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2017-01-17温昌明张保朝
孙 军 温昌明 张保朝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9)
·外科与麻醉·
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孙 军 温昌明 张保朝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研究组根据血管壁厚度分为增厚组(36例)和非增厚组(24例),比较各组TNF-α和IL-6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6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厚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增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TNF-α与IL-6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有关。
颅内动脉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确切,可能与慢性炎症浸润有关,且炎症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与动脉瘤形成存在较大关系。有病理证实,颅内动脉瘤管壁中膜和外膜会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多数瘤壁存在动脉粥样硬化〔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颅内动脉瘤会引起TNF-α升高〔2〕;白细胞介素(IL)-6是血管病变的重要炎性因子,颅内动脉瘤也会引起IL-6升高,而TNF-α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IL-6分泌释放,在颅内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3〕。本研究旨在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患有颅内动脉瘤,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既往无介入栓塞史,动脉瘤直径0.5~3.0 cm;排除标准: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严重颅脑外伤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7~70〔平均(56.2±3.1)〕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经颅脑CT或磁共振证实无颅内动脉瘤,男35例,女25例,年龄47~70〔平均(56.4±4.2)〕岁。两组入选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应用颅脑B超检查脑动脉瘤的血管壁厚度,根据血管壁是否增厚分组,将血管壁存在斑块、增厚纳入增厚组,血管壁无斑块、无增厚者纳入非增厚组。增厚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7~70〔平均(56.3±2.3)〕岁;非增厚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7~70〔平均(56.1±1.9)〕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前均行DSA确定动脉瘤所在位置和大小,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应用Selding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在X线透视下将微导管塞入动脉瘤内,然后将弹簧圈填入,使动脉瘤闭塞。术后于穿刺点加压处理。研究组介入术前和介入术后1 w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约5 ml,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约5 ml,3 000 r/min离心约10 min,将上清液取出放置在EP管中,保持于-20℃环境中待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操作均由统一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均按照试剂说明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
2 结 果
2.1 两组TNF-α和IL-6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TNF-α和IL-6水平〔(15.03±1.35)mg/L,(23.42±0.54)pg/L〕显著高于治疗后〔(4.15±0.08)mg/L,(6.29±1.03)pg/L〕和对照组〔(3.89±0.13)mg/L,(5.17±0.87)pg/L,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血管壁TNF-α和IL-6水平比较 增厚组TNF-α〔(19.42±4.03)mg/L〕和IL-6〔(27.39±2.05)pg/L〕水平显著高于非增厚组〔(9.08±2.06)mg/L,(14.93±1.52)pg/L〕(P<0.05)。
2.3 相关性分析 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827,P<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体征,一般在查体时偶然发现具有较高的出血率,出血后的早期死亡率高达40%,再次出血患者死亡率则高达60%~70%,即使存活者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4〕。早期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5〕。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有血流动力学作用、遗传、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吸烟等,但是具体作用机制不确切〔6〕。有研究显示〔7〕,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存在较大关系。有研究证实〔8〕,在颅内动脉瘤管壁上存在较多炎性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在血管壁层间浸润,会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性因子会分泌和释放增大,引起血管壁继发性损伤,导致血管壁凋亡,使血管壁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血管瘤样膨出扩张,甚至导致血管破裂。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可以与细胞表面上的TNF受体1和受体2结合,TNF受体1位于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TNF受体2位于部分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且与TNF-α的亲和力较高。TNF-α与TNF受体1结合发挥生物活性,引起凋亡路径的组成蛋白在动脉瘤中表达,加速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死亡速度〔9〕。TNF-α还可以激活血管内炎性细胞产生,诱发多种炎性因子释放,活化白细胞向炎性损伤部位移动,使临近细胞受损〔10〕。IL-6是IL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改变的重要炎性因子,可以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功能和促进炎症反应,既可以与可溶性受体结合,也可以与膜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学特性〔11〕。IL-6可以促进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释放,对细胞外基质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12〕。本研究结果说明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也呈高表达状态。分析其原因:当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时,炎症反应会一直存在,TNF-α和IL-6会出现高表达状态,TNF-α和IL-6随血液循环流注全身,引起外周血中TNF-α和IL-6水平升高;介入术治疗后,尤其是治疗1 w后,患者因手术刺激带来的炎症反应消除,颅内动脉瘤也会明显改善,因此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引起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另外本研究结果说明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增厚与TNF-α和IL-6相关。分析其原因: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与血管壁增厚、变形存在较大关系。本研究还说明TNF-α和IL-6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作用引起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发展。分析其原因:TNF-α是重要炎症因子,颅内动脉瘤管壁上存在大量炎症反应,而TNF-α又可以促进IL-6分泌,IL-6与颅内动脉血管病变存在较密切关系。
综上,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较高,介入治疗后会明显降低,且TNF-α和IL-6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
1 张五中,常文海,张俊杰,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诊治体会〔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4):405-6.
2 王 驰,曹 伟,左 乔,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3):113-7.
3 Choi JH,Park JE,Kim MJ,etal.Aneurysmal neck clipping as the primary treatment pption for both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J〕.J Korean Neur Soc,2016;59(3):269-75.
4 陈胡萍,曾宪容,高 椿,等.无症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9):643-7.
5 范士春,王 勇,迟砚军,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8):1497-9.
6 汤 伟,李欢欢,陈 刚,等.X线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2):140-3.
7 Jiang H,Weng YX,Zhu Y,etal.Patient and aneurysm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rupture risk of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system〔J〕.Acta Neurochir(Wien),2016;158(7):1367-75.
8 杨 斌,赵 卫,刘 博,等.双能CT血管成像能谱纯化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2):1028-32.
9 Hasan DM,Starke RM,Gu H,etal.Smooth muscl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formation and rupture of cerebral aneurysms in mice in vivo〔J〕.Hypertension,2015;66(1):211-20.
10 Yokoi T,Isono T,Saitoh M,etal.Suppress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formation in rats by a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hibitor〔J〕.J Neurosurg,2014;120(5):1193-200.
11 Kao HW,Lee KW,Kuo CL,etal.Interleukin-6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J〕.PLoS One,2015;10(7):e0132115.
12 赵曙虹,王亚明,马文群,等.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22-6,31.
〔2016-06-22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孙 军(1986-),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脑血管介入治疗研究。
R73
A
1005-9202(2017)04-092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65