质是生生不息的发展观。

自从人们开始对现代化文明下的经济发展进行反思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到科学发展观时,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产业发展中,生态化的思想才成了经济活动中关系到战略目标的选择。但以工业化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观仍然是人们在现实中阻碍生态化选择时的重要影响力量。传统发展观是一种非理性的发展观,并不是在尊重自然、和谐自然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导致了在发展中毫无顾忌的大肆掠夺资源,不思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在乎人类只有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中才能长久生存的底线,近乎疯狂地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换来的代价是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最关注的是经济增长,以无限的发展欲望扩大经济规模,好像只要加快对自然的索取步伐,人类就可以进入更高级的文明状态。但事实是,几百年的时间,发展呈现给我们的结果如同二十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中的担忧一样,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的发展前景被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有了人人皆知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并没有实现知行合一,原因只能是人们还不是真正转变了传统的发展观。

更严重的是,在发展观已经开始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以为然、浑然不知的情况,很多企业继续沉浸在传统发展观中,高污染的生产依然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生态化状况堪忧。

在形成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障碍中,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按照经济学的理解,经济主体的理性经济人特征是在追求由市场决定的利益选择中体现的。短期利益阻碍了经济主体站在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去进行选择,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产业生态化去调整组织生产时,最重要的行为动机还是利己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乃至人类的长远利益。这是被锁定的惯性力量,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选择必然。可见,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所隐含的自发力量,是一种可以冲破任何不利经济人获得利己利益的追求力量。这种力量对于经济社会生态化进程的阻碍,对于产业生态化战略的实施是非常强大的,除非参与产业生态化所能够带来的利益大于现有参与市场的利益,经济主体才有可能积极参与产业生态化的进程。

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相连的资本逻辑的存在和作用,更是特别明显的形成了对产业生态化进程的阻碍。在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下的资本逻辑是一种以资本为社会经济权利的中心并占有经济生活绝对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的实现轨迹。在资本的统治下,资本的生命力以不断的无限扩张欲望剥夺并异化人性,不惜一切代价掠夺资源,实现资本对经济社会的统治。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同样构成了对产业生态化进程的路径障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被资本扭曲为资本理性,即剥夺。所以,要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资本就必然会与实现产业生态化相冲突,并形成一种巨大的阻碍。

在推行产业生态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是关键的因素。在转变传统发展观的前提下,对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依赖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生产过程都具备了相应的生态化技术改造条件和能力。比如,实现产业生态化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要提高对原有的产业进行装备更新,要做到对排污的技术控制等等。所以,在推进产业生态化过程中,技术落后或创新能力不足,就形成了对实施产业生态化的阻碍因素。

作为倡导和推进产业生态化的直接力量和经济主体,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和不到位,也成了产业生态化的障碍。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都有共同的涵义,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或者通过某些具体的行动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产业生态化从观念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实施,需要众多的相关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更为根本的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决定生活方式的文化。如果在广义的含义上理解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人类长期发展历史中,影响生活方式的最根本的因素则是文化,文化既包含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包括创造的人类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性的历史过程。

问题是,在产业生态化进程中,区域产业发展的路径会受到来自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约束,即那些陈旧的、传统的文化糟粕和落后的生活方式的障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看,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每个环节,都有生态化的内涵,如果产业生态化的进程能够实现,那么必定是在经济发展中的全面生态化。在现实中,类似那种工业化以来的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作用,甚至可以超越自然而任意妄为,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和谐融入的追求。如果不改变这样的文化影响,那么,实现产业生态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而在生活方式上,浮夸的、过度奢侈的、炫耀的、浪费的、攀比的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形成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生态化进程,对产业生态化进程无疑也是一种障碍。

3 产业生态化进程中的路径创新

首先,最重要的突破点是观念和思维,要在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从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适应自然,为天人合一的观点增添更丰富的内涵,形成完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提供必要的理念指导。对于产业生态化的推进和实施,到目前为止,还很难说是整体的进程,虽然已经在政府的倡导和推进政策下有了产业生态园区,也有不少的企业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新技术改造原有的生产过程,但产业生态化的状态基本上还只是唤醒人们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意识,作用有限。为此,必须通过政府的力量和组织,在教育普及关于全面生态化思想上早日做足功课,造就一个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其次,对待市场经济的作用要有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鼓励人们为了利己的经济利益而增大经济主体行为的外部不经济,以必要的政府规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去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鼓励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在产业发展中以产业生态园区为示范,带动经济主体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对那些违反产业生态化进程要求的经济主体进行必要的整治和处罚。

第三,虽然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对资本的逻辑有所限制,但资本的逻辑影响很难消除,所以,在积极推进中原产业生态化进程中,既要认清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事实,同时要努力加强公有制经济的实际控制和影响能力,张扬社会责任和共同利益在引导私有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取向的作用。

第四,政府要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中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活动,用制度保证产业生态化进程的顺利进行,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产业生态化进程提供手段的支持。

最后,弘扬优秀的人类文化,倡导全社会的生态化意识,加强全民教育工作,在知行合一上普及到全社会,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使现代生活方式中注入生态化的内涵,人人积极参与并积极践行生态化,使生活生态化成为真正的时髦。

[1]平萍,张建新.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坚决有序推进河南全面深化改革[N].河南商报(郑州),2013-11-16.

[2]时晓虹,耿刚德,李怀.“路径依赖”理论新解[J].经济学家,2014(6):53-64.

Discussion on the Path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Ecology about Central Plains

SU Ming-wu
(SIA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Xinzheng 451150,China)

From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ecology,the go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can not be realized without distinguishing and eliminating the adverse factors in path dependence.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fficulties which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ecology is the path barriers.The breakthrough point is ideas and thinking.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Industrial ecology;Path obstacle;Path Innovation

F323.22

A

1673-5919(2017)05-0065-03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5.024

2017-08-22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790047)

苏明武(1959-),男,辽宁丹东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经济哲学。

[责任编辑:郑德胜]

猜你喜欢

生态化进程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